嘉兴市海宁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20 嘉兴市海宁市统计局

成人教育健康发展。年末电大在校学生2296人。高等学历教育自学考试规模较大,全年报考7025人次。农村成人教育蓬勃开展,全年农村共有8.68万人次接受了各类文化技术培训。

文化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以建设文化大市为目标,不断完善城乡文化基础设施,居民文化生活质量有所提高。2005年,全市艺术表演场所演出场次638场。市公共图书馆总藏量31.31万册、件,比上年增长9.5%。有电影放映单位18个,全年电影观众51万人次。广播电视事业继续发展,覆盖率均达100%。《海宁日报》全年出版310期,发行量574万份。

卫生

医疗卫生条件不断改善。2005年末,全市共有医院、卫生院24个,有卫生技术人员1915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 784人,注册护士550人,有医疗床位1629张。城乡卫生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农村卫生工作得到进一步加强。2005年末,参保人数44.6万人,参保率已达90.03%。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6.4%,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1.12%。

体育

体育事业发展良好。体育设施建设进程加快,新增建了82个居民健身苑(点),常年参加体育锻炼的人口不断增加。竞技体育创佳绩。2005年,在省内外重大体育比赛中,我市运动员获得国家级金牌5枚、省级金牌33枚、嘉兴市级金牌79枚。

大力支持举办体育赛事,全年举办单项体育赛事76项,成功地承办了国家级赛事6项,主要有鲁能杯乒超联赛二站、全国女子足球联赛第二阶段海宁赛区比赛、全国桥牌通讯赛等。

全民健身活动广泛开展。全年共组织全市性群众体育活动43次,参加比赛运动员31028人次。镇、街道和体育社团组织群众体育活动255次,参加各类体育竞赛的运动员达2万人次。

六、人口、居民生活、就业与保障

人口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2005年全市人口出生率7.75‰,死亡率7.06‰,自然增长率0.69‰。计划生育工作成效明显,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8.09%。年末户籍总人口643857人,其中,男性为319093人,女性为324764人。

居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加。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为16684元和8089元,比上年增长11.8%和9.3%。城乡居民生活质量不断提高。2005年城乡居民消费的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5.9%和36.4%,生活水平继续提高,逐步迈入宽裕型生活。居住条件逐步改善,据抽样调查,年末城市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6.20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64.77平方米。

就业与社会保障

劳动就业工作继续加强。着力解决失业人员再就业,全年共举办各种劳动力交流专场47期,提供就业岗位41257个,开展再就业培训2380人,农村转移劳动力培训9850人,高技能人才培训730人,对5030人进行了职业技能考核鉴定。充分发挥“海宁市劳动力交流中心市场”功能,年内共安置城镇失业职工6006人。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据劳动保障部门统计,全市登记失业人数379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7%。

社会保障事业逐步完善。全力推进基本养老保险全覆盖,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4.49万人,其中企业参保人数13.7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87万人。收缴基本养老保险基金2.73亿元,收缴失业基金达1943万元,劳动保障部门为2.12万人次发放了失业救济金。稳步推进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改革,医疗保险参保人数9.47万人,基金征缴9782万元。

社会福利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推进。年末有社会福利事业单位19个,床位1540张,收养776人。社会救济总人数12655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年末全市共有最低生活保障对象8905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分别为2159人和6746人,全年共发放低保金额791万元。社会福利化程度提高,老龄事业不断发展,全市各类老年公寓(包括敬老院)收养社会老人362人。

社区服务逐渐得到完善。年末城镇社区服务设施208个,农村社会保障网络覆盖12个镇、街道。拥有社区服务中心1个,提供服务项目46个,共提供服务活动1.64万人次。

注:(1)本公报所列数据中部分为年度初步统计数据。

(2)公报中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公报中规模以上工业指全部国有经济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经济工业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