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三门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坚决落实宏观调控措施,紧紧围绕“开发三港、建设三城”的战略,深入实施“两年”活动,全力推进“两个社会”建设,努力克服要素资源紧缺和五次强台风袭击等重大自然灾害所带来的各种困难,国民经济保持了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保持快速增长。2005年,按经济普查口径计算的全县生产总值达到48.47亿元,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0.04亿元,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18.83亿元,增长22.2%;第三产业增加值19.60亿元,增长13.4%。第一、二、三产业占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22.3:36.5:41.2调整为20.8:38.8:40.4。全县按户籍人口计算的人均生产总值为11890元,比上年增长13.5%。 二、农 业 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增长。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为20.99亿元,按现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1.5%。其中,农业产值5.05亿元,增长7.4%,林业产值0.20亿元,下降20.0%,牧业产值1.22亿元,增长14.0%,渔业产值14.52亿元,增长13.5%。 种植业结构继续调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26839公顷,比上年增长2.9%。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6615公顷,比上年增长5.9%,非粮作物播种面积10224公顷,比上年下降1.6%。粮食作物与非粮作物播种面积的比例为61.9:38.1。主要农产品产量保持较高水平。全年粮食产量7.49万吨,比上年增长1.2%;油菜籽产量1896吨,增长16.5%;蔬菜产量15.66万吨,下降13.5%;水果(包括果用瓜)产量13.84万吨,下降2.2%;茶叶产量750吨,增长12.1%。 绿化造林工作成效显著。全年完成造林面积479公顷,幼林抚育实际面积81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3996公顷,零星植树22万株。2005年,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62.9%,平原农田林网控制率96.1%,城镇绿化率26.5%,行政村绿化率达27.8%,我县被省政府命名为“浙江省高标准平原绿化县”。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全年肉类总产量为8944吨,比上年增长10.4%,其中猪肉产量为7736吨,增长9.3%,禽肉产量945吨,增长21.5%;禽蛋产量6153吨,增长19.1%;全年生猪出栏8.42万头,增长9.2%;家禽出栏80.12万只,增长26.0%。 卡努等台风对渔业生产影响较大,总产量减少。全年水产品总产量为18.76万吨,比上年减少7.7%,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5.98万吨,减少8.4%,淡水养殖产量0.89万吨,减少16.7%。 农业机械化装备大幅改善。年末,全县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14.4万亩,农业机械总动力24.62万千瓦,比上年末增长44.7%;全年农村用电量11870万千瓦时,增长46.3%,化肥施用量(折纯)6674吨,增长3.1%,机耕作业面积9013公顷,增长2.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强劲增长。2005年,全县共完成工业增加值15.95亿元,比上年增长23.6%。全县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56.49亿元,比上年增长34.9 %,完成销售产值52.99亿元,比上年增长34.6%。 工业结构调整加快。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轻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6.42亿元,比上年增长29.6%,重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40.06亿元,比上年增长37.3%,重工业增幅快于轻工业增幅7.7个百分点。支柱行业发展势头良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橡胶制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9.01亿元,增长27.0%,塑料制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68亿元,增长21.4%,医化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97亿元,增长41.5%,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20亿元,增长40.5%,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02亿元,增长148.9%,工艺品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69亿元,增长27.8%。这六大行业实现工业总产值43.57亿元,比上年增长40.4%,增速比全部规模以上工业高5.5个百分点。重点骨干企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12家大中型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30.24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53.5%,比上年增长31.4%。工业产品出口拉动作用明显。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出****货值16.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5%,占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30.4%,拉动规模以上工业销售产值增长7.5个百分点。 企业成本压力仍然较大。2005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4.13亿元,比上年增长23.0%,其中实现利润2.16亿元,增长10.0%。列入考核的11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88.4分,比上年下降4.2分。 建筑业稳步发展。2005年全县共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88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全县20家资质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16.6亿元,比上年增长31.4%;实现利税0.99亿元,增长73.7%;劳动生产率为97978元/人,增长0.7%;施工房屋建筑面积169.6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5.3%。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投资结构继续调整,固定资产投资呈现平稳增长态势。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7.30亿元,比上年增长27.9%,增幅比上年回落8.1个百分点,其中,全部限额以上投资23.17亿元,比上年增长31.8%。“项目推进年”成效显著,工业性投资大幅增长,全年完成工业性投资14.80亿元,比上年增长42.9%。房地产开发增势趋缓,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4.54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增幅比上年回落37.9个百分点。商品房销售形势不容乐观,全年商品房销售面积8.39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10.6%。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业营运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年完成客运量825万人,旅客周转量5.57亿人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8.1%和11.7%;完成货运量806万吨,货物周转量39.94亿吨公里,比上年分别增长17.2%和32.8%;港口吞吐量34万吨,增长21.4%。年末拥有各种客货运汽车4430辆,比上年末增加472辆,货船154艘,增加36艘。交通基础设施全面改善,全县一小时公路交通圈基本形成。2005年末,全县已建成通车隧道18座,总长度达18388米;桥梁171座,总长度达4543米;公路通车里程达4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1公里,一级公路16公里,二级公路100公里。 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81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0.71万户,年末城乡固定电话用户达到10.53万户,比上年末增长7.2%,固定电话主线普及率由上年末的24.3线/百人提高到25.7线/百人;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达15.51万户,比上年末增长37.1%,全县已有国际互联网用户1.41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