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三门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7 台州市三门县统计局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府的正确领导下,紧紧抓住宏观经济环境改善和加入WTO的有利时机,加大投入力度,积极推进结构调整,努力促进出口,扩大国内市场占有率,全县经济持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

一、综合

2002年,我县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工业生产快速增长,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继续扩大,消费品市场需求旺盛,出口高速增长,财政收入增势强劲,金融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

据统计,2002年全县实现国内生产总值29.7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2亿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12.7亿元,增长19.8%;第三产业增加值8.8亿元,增长18.7%。第一、二、三产业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由上年的30.5∶41.8∶27.7调整为27.6∶42.9∶29.5,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为7407元,比上年增长15.8%。

二、农业

全县高度重视农业和农村工作,紧紧围绕提前实现农业和农村现代化的总目标,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积极推进农业生产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效益农业,增加对农业的投入,农业产业化水平稳步提高,农村经济保持稳定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7亿元,比上年增长10.0%。

种植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全县实现农业产值4.3亿元,比上年下降4.6%。全年粮食作物播种面积缩减到17.5千公顷,降幅达17.8%。其中早稻减幅尤为突出,全年早稻种植面积为0.7千公顷,比上年下降71.7%,早稻减少的面积占整个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减少量的近五成。与此同时,果用瓜、蔬菜、花卉苗木等经济作物播种面积继续扩大,农业主导产业优势进一步增强。全年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10.7千公顷,比上年增长29.9%,其中果用瓜种植面积1.6千公顷,增长4.3%。全年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的种植比由2001年的72∶28调整为2002年的62∶38。

林业生产朝生态公益林和经济林方向发展。全年共完成造林面积411公顷,林木抚育1547公顷,封山育林8733公顷,四旁植树32万株。绿色通道建设步伐加快,新增通道绿化56.8公里。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年末生猪存栏7.5万头,比上年增长0.9%,年内出栏生猪7.7万头,增长4.5%;家禽年末总存栏61.0万只,增长1.6%,年内出栏家禽60.0万只,增长9.5%;全年肉类总产量8460吨,比上年增长6.5%;禽蛋总产量4657吨,增长40.1%。

渔业生产继续快速发展。全年水产品总产量达18.2万吨,比上年增长13.6%。其中海水养殖产量15.5万吨,增长15.1%;淡水养殖产量1.0万吨,增长21.5%。全县水产养殖面积26.0万亩,增长8.2%。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花鼓漫、县工业园区、沙柳旗门南塘等高标准海塘建设顺利开展,病危水库除险加固工作得到进一步重视且正逐步铺开。全年农田水利建设投放劳动积累工242万工日,完成土石方250万立方米。完成河道疏浚39.4公里,整治6.9公里。年末全县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14.6万千瓦,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7016吨,全年通过围垦海涂、土地整理等新增有效耕地3588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2年,我县按照“抓园区谋集聚,抓引进求增量,抓改革活机制,抓改造促提升”的总体思路,以抓四大支柱行业技术改造为突破口,加大工业园区建设和招商引资力度,致力于扶优扶强,完善政策,提高服务水平,坚定不移地加快工业化步伐,努力推动工业经济再上新台阶。2002年,全县完成工业增加值10.7亿元,比上年增长17.5%。其中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增加值4.6亿元,增长24.6%。

工业做大政策效应明显,优势行业、优势企业的发展势头较好。统计数据显示,规模以上企业凭着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品牌形象等方面的优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容易抢占市场份额。2002年列入统计的54家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3亿元,比上年增长22.9%。其中,产值超1000万元的企业有34家,实现产值18.1亿元,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93.5%;超亿元的企业有6家,比上年增加2家,实现产值11.3亿元,比上年增长30.8%。经过几年的政府扶持培育,产业结构调整,我县涌现出一批具有较大竞争优势的行业、企业。三维橡胶、奋飞橡塑、同步带厂等橡胶行业领先的重点骨干企业脱颖而出。全年橡胶制品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5亿元,比上年增长34.7%。正明、解氏、三化、经纬、康宁等医药化工行业的企业亦有不俗表现。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全县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全年实现利税2.3亿元,比上年增长37.2%,其中利润1.4亿元,增长45.8%。列入省考核的十一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为205.4分,比上年提高10.2分,居全市第五位。其中,总资产贡献率、成本费用利润率为16.6%和7.94%,分别比上年提高2.31和1.0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为2.05次/年,比上年加快0.21次;全员劳动生产率40700元/人,提高1.6%;产品销售率为95.78%,提高3.36个百分点;亏损率为2.00%,下降0.51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继续增长。2002年全县共完成建筑业增加值2.1亿元,比上年增长33.4%。全县13家资质四级以上建筑施工企业完成产值8.5亿元,比上年增长30.1%;实现利税0.7亿元,增长61.9%;全员劳动生产率95088元/人,提高24.1%;施工房屋面积103.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53.0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2002年全县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0.1亿元,比上年增长42.2%。其中全社会更新改造投资4.0亿元,增长41.6%。分投资主体看,国有等单位投资5.4亿元,增长81.5%;集体经济投资3.5亿元,增长38.1%;城乡私人投资1.3亿元,减少22.1%。在国有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4.2亿元,比上年增长76.9%,更新改造投资0.7亿元,增长16.2%。房地产开发有较大突破。全年完成投资额达0.5亿元,商品房销售和预售面积分别达1.4和8.5万平方米。

城市建设步伐加快,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我县以举办青蟹节为契机,紧紧抓住能迅速提升城市形象的重点工程,开展“显山露水,理山治水”工作,美化城市环境。2002年,完成蟠龙公园第一期、滨江公园、光明路降坡拓宽和县城入城口形象工程等建设。大湖塘新区建设已拉开,城区框架不断完善,形象日益丰满。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岭枫公路建成通车,主楼高15层的县医院医疗综合大楼于2002年8月份主体结顶,总投资5亿元的浙江三门核电工程(四通一平)已完成23.0%,黄金坦至三角塘公路改建工程进展顺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