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沂市罗庄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0989万元,同比增长12.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146万元,增长8.0%;人身险保费收入7843万元,增长15.8%。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874万元,增长52.9%,其中,财产险业务赔款2921万元,增长43.1%;人身险业务支付赔款和给付953万元,增长94.1%。 七、科技、文教、卫生、体育 科技事业健康发展。2006年新增2家省级高新技术企业,累计达到23家,其中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总量位居全市首位。全区有8项科研成果分别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累计申请专利188件,授权专利60件。目前,累计建立区级以上各类科研机构和技术开发中心63家,其中市级以上12家,省级以上5家,技术咨询等中介服务机构5家,2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正在建设和申报中,规模以上企业建有科研开发机构的达50%以上。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3%。 文化体育事业取得新进展。以开展文化活动为载体,丰富人民群众文化生活。全年搭台演出、举办书画笔会展览活动32场次。承办了“金沂蒙”杯2006年中国汽车摩托车场地越野公开赛暨山东省摩托车越野锦标赛。组织并参加山东省第三届“四进社区”文艺展演活动,举办罗庄区第七届民间秧歌会、“阳光花园”杯摄影展和“江山多娇”毛主席诗词大型书画展,并开展了“送优秀电影下乡进社区”活动,放映36场次,不断把我区送文化下乡活动推向高潮。 教育水平不断创优。全年共招收小学新生4231人,初中生401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入初中升学率均为100%,小学和初中在校巩固率分别达100%和98.9%。招收高一新生2553人,录取率达到87.6%。普通高考中,在全省从严控制本科进线人数的情况下,高考再次实现突破,1464名考生进入本科分数线,其中360人进入一批重点本科分数线,进线人数万人比位居全市第一。学年末,全区各类学校77所,在校学生61081人。普通高中在校学生9679人;初中在校学生15204人;小学在校学生29306人;职业学校在校生6892人。 卫生工作进一步加强。全区137个社区(村居),23.2万余农民自愿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村居(社区)参合率100%,农民参合率达83.6%,各项指标均居全市前列。共筹集资金900余万元,增强了农民群众抵御疾病风险的能力。目前,已有三个街道启动了报销程序,报销资金总额近300万元,受益人口7万余人次。年末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58处,其中医院、妇保、防疫及卫生院12个;医院及卫生院病床880张,卫生技术人员749人,其中执业医师及执业助理医师409人,执业护士260人。全年各类疫苗接种20余万人次,建证建卡率、“五苗”接种率均达95%以上。 八、环境保护、技术监督 环保工作力度加大。认真实施碧水、蓝天、宁静、生态、废物处置、数字环保等六大工程,加强污染防治,环境质量不断改善。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量缩减,工业二氧化硫、工业烟尘和工业粉尘排放量比上年分别削减0.6%、0.7%和3.3%;罗庄城区空气优良天数达到347天,占总天数的95%。对194家水污染企业完善了治理设施,取缔小烧结、小炒粉和小生化等“土小”污染企业120余家。对76家建陶企业磨边废水进行了整治。2006年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100%,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52%。 技术监督工作成绩可喜。全区有50家企业通过ISO9000标准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全区已有标准备案企业40家。已拥有中国名牌2家,4个国家免检产品,12个山东名牌,无公害农产品1个。全年共查处各类质量和特种设备违法案件80余起,查处食品、化肥、农业机械、黑心棉、小轧钢、陶瓷产品等四大类十余个品种,共端掉各类制假窝点12家,罚没金额45万元,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60万元,处理国家定期监督和市级定期监督抽查不合格企业16家。 城市承载服务能力提升。一批城市基础设施项目相继建成。污水处理厂建成投入使用,新增污水处理能力5万立方米/日;自来水综合生产能力为1.9万立方米/日,供热面积108万平方米,用气人口1.19万人;更新改造城市道路9万平方米,06年新增园林绿地285.7公顷,共计687.6公顷。加强环境整治,整治沿街门头广告牌匾192块,清理占道灯箱广告牌2130处(次),查处噪声污染41处(次),清理店外经营、占道经营8100处(次),取缔学校周边摊点30余处。 九、居民生活、社会保障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355元,增长14.1%;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795元,增长17.2%。农民人均纯收入4218元,增长14.2%。农民人均生活消费性支出2813元,下降12.4%。全区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7482元,增长12.7%,国有单位和城镇集体单位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分别为18105元和12995元,增幅为12.2%、65.5%。 劳动和社会保障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区新增城镇养老保险参保人员3404人、失业保险参保人员3442人、医疗保险参保人员3033人、工伤保险参保人员3889人,分别达到2.97万人、1.14万人、2.1万人和1.68万人。农村养老保险参保农民2.1万人,新增695人;全年收取保费9036万元,发放养老金5176万元。全年享受城镇低保人员2409人,农村低保人员1295人,共支付保障资金292万元。年底全区五保对象795人,其中集中供养360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5218人,其中下岗职工再就业355人。受理各类劳动保障违法违规举报361件,立案298件;受理劳动争议案件92起,结案92起。 十、人口 2006年底,全区总户数145119户,总人口428315人,其中男性220616人,女性207699人,性别比106.22:100;全年申报出生人口3891人,死亡2713人,人口自然增长率2.75‰,下降1.54个千分点。不含高新开发区的全区总户数140749户,总人口412645人,其中男性212877人,女性199768人,性别比106.56:100;全年申报出生人口3702人,死亡2350人,人口自然增长率3.28‰,下降1.22个千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