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沂水县200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1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和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努力克服资金短缺、需求不旺等诸多困难,坚持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结构调整为主线,以改革开放和科技进步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根本出发点,坚决贯彻党的十五大和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继续落实中央扩大内需、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等促进经济增长的一系列措施,围绕实施“农业富县、工业立县、商贸活县、科教兴县、依法治县、文明建县”的发展战略,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两个文明”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十五”计划开篇良好,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圆满完成了年初确定的各项任务目标,连续四年保持了“全省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模范县”荣誉称号,并被省政府命名为“第五届全省精神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县”。 一、综合 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发展势头,综合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2001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63.55亿元,比2000年增长14%(以下对比,均以2000年为基期)。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2亿元,增长4.65%;第二产业增加值28.34亿元,增长15.60%;第三产业增加值22.99亿元,增长17.00%。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696元,增长14.07%。 三次产业稳步发展,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第一产业在保持增长的前提下,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21.2%,降低到2001年的19.2%,降低了2.0个百分点;第二产业稳步发展,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44.1%,提高到2001年的44.6%,提高了0.5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发展速度有所加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0年的34.7%,提高到2001年的36.2%,提高了1.5个百分点。 经济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发展后劲进一步增强。2001年,我县以实现经济体制、管理方式的根本性转变为目标,以企业改革为重点,以商贸流通企业改革为中心,全面推进教育、卫生、农村等管理体制改革。企业改革中,以“降负债、明产权、转机制、安职工、保稳定、促发展”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了企业改革力度,使企业改革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24户重点改制企业已有15户完成或基本完成改制任务,尚未完成的9户企业的改革也取得阶段性成果。教育改革中,根据中央、省、市关于鼓励社会力量办学的指示精神,在改革国家单一办学体制方面进行了大胆探索。农村改革中,完成了农村土地的丈量工作,为搞好农村税费改革奠定了基础。卫生改革中,对营利性医疗机构和非营利性医疗机构进行了合理界定,实行了分类管理制度,建立了城镇医疗服务体系,对药品集中招标采购进行了试点。 社会保障制度全面推进。2001年共收缴各类保险金8517万元,发放7300多万元,收缴率保持在95%以上,发放率均为100%。企业保险扩面工作中,新纳入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企业39家,新增参保人员1500人。 个体私营经济快速发展。截止2001年底,全县个体工商户和私营企业分别达到19183和320户,实现销售总额或营业收入13.81亿元,实现个体私营税收5550万元,增长21%。新发展个体工商户8289户,私营企业133户。 市场物价稳定。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0%。按商品类别分的居民消费价格指数分别为:食品类100.3%、烟酒及用品类102.4%、衣着类97.3%、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费96.1%、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104.6%、交通和通讯97.8%、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100.6%、居住102.4%。 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社会有效需求持续不足;投资增长的后劲有所减弱,资金紧张的矛盾未得到有效缓解,经济增长中依赖外延性扩张拉动的成分依然很大;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农业结构调整中的“撞车”现象较为普遍;环境意识亟需加强;各级对“入世”后产业竞争的严峻性认识不足。 二、农业 2001年,全县各级认真贯彻落实上级关于加强农业发展的一系列指示精神,紧扣加快农业内部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和财政收入这一主题,强化措施,狠抓落实,促进了全县农业生产的持续发展,农村内部产业结构、种植结构、产品结构进一步调整优化。全县已基本形成了葡萄、苹果、板栗、桃、杏、李子、大樱桃、大枣、梨、草莓等十大果品生产基地和生姜、大棚西瓜、韭菜、芹菜等五大瓜菜生产基地,全县果品、瓜菜各类设施栽培大棚已发展到18520个(单个面积半亩以上),总面积742公顷。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7909万元,增长5.5%。农、林、牧、渔业产值分别占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63.4%、4.3%、30.9%、1.4%。 种植业结构调整力度进一步加大。2001年,各级、各部门本着因地制宜、注重实效、突出特色、规模发展的原则,进一步加大了种植结构和产品结构的调整力度,取得了明显成效。粮食生产在面积调减8.44万亩以及严重干旱的情况下,努力提高科技含量,加强管理,加大投入,仍然取得了较好收成。全县粮食总产为441601吨,减产32946吨,减少6.94%。花生总产54118吨,增长5.45%;烤烟总产8678吨,减少29.99%;蔬菜总产433376吨,增长30.43%;瓜类总产59330吨,增长146.37%;水果总产190000吨,增长5.56%。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3646公顷,四旁植树100万株。年末实有林地面积45404.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1.3%。主要林产品产量:核桃35吨,板栗3000吨,花椒皮250吨,香椿680吨。 畜牧业生产稳中趋升。狠抓了规模饲养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名、优、特、稀品种,草食畜禽比例不断上升,结构比例日趋合理,使畜牧业保持了稳定的增长态势,全年肉类总产量达到60089吨,增长0.11%。年末大牲畜存栏7.53万头,增长0.4%;生猪存栏38.64万头,增长2.03%;兔存栏255.02万只,增长39.9%。 渔业生产再上新台阶。在跋山水库除险加固主体工程基本完成后,渔业产品产量开始回升。全年水产品产量5200吨,增长8.33%。淡水养殖面积保持了4070公顷的水平,养殖产量达到4655吨,增长1.97%,网箱养鱼达到10500箱。 绿色食品、无公害农产品实现新突破,名牌带动战略成效显著。2001年,我县积极适应国内外市场对果品、瓜菜产品质量及安全性越来越高的要求,广泛开展了无公害果品、瓜菜生产的宣传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已向农业部申报了泉庄葡萄、沙沟矿泉水2种绿色食品,向省农业厅申报了四十里西瓜、高桥韭菜、姚店子生姜、沂水镇芹菜、鲁洲麦芽糖、正航无糖饼干6种无公害农产品。泉庄的葡萄已取得了全省首家“绿色食品”证书;高桥韭菜、四十里西瓜、姚店子生姜、沂水镇芹菜已取得了无公害农产品使用标志。泮池雪枣、泉庄葡萄、姚店子中华寿桃、院东头茶叶、四十里西瓜、沂水镇芹菜分别注册了商标。泮池大枣荣获2001年中国国际农博会金奖,沂水大雪枣、中华大利枣、沂蒙小雪枣分别荣获中国首届种植业大会金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