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三门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7 台州市三门县统计局

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继续发展。全年完成客运量656万人,客运周转量47033万人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货运量314万吨,货运周转量55040万吨公里,分别增长12.1%和26.7%;港口吞吐量15万吨,增长50.0%。年末拥有各种客货运汽车2260辆,比上年增长35.9%,货船58艘,增长45.0%。

邮电通信业持续发展。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1.44亿元,比上年增长21.6%。年末固定电话(包括小灵通)交换机总容量11.5万门,全年新增固定电话用户16559户,年末固定电话用户达74286户,比上年末增长28.7%。年末全县移动电话用户达68818户,比上年末增长34.2%。固定电话普及率由上年末的14.4部/百人提高到18.5部/百人;年末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17.2部,比上年末增加4.3部。年末全县国际互联网用户达8819户,比上年末增长78.2%。

六、内外贸易和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销售持续旺盛。2002年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9亿元,比上年增长20.3%,增幅高出全市平均水平5.1个百分点,居全市第一位。其中县城消费品零售额4.6亿元,增长23.2%;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2.3亿元,增长14.8%。随着人们收入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观念的转变,外出就餐在城镇成为时尚,餐饮业有较佳的表现,全年完成零售额1.0亿元,比上年增长21.3%。城镇居民消费层次有所提升,通讯器材、家具、健身器材和电脑等消费品成为消费热点。商品交易市场成交额继续扩大,全年商品成交额4.9亿元,增长11.1%。

外贸出口高速增长,引进外资有较大突破。2002年,全县实现全社会出****货值9.1亿元,比上年增长51.5%。新批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13家,年末全县拥有自营进出口经营权企业达22家。据海关统计,全县自营出口总额2631万美元,增长91.2%,其中三资企业和生产企业自营出口额为1154万美元和1316万美元,分别增长36.9%和146.9%。全年共引进外资项目11个,比上年增加8个,协议利用外资1252万美元,增长18.6倍,实际利用外资191万美元,增长5.8倍。

旅游资源开发力度加大。充分远用市场化手段,积极拓宽融资渠道,蛇蟠岛、木杓沙滩、龙母山等景点得到进一步开发。

七、金融和保险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对经济的支持力度不断增强。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22.32亿元,比上年新增4.66亿元,增长26.4%。其中企业存款余额7.08亿元,新增1.42亿元,增长25.1%;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19亿元,新增1.95亿元,增长19.0%。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7.35亿元,新增5.54亿元,增幅高达47.0%,高出存款余额增幅20.6个百分点,存贷比由上年末的66.8%提高到77.7%,为近几年的最高水平。从贷款投向看,主要集中在农业贷款、工业贷款、基本建设贷款和个人消费贷款上,分别新增1.02亿、1.18亿、1.95亿和0.98亿,占新增贷款的比重为18.4%、21.3%、35.2%和17.7%。

保险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全年参加财产保险的企业单位73户,家庭2059户,责任险102户,机动车辆险9452户,人身险承保人数67660人。全年承保额46.9亿元,保费收入5498万元,比上年增长16.2%;支付已决赔款及给付1533万元,增长9.9%。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迅速发展。全年开展科研项目131项,其中国家立项项目4项,省立项项目40项,国家级星火项目2项,省级星火项目1项。省级新产品鉴定13只。上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上报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家。

质量、标准化、计量工作继续加强。2002年,我县制定了传统特色农产品“三门湾锯缘青蟹”标准,填补了国内外青蟹标准空白,出台了无公害三门密梨、无公害甘薯粉丝、无公害绿芦笋等3个系列地方标准和三门县农业标准化实施意见,制定、备案了25个企业标准;代码换发证418家,IC卡发放377家,出口企业电子口岸代码资格审核确认10家;条码新增5家,复审6家;日常周期检定计量器具1180台(件),强制检定计量器具1670台(件),分别比上年增长30.0%和15.0%。同时,产品质量监督管理和后处理工作力度进一步加大,质量管理工作进一步深化,打假治劣工作成效显著,安全监察工作也不断加强。在政府部门的倡导帮助下,广大企业积极申报名牌产品,“三维”牌普通V带、“三门”牌变压器、三门湾锯缘青蟹获得“浙江名牌产品”称号;三门湾工艺有限公司的“红鸵鸟”牌汽车坐垫、座套,亚达公司的“亚达”牌遮阳蓬获得“台州市名牌产品”称号。

教育事业全面发展。基础教育得到巩固提高。学龄人口7~12周岁儿童入学率达100%,13~15周岁少年入学率95.3%,三类残疾适龄儿童入学率91.0%。初中巩固率99.4%,17周岁少年初中完成率94.3%,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79.5%。高中段教育规模进一步扩大。全县有普通高中7所,招生数3391人,在校生数7682人,分别比上年增加819人和1781人。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78.3%,比上年提高13.3个百分点。学前教育得到重视。幼儿园在园幼儿5924人,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由上年的41.4%提高到58.0%。教育质量稳步提高,高考、中考均创历史最好成绩。2002年全县高考上线人数1471人,上线率达82.2%,比上年提高7个百分点;中考600分以上人数达1028人,比上年提高193.7%。学生参加市级以上各类竞赛成绩良好,有4名学生分获全国高、初中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一等奖,1名学生代表我省参加全国读书演讲比赛荣获一等奖。师资队伍建设得到进一步加强,教师学历合格率有较大幅度提高。初中、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分别达到92.5%、69.9%和69.9%,分别比上年提高7.7、8.3和16.7个百分点。小学、初中专任教师高学历比例分别达22.1%和17.3%。

九、文体和卫生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文化活动广泛开展。全年举行各类文艺活动17次,展览8次。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电影公司、越剧团等单位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开展了喜闻乐见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极大地丰富了城乡人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文艺作品硕果累累。我县创作、表演的许多作品和节目,在市级以上的比赛和展览中获奖。其中郦力在全国第十届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获业余组银屏奖;三门中学琵琶合奏《金蛇狂舞》获台州市八届中学生文艺会演二等奖。

体育事业全面发展。全民健身活动蔚然成风,以全民健身月活动为载体,充分发挥各体育协会的作用,积极开展了羽毛球、乒乓球、篮球、象棋、围棋、桥牌、太极拳、健美操等群众性的体育活动,并成功举办了第十五届“振兴杯”乒乓球大奖赛,承办了台州市第一届拳击对抗赛。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我县有四名选手获省运会拳击比赛资格。农民选手俞云涛在云南举行的全国农民运动会上荣获中国象棋冠军;章文在广东举行的全国拳击分区赛上荣获冠军。在2002年的十二届省运会上,我县体育健儿取得金牌0.5枚,银牌1枚,铜牌5枚的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