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三门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24亿元,比上年增长14.0%。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零售额14.19亿元,比上年增长14.0%,餐饮业实现零售额2.90亿元,比上年增长13.0%;分区域看,县城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1.19亿元,增长13.0%,县以下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05亿元,增长15.9%。各类商品市场发展快速,2005年底,全县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32个,商品成交额达到6.19亿元,三门青蟹、水产品等专业市场,商品辐射全国多个省、市。 对外贸易取得新成绩。2005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达到1319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3.8%。其中自营出口1220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7.0%。在各类自营出口企业中,外贸企业完成出口296万美元,比上年下降30.8%,三资企业和生产企业分别完成出口3983万美元和7924万美元,比上年分别增长85.9%和67.3%。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之一,旅游业呈现了快速的发展势头。2005年,全县共接待国内外旅游者75.88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8.2%;实现旅游业务总收入5.9亿元,比上年增长26.6%。旅游综合接待能力不断提高,年末全县拥有旅行社3家,2星级饭店3家,准3星级1家,准四星级2家,还有个体宾馆240余家,总客房达2000多间,床位数3800多张。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业稳健运行。2005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38.23亿元,比上年增长16.3%。其中储蓄存款20.30亿元,比上年增长15.2%。年末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6.61亿元,比上年增长15.3%。其中,短期贷款余额22.30亿元,增长30.2%;中长期贷款余额14.25亿元,下降0.9%。 保险业健康发展。全县保险业实现保费收入10184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3204万元,人身险保费收入6980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0.3%和11.8%。全年保险机构共支付各类赔款4344万元,比上年增长21.3%。其中财产险赔款3676万元,人身险赔款668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6%和19.7%。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发展迈上新台阶。2005年全县科技投入占生产总值的比例为1.74%,比上年提高0.17个百分点,财政对科技投入达707万元,占地方财政支出的比例为1.24%;全县有科技项目73项,其中新产品开发项目42项;全年列入国家级科技计划6项,省级计划22项,市级21项,争取上级科技经费328.5万元。科技队伍迅速壮大,全县各单位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9405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达3422人,高、中级职称人员占专业技术人员的比例为17.6%。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全县有省市级高技术企业13家,其中,省级高技术企业7家,市级高技术企业6家,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为3.62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41%,省级以上工业新产品产值5.96亿元。技术市场日趋活跃,专利申请授权持续增长。2005年,经认定登记的技术成交项目数为57项,技术成交金额233.8万元。全年受理专利申请189件,其中:发明3件、实用新型43件、外观设计143件;授权专利48件,其中:发明3件、实用新型18件、外观设计27件。 教育事业进一步协调发展。2005年,全县在园幼儿7330人,学前三年入园率为88.6%;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8.9%和99.9%;初中升高中比例达到93.4%。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教师学历合格率进一步提高。全县小学、初中、普高、职高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为94.2%、91.7%、79.8%、75.0%,小学、初中教师高一级学历比例分别为50.6%、49.5%。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欣欣向荣。组织千场电影下农村,全年放映公益电影600场、民办公助电影650场;组织县外演出团体在影剧院演出80多场次。图书阅览成效明显,全年共接待读者78200人次,发放借阅证786张,新书编目2531册,解答咨询164次,收入地方文献35册。全县共建成120个基层文化俱乐部,基层先进文化网络已经形成,有力地推动了基层的文化生活。舞蹈《三门之恋》参加全省乡镇文艺汇演。 广播电视事业取得新进展。2005年末,全县拥有有线电视用户8.41万户,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9.6%;已装广播喇叭5.55万只,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100%;有线数字电视于2004年正式开通,至2005年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达619户。全年广播在浙江电台用稿169条,台州电台用稿554条;电视在中央台用稿12条,浙江电视台用稿107条,台州电视台用稿370条。 卫生事业不断推进。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74个,其中医院2个、卫生院33个;病床床位581张;卫生技术人员1095人,其中医生420人,注册护士260人。全县共有13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29个社区卫生服务站。无偿献血工作继续得到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视,全县2379人参加了无偿献血。“十村示范、百村整治”活动深入开展,全年新增农村户厕1.42万户,普及率达到51.1%,新增自来水6098户,普及率达到85.9%。 竞技体育成绩显著。2005年全县夺得全国比赛金牌4枚、一个第4名、一个第5名;省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8枚、银牌7枚、铜牌11枚;市级比赛中,共获得金牌10枚、银牌9枚、铜牌8枚。成功承办了“海啊杯”浙江省青少年拳击比赛,被浙江省体育局授予2005年“最佳赛区”称号。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扎实开展。全年环境污染治理投资总额6653万元,其中城市环境基础设施建设本年完成投资额3300万元;全县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为96.5%,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为100.0%;烟尘控制区面积70平方公里,城市环境噪声达标区面积为7.5平方公里。 十一、人口、就业、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年末全县户籍总人口40.9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21万人。全年共出生6413人,死亡2446人,人口出生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5.73‰和6.00‰,人口自然增长率9.73‰。计划生育率93.42%。 就业形势基本稳定。年末全县城镇职工2.44万人,城乡个体私营从业人员2.95万人;有各类职业介绍机构9个,当年介绍就业成功752人;城镇实有登记失业人员132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为4.2%。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县有29143人参加了城镇基本养老保险,其中参保职工24487人,离退休人员4656人;参加工伤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人数分别达到为9281人、11023人和11150人。全年征缴养老保险费6414万元,支付养老金5163万元;征缴失业保险费151.4万元,发放失业保险金8.7万元。农村社保面不断扩大,年末全县有2360人被征地农民参加农村养老保险,有31.06万人参加农村新型合作医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