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秀洲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20 嘉兴市秀洲区统计局

九、文化、体育和卫生

年末全区拥有文化馆1个,文化站7个,举办展览20个,组织文艺活动150次;拥有放映单位3个,全年放映场次1202场;公共图书馆3个,藏书量共12万册。

2007年深入开展“百村文化长廊”建设推进年活动,“一镇一品”特色文化活动、“双百双千双万”活动,举办了第三届中国农民画艺术节和第二届“新农村嘉年华”文体系列活动。创建省文化示范社区1个、市文化示范村(社区)6个、市民间艺术之乡1个、市特色文化镇1个,市图书馆乡镇分馆2个,全区文化活动中心(室)创建率达到96.5%,文化共享工程村(社区)服务点建成率达到98%。共有22项成果荣获全国中小学思想道德建设优秀成果展一等奖。现有区级德育基地、实践基地、劳动基地共28个。

2007年举办了首届阅读节。共创作各类文艺作品400余件,有332件作品在市级以上单位获奖或发表,其中国家级75件,省级35件。年末全区共拥有镇业余艺术团6支,农民业余艺术团16支,村文体团队150支。

2007年全区群众积极参加市级以上比赛,共获金牌26枚、银牌32枚、铜牌31枚。积极贯彻《国家体育锻炼标准》,全区中小学校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为93.9%,其中优秀的0.58万人,良好2.12万人。新城街道亚都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被命名为第二批国家级社区体育健身俱乐部。王江泾镇和新塍镇获得“浙江省体育强镇”称号,新城街道获得 “城市体育先进街道” 称号。

2007年开展“学生阳光体育运动”,历时9个月,顺利完成篮球赛、广播操比赛、“与奥运同行”青少年阳光体育节、《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这4个大项的活动;全区各学校开展“体艺2+1”项目;举办了“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系列活动之村级文化活动中心(室)乒乓球、棋类、篮球比赛;嘉年华第二曲“欢乐闹乡村”传统体育趣味健身大赛;第二届秀洲区教文体系统退离休教职工运动会;承办了嘉兴市建设新农村、创体育强镇篮球比赛--“农夫山泉杯”秀洲预赛区的比赛;协办 “禾城合作银行杯”嘉兴市乒乓球邀请赛和嘉兴市“生辉杯”中美男子篮球对抗赛。洪合中学和王江泾镇中心小学夺得嘉兴市中小学生篮球赛中学女子组和小学男子组的桂冠,小学女子组也同时获得了亚军,改写了秀洲区参加市中小学生篮球比赛从未夺冠的历史。

年末全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13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院10个,妇幼保健所1个,专科疾病防治所1个。医院和卫生院实有床位581张。卫生技术人员694人,其中执业医师228人,执业助理医师85人,注册护士217人。

截至2007年底,全区各镇(街道)都开展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试点工作,有26.0万农民参加了合作医疗,参保率达到了95.1%。筹集合作医疗基金3883.2万元,已救助17.3万人次,支出合作医疗资金3026.5万元。卫生厕所的普及率达90.9%,全区孕产妇死亡率为0,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为9.62‰。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年末全区总人口为352053人,比上年末增加3603人,其中非农人口91749人,比上年增加9191人,男性为174687人,女性为177366人。全年出生人口2433人,出生率为6.9‰;死亡人口2377人,死亡率为6.8‰;自然增长率为0.16‰。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0070元,比上年增长14.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238元,比上年增长12.3%。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即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家庭消费总支出的比重)为39.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8.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6769元,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13016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9.9%。年末全区城镇居民人均现住房总建筑面积27.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用房面积58.6平方米。

年末全区拥有敬老院7家,床位725张,收养人数443人,城乡各种社会救济总人数7133人(包括农村传统救济对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534.4万元。合作医疗保险补助11.6万元,3855人。

全年全区新增城镇就业岗位3540个,再就业人数1860人,困难人员就业860人,再就业培训102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开展农村劳动力素质培训17566人,转移农村劳动力7140人。

十一、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全年城镇建设总投入34.1亿元,当年投入2024万元用于集镇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等建设。年末全区建成区面积为39平方公里,新增1.2平方公里,其中秀洲新区为16.5 平方公里。全年新增绿地面积75.8公顷,累计城市绿地面积为667.4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为24.9%。城镇供水设施9个,污水处理厂2个,饮用水卫生普及率99%,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89.3%,公共卫生厕所覆盖率90.8%,电话普及率95部/百人,有线电视普及率96.5%,公交通达率100%。

全年累计交通总投入12.7亿元。完成县乡公路大中修27.0公里,县道桥梁14座,完成投资2015.4万元。新建连村公路34公里,到组道路145公里,改造农村桥梁22座,新开通城市公交车8个,115个行政村开通城乡公交车114个,城乡公交村率达99%以上。年底完成46个港湾式停靠站和5个回车场建设,完成绿色通道建设

18.3公里。全区绿化新种54.3公里,补植77.2公里,完成投资926.8万元。

全年环保总投资1.84亿元。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制度执行率达100%。全年建成污水管网16公里,总长度为144公里,泵站共15座,共有入网企业159家,污水管道已接通全区各镇(街道)和秀洲工业园区。

全年全区投入资金1500万元新建秀洲工业区新区污水支网11公里,投入资金600万元新建王店、洪合线污水支网5公里,投入资金600万元新建地表水自动检测站2个,概算投资500万元筹建环境监控中心1个。列入全市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建设、改造任务的25家企业已经全面完成建设和改造,并安装了分瓶采样器和视频系统,实现了自动监控与省、市、区三级联网。开展了“建设生态家园,构建和谐秀洲”活动,省级生态镇2家。全面推行垃圾集中处理和农业污染治理,共建成沼气池691只。

全年全区投入2.3亿元实施节能节水技改项目32项,全区规模以上企业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下降8.5%,实施总投资超亿元的五大废水减排工程,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实现双下降。全年实施清洁生产试点企业21家、循环经济试点园区1个、循环经济试点企业8家,积极推进“生态秀洲”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