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天台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9 台州市天台县统计局

2007年是“十一五”规划实施的关键之年,我县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工业平台建设年”和“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为总抓手,立足夯实经济基础、积极应对宏观调控、努力破解发展难题,全县经济继续保持平稳较快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

一、综合

2007年,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85.0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3.1%,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7.36亿元,增长1.6%,第二产业38.47亿元,增长10.0%,第三产业39.16亿元,增长18.7%。三次产业比例由2006年的9.2∶46.9∶43.9调整为2007年的8.7∶45.3∶46.0。人均生产总值(GDP)15076元,比2006年增长12.5%。

二、农业

2007年,全县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16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1.3%。农作物播种面积38717公顷,增长1.3%,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7409公顷,增长1.5%,粮食产量123138吨,与2006年基本持平,每公顷产量4492公斤,比2006年同期下降1.6%。

产品名称计量单位绝对数增长(%)

粮  食吨123138-0.1

油  料吨158413.1

茶  叶吨137014.1

蚕  茧吨1484.2

蔬  菜吨128946-8.6

水  果吨533885.4

肉  类吨89665.3

禽  蛋吨301514.3

牛  奶吨419-16.4

淡水产品吨299310.1

2007年主要农产品产量

农业种植结构进一步得到调整。经济类作物播种面积10038公顷,比2006年同期增长0.6%,其中:花卉苗木播种面积546公顷,增长1.9%。受肉类价格大幅上涨的原因,畜牧业生产有所回暖,生猪存栏12.4万头,增长2.9%,肥猪出栏8.67万头,增长6.4%;家禽存栏58.62万羽,下降3.6%,出栏42.59万羽,增长1.6%。

农业生产条件得到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进一步增强。至2007年底水土流失累计治理面积22.48千公顷;2007年水利总投入7112万元,比2006年增长1.2%,农田基本建设土石方完成422万立方米,增长3.9%;年末有效灌溉面积13.14千公顷;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22.25万千瓦,比2006年末增长17.6%;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7069吨,增长5.2%;农村用电量18513万千瓦时,与2006年基本持平。

三、工业建筑业

工业经济快速发展。2007年全县净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1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总产值98.71亿元,比2006年增长26.0%。工业经济效益考核综合得分197.4分,比2006年增长2.2分。轻、重工业比从2006年的52.1∶47.9调整为2007年的46.8∶53.2。从主要行业看,工业总产值排名前10位的行业中,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纺织业、塑料制品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等5个行业的工业总产值增速超过30%,分别为55.3%、47.9%、32.8%、32.7%和31.1%,对规模上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总和达到55.9%。饮料制造业出现负增长,产值比2006年同期下降为8.0%,拖累规模上工业经济增速2.1个百分点。从重点企业看,我县银轮公司成功上市,实现上市企业零的突破;银轮公司的“汽车散热总成”被评为中国名牌。天新药业、天成座椅等一大批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十分强劲,增速都在30%以上。从分区域看,五大工业重镇实现规模上工业总产值44.47亿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25.1%,占全县规模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41.8%;其中坦头镇规模上工业总产值首次突破10亿元,达到11.55亿元。而赤城街道作为全县经济中心的地位仍不可动摇,全年实现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1.64亿元,增长22.8%,占全县规模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到20.3%。

建筑业发展势头继续看好。年末具有资质的建筑单位26家,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9.44亿元,比2006年同期下降1.6%;建筑企业房屋施工面积277.97万平方米,增长52.2%,其中新开工面积143.23万平方米,增长37.2%;竣工房屋建筑面积108.18万平方米,增长61.6%。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受国家宏观调控的影响,我县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呈大幅回落的趋势。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1.61亿元,比2006年下降13.7%,增幅比2006年同期回落21.6个百分点,其中限额以上投资25.97亿元,下降21.0%,回落29.1个百分点;全社会工业生产性投资完成16.35亿元,比2006年同期下降34.8%,全社会技术改造投资完成12.64亿元,下降12.7%,全部限额以上房地产投资完成5.63亿元,下降4.6%。

五、交通、邮电通信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7年末,全县民用汽车拥有量13361辆,比2006年增长25.6%。其中:载客汽车9942辆,增长35.8%;私人汽车拥有量10614辆,增长30.5%。2007年全县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613万吨,增长12.9 %,货物周转量6.13亿吨公里,增长23.5%;全年客运量985万人,增长11.0%,旅客周转量9.7亿人公里,增长16.2%。

邮电通信业迅猛发展。2007年全县完成邮电业务总量6.6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2.3%。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3.02万户,与上年末基本持平;移动电话用户达到25.46万户,比上年末增长18.2%;国际互联网用户数27641户,比上年末增长18.6%。

六、国内外贸易、旅游

2007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07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6.7%。其中,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9.74亿元,增长17.2%,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3.33亿元,增长16.0%;私营经济、股份制经济分别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22亿元、5.24亿元,比2006年分别增长16.3%、15.3%,个体经济实现消费品零售总额18.95亿元,增长17.8%,占消费品市场的比重为57.3%;零售贸易业、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分别为22.44亿元、4.01亿元,分别增长16.6%、16.5%。

全县全社会出****货值54.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3% 。外贸自营进出口3.44亿美元,比2006年同期增长35.1%,其中外贸自营出口3.32亿美元,增长38.5%。到年底,全县有进出口实绩企业139家,比2006年末增加31家。在出口商品中,橡塑产品6206万美元,汽车用品、工艺品9384万美元,医药化工产品9098万美元,机电产品5374万美元,其他轻工产品3130万美元。外贸自营进口1182万美元,比2006年同期下降20.0%。全年引进内资4.2亿元,与2006年持平;实际利用外资100万美元。

旅游业增速迅猛。“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取得明显成效,2007年投入旅游基础设施建设资金6000多万元,一批宗教旅游重点项目建设得到推进,“农家乐”旅游蓬勃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466万人次,比2006年同期增长27%,实现景点门票收入3520万元,增长25%,旅游经济总收入14.97亿元,增长17%。在旅游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我县批发零售、住宿餐饮、金融保险、交通运输、娱乐服务业等第三产业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