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天台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7 台州市天台县统计局

八、金融和保险业

金融运行状况良好。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5916万元,全年新增61825万元,同比多增9452万元,同比提高18.1%;各项贷款余额240121万元,比上年末增加48169万元,同比多增15376万元,增长46.9%;年末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27389万元,比上年末增加30539万元,同比多增长16.9%。

保险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县有保险机构5家,全年保费总收入11036万元,比上年增长48.7%。已决赔款额2077万元,增长34.2%。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学事业不断进步。全县中专以上或有初级职称人才16023人,有省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市级6家。年末全县地方国有企业单位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6766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2095人。科学投入力度加大,科技三项费用690万元,增长35.3%.科技研究和技术开发取得新成果。全年县级以上科技项目鉴定数18项,评出省科技进步奖1项。主要科技成果有:国家级新产品商强金属纤维针剌毡膜滤料、省级新产品甲灭酸、维生素B6、奈普生等,全年授权专利41项,比上年增长13.9%。

10月份重新开通了《天台科技信息网》,与涉农部门协办开通了《天台农网》。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小学在校学生3.46万人,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100%。普通中学在校学生3.54万人,初中入学率为97.93%,上升2.3个百分点;初中毕业升入高中阶段的比例为85.27%,上升14.26个百分点。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02年末,全县有文化艺术表演团体1个,艺术表演场所1个,公共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文化站13个。全年共放映、演出387场,观众达1.3万人次。2002年我县承办了浙江省对外文化交流研讨会暨天台山散文笔会;承办了“天台山杯”浙江省首届广场民间器乐合奏大赛,我县参赛的《龙之球》获创作、演出两项金奖;《吉祥平安》获创作金奖、演出银奖。街头镇获文化厅授予的“东海文化明珠”称号。

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2002年末,倒县广播节目1套,平均每日播音时间17小时;县级电视台1座,电视节目1套,平均每周播时间70小时;县广电中心与乡镇全部实现了有线电视光缆联网,全县乡镇和行政有线电视联网率分别达到100%和60%,有线广播电视6.76万户。全县电视、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分别达到90.17%。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2年末,全县卫生机构达209个,卫生技术人员1491人,其中医生(师)673人,护士(师)345人;实有床位997张。农村卫生状况继续改善,全县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68.6%,卫生厕所覆盖率达41.9%。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2年我县体育健儿夺得亚洲青年田径锦标赛金牌1枚;参加全国性比赛,夺得4枚金牌,3枚银牌,3枚铜牌;在第12届省运会上天台健儿共夺得14.25枚金牌,20枚银牌,25枚铜牌的好成绩。2002年成功举办了全国围棋甲级联赛浙江新源对四川骄子的主场比赛,“安厦房产杯”2002年全国跆拳道锦标赛暨亚运会选拔赛、200年全国田径冠军赛暨大奖赛总决赛。有中小学生52829人通过《国家体育锻炼标准》,达标率98.9%。

十一、环境保护

环倍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有所改善。2002年末全县环境保护机构1个,环保系统各类工作人员26人;县级环境监测站1个,环境监测人员7人。

报批创建省级生态示范区。全县有2个乡镇开展生态村示范区建设,3个村开展生态村镇建设。全县已建成自然保护小区2个,总面积600公顷;国家级森林公园1个。

环境污染加剧的趋势得到初步控制。2002年,全县完成环境污染限期治理项目23个,总投资34.5万元。多家工业企业建成污染治理设施,12项主要污染物的排放总量控制在国家规定指标内。城市空气环境质量均达到国家2级标准。烟尘控制区98.5平方公里,增加4.3倍;环境噪声达标区5.5平方公里。主要饮用水源地保护措施有力、符合国家标准。河段水质分别达到或优于地面水环境功能区划质量要求标准。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2年,全县年末常住人口为555169人,比上年增长0.81%.其中,男性人口291116人,女性人口264053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2.4%和47.6%。全年出生人口数为7340人,人口出生率为13.2%;死亡人口3364人,死亡率为6.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16%。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2002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22941人,比上年增长9%。年末全县有各级职业介绍机构20个。通过各种渠道安置城镇失业人员1176人,增加83.2%。据劳动部门统计,年末全县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5%.

社会保障事业迅速发展.年末基本养老保险全县参保职工23695人,比上年增长长14.7%;离退休人员5485人,比上年末增长4.8%。参加失业保险职工12161人,收缴失业基金253万元。劳动部门为450失业人员提供了业务救济。参加医疗保险的人数的21030人。工伤、生育保险年末参保职工分别达7898人和6254人。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是为3822元,扣除价格因素,比上年增长24.2%;职工平均工资17286元,增长19.6%,考虑价格因素,实际长20.0%。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国有收养性单位1个,床位60张,收养15人;街道办1个,床位58张,收养31人;社会办收养性单位1个,床位780张,收养40人。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积极推进。年末全县共有最低生活保了间对象6362人,其中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分别为6031人和331人,年投入保障资金201万元,增长3.1倍。

注:(1)公报中国内生产总值和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2)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年平均常住人口口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