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三门县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7 台州市三门县统计局

2000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把握国际经济环境好转和国内经济出现重大转机的有利条件,开拓创新,奋力拼搏,我县经济呈现较快增长,整体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显著成效,较好地完成了预期目标和“九五”计划,为实施“十五”计划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      合

2000年,我县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的增长。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工业生产增势较强,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外贸出口稳步增长,财政金融状况良好,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2000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2.5亿元,比上年增长13.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9亿元,增长5.3%;第二产业增加值8.4亿元,增长18.7%;第三产业增加值6.1亿元,增长16.6%。第一、二、三产值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8∶35∶27调整为35∶38∶27。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5620元,比上年增长13.6%。

二、农     业

2000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全县各地以效益农业为中心,加快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积极发展优质高效经济作物和畜牧饲养业、林业、水产养殖业,促进了产业化进程,农林牧渔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2亿元,比上年增长5.5%。

种植业结构优化初见成效。在稳定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调减粮食播种面积,大力发展蔬菜、瓜类等经济作物,经济作物播种面积占种植业的比重由上年的21.9%上升到25.5%。全年实现种植业产值3.5亿元,下降19.1%。

主要产品播种面积和产量如下

播种面积(万亩)增长%产量(吨)增长%

粮食39.0-13.9116894-17.9

棉花1.5-31.8934-43.5

油菜籽1.186.4113198.4

蔬菜、瓜类6.527.512991756.9

茶叶1.515.45424.6

水果6.44.924687-58.0

林业生产继续加强,绿色生态进一步改善。全年共完成造林更新15585亩。其中,退耕还林8876亩,迹地更新1590亩,低产林改造2205亩,完成绿色长廊工程和标准农田林网工程建设869亩。新发展经济林3064亩,四旁植树25万株。到2000年末,全县有林地面积90万亩,其中经济林面积12万亩;活立木蓄积量12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2.9%,城镇绿化覆盖率达到16.4%,被市委、市府授于“十年绿化台州先进县”。全年实现林业产值0.2亿元,增长3.9%。

畜牧业生产稳步增长。肥猪出栏,家禽存栏,肉类产量,禽蛋产量均有增长。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0.9亿元,增长2.1%。

年末主要牲畜存栏数和畜禽产品产量如下

2000年增长%

生猪存栏数(万头)7.30-3.7

肥猪出栏数(万头)7.615.8

牛存栏数(头)7023-19.5

羊存栏数(万只)1.067.1

家禽存栏数(万只)49.746.4

肉类总产量(吨)80928.3

其中:猪肉(吨)73079.0

禽蛋产量(吨)226210.6

渔业生产快速发展,养殖结构继续改善。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13.3万吨,比上年增长30.4%,其中海洋捕捞产量1.8万吨,增长20.6%;海水养殖产量10.8万吨,增长31.0%;淡水养殖产量0.7万吨,增长52.7%。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0.4万亩,增长40.3%,其中海水养殖面积17.4万亩,增长43.0%。养殖结构继续调整,黄鱼、文蛤等名特优产品产量提高较快,在海水养殖产量中,鱼类333吨,增长33.2%;蛤类5082吨,增长78.9%;青蟹4718吨,增长近3倍;对虾1116吨,增长30.1%。全年共实现渔业产值7.6亿元,比上年增长15.5%。

农业生产条件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增强。全年农田水利建设累计投放劳动积累工670万工日,完成土石方573万立方米,分别比上年增长68.8%和32.6%;新争取列项的高标准海塘14.6公里,累计完成低矮单薄海塘加高加固32公里,开挖疏浚排灌渠道70公里,建设桥涵渡槽120座,新建排灌站20座,疏浚河道26.4公里;完成中低产田改造2.5万亩。全县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3万千瓦,其中渔业机械4万千瓦。拥有耕作机械2883台,其中农用小型拖拉机2557台;各种排灌机械动力1041台,农用水泵1238台;农副产品加工机械动力1129台,粮食加工机械1043台;机动渔船988艘,其中近洋张网生产的546艘。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8467吨,增长0.2%。全年通过土地整理开发,新增有效耕地2820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全年全部工业完成增加值7.2亿元,比上年增长19.3%。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增加值3.3亿元,比上年增长47.3%,其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0亿元,增长18.2%;完成轻工业增加值0.5亿元,比上年增长29.8%;重工业增加值2.8亿元,增长50.9%。

在全部工业中,国有企业完成增加值1.0亿元,占31.4%;股份合作企业完成增加值0.2亿元,占5.6%;城乡私营企业完成增加值2.0亿元,占62.1%。

工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达40家,比上年新增2家,主要集中在机械电子、医药化工、橡胶制品和纺织等行业。

工业经济效益显著提高。全县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独立核算工业企业统计,全年实现利税10876万元,比上年增长50.6%,其中利润5319万元,增长85.3%。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182.4分,比上年提高22.4分,列全市第三位。其中,总资产贡献率为12.18%,比上年提高1.3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为1.80次/年,比上年加快0.23次;成本费用利润率为5.29%,提高0.49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为39620元/人,提高17.0%;产品销售率为95.81%,提高3.67个百分点;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为14.45%,提高19.3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为19.76%,提高1.92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率为60.45%,提高2.29个百分点;亏损率为11.84%,下降3.02个百分点。

建筑业效益良好。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9340万元,比上年下降18.3%。全县14家资质四级及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建筑产值3.5亿元,比上年下降10.7%;实现利税2308万元,增长5.5%;全员劳动生产率52044元/人,提高5.1%。施工房屋面积72.5万平方米,竣工面积30.0万平方米,竣工面积优良率37.7%。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进一步扩大。2000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3252万元,比上年增长21.8%。其中国有单位完成投资24635万元,增长28.2%;城乡集体和个人投资28617万元,增长16.8%。在国有单位投资完成额中,基本建设投资14662万元,比上年略降;更新改造投资9973万元,增长127.4%。全年施工项目278个,其中基本建设项目42个,更新改造项目27个;新开工项目171个;竣工项目212个,项目建成投产率7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