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三门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和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决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深入实施“开发三港、建设三城”战略,着力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经济社会发展又好又快,实现了“十一五”发展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据初步核算,2006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57.8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95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23.8亿元,增长20.9%;第三产业增加值23.13亿元,增长16.1%。三次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由上年的21.0:39.0:40.0调整为18.9:41.1:40.0。全县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14048元,比上年增长14.4%。 二、农 业 2006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2.69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1%。其中,农业产值5.25亿元,增长3.9%,林业产值0.33亿元,增长65.0%,牧业产值1.34亿元,增长9.8%,渔业产值15.76亿元,增长8.5%。 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7029公顷,比上年增长0.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963公顷,比上年增长2.1%,非粮作物播种面积10066公顷,比上年下降1.5%。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为62.8:37.2。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较高水平。全年粮食产量8.54万吨,比上年增长14.0%;油菜籽产量2052吨,增长8.2%;蔬菜产量15.74万吨,增长0.5%;水果(包括果用瓜)产量13.81万吨,下降0.2%;茶叶产量770吨,增长2.7%。 林业建设稳步推进。2006年,全年完成造林面积250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341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059公顷,零星植树18万株。全县有林地面积53127公顷,森林覆盖率为62.9%。村庄绿化工作进展良好,全县新创建市级绿化示范村1个、县级绿化示范村5个。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为8052吨,比上年下降10.0%,其中猪肉产量为6698吨,下降13.4%,禽肉产量1105吨,增长16.9%;禽蛋产量6666吨,增长8.3%;全年生猪出栏7.32万头,下降13.1%;家禽出栏97.77万只,增长22.0%。 水产养殖保持平稳。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8.90万吨,比上年增长0.7%,其中捕捞产量1.79万吨,比上年下降0.6%,海水养殖产量16.54万吨,比上年增长3.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31.18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6.6%;全年农村用电量14960万千瓦时,增长26.0%,化肥施用量(折纯)6712吨,增长0.6%,机械作业面积9000公顷,与上年持平。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强劲增长。2006年,全县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9.06亿元,比上年增长14.1%。全县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74.57亿元,比上年增长30.8 %,完成销售产值70.58亿元,比上年增长31.9%。 工业结构继续调整。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22.60亿元,比上年增长17.7%,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1.96亿元,比上年增长37.5%,重工业增幅快于轻工业增幅19.8个百分点,规模以上轻重比例为30.3:69.7。支柱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橡胶制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57亿元,增长31.8%,塑料制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3亿元,增长27.6%,医化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8.54亿元,增长19.7%,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40亿元,增长44.8%,工艺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02亿元,增长16.1%。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县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17家,比上年增加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51.92亿元,比上年增长37.2%,超2亿元企业9家,比上年增加4家。 企业创新能力进一步提升。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新产品产值11.65亿元,比上年增长95.5%,新产品产值率为15.6%,比上年提高5.1百分点。工业产品出口拉动作用明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货值2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4.0%,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28.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6.8个百分点。 工业经济效益有所改善。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46亿元,比上年增长9.4%,其中实现利润2.35亿元,增长7.3%。列入考核的11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97.7分,比上年提高18.9分。 建筑业快速发展。2006年全县共完成建筑业增加值4.7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7.5%。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强劲增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7.28亿元,比上年增长36.6%,其中,全部限额以上投资33.98亿元,比上年增长46.6%。工业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21.20亿元,比上年增长43.3%。房地产投资出现下降,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75亿元,比上年下降61.4%。商品房销售不乐观,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6.71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20.0%。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营运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客运量955万人,旅客周转量5.96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5.8%和7.0%;完成货运量763万吨,货物周转量36.52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下降5.3%和8.6%;港口吞吐量68万吨,比上年增长1倍。年末全县通车公路总里程(含村道)达936公里,其中等级公路897公里,高速公路21公里。年末拥有各种客货运汽车5534辆,比上年末增加1104辆,货船155艘,增加1艘。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4.55亿元,比上年增长19.4%。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32万户,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为24.9线/百人;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达18.14万户, 移动电话普及率为43.8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网用户为1.70万户。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6年 ,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0.07亿元,比上年增长16.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6.48亿元,比上年增长16.1%,住宿和餐饮业实现零售额3.46亿元,比上年增长19.1%;分区域看,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22亿元,增长17.5%,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85亿元,增长14.5%。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2个,商品成交额达到6.85亿元,三门青蟹、水产品等专业市场,商品辐射全国多个省、市。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2006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2019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3.1%。其中自营出口184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1.4%。在各类自营出口企业中,外贸企业完成出口82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8倍,三资企业和生产企业分别完成出口6601万美元和11043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65.7%和39.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