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玉环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2010-02-17 台州市玉环县统计局

对外经济形势喜人。全县出口产品交货总值1011757万元, 比上年增长33.3%。自营进出口额94449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6%,其中自营出口额88581万美元,增长54.1%。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34家,累计达644家,有进出口实绩企业434家。利用外资取得新的进展,全年新批“三资”企业17家,协议利用外资6431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42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6.3%。外来投资遍及四大洲的11个国家和地区。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规模扩大,财政实力继续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180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3.7%,其中:地方财政收入74959万元,比上年增长20.0%;上交中央四税105141万元,比上年增长26.4%。地方财政预算支出89488万元,增长5.5%。

金融业务继续发展,存贷款规模进一步扩大。存款得到较快增长,规模突破“百亿”大关,增量明显高于上年;贷款保持适度增长,信贷结构继续优化。至年末,全县行社各项人民币存款余额1026675万元,比上年增加178702万元,增长21.1%。存款中,企业存款269655万元,比上年增加22167万元,增长9.0%;城乡居民储蓄存款553930万元,增加92722万元,增长20.1%。行社各项人民币贷款余额846038万元,比上年增加85322万元,增长11.2%,其中:短期贷款余额479995万元,比上年增加48538万元,增长11.2%;中长期贷款余额344293万元,增加29426万元,增长9.3%。外币存款余额1593万美元,比上年下降了21.8%,贷款余额4090万美元,增长165.1%。全年现金收入956.04亿元,现金支出990.31亿元, 净投放现金34.26亿元,比上年减少18.6%。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在玉设立保险分支机构或办事处有10个,全县保险业务保费收入24844万元,其中财产险9693万元,比上年增长38.7%;人身险15151万元,增长6.9%。已决赔款支出7313万元,其中财产险6421万元,人身险892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8772人(含乡镇企业),其中中高级职称4600人。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9项。专利申请数237项,其中:发明51项。全县有3个项目获市级科技成果奖。至2005年末,全县已有省高新技术企业22家,当年新增3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6家,当年新增4家。中国水龙头生产基地和中国眼镜零配件生产基地落户玉环。新增国家免检产品4个,省名牌产品4个,省著名商标3个。县汽摩配产业基地被评为省级高新特色产业基地。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现有普通中学23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小学46所、幼儿园199所。设有浙江江南理工专科学院1个,浙江电大玉环分校1个。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29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340人,小学专任教师1178人。普通高中在校生6926人,比上年减少480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1350人,减少873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086人,减少342人;小学在校生27746人,增加 1175人。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初中入学率99.9%,初升高比例达95.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达77.9%,比上年下降12.1个百分点。教育投入增加,教学条件继续改善。普通中学当年新增校舍3880平方米,小学新增校舍605平方米。教育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至年末全县中小学拥有实验室18573平方米,语音室2379平方米,微机房6328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为普通中学18个,小学28个。配备计算机达3613台。

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全县共有电影放映队33个。县越剧团一个,演职员42人,全年演出90场次,观众270万人次。民间职业剧团9个,群众业余演出团8个。建立农村集镇文化中心11个。全年举办展览4个,组织各种文艺活动530次。县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12.5万册,全年借阅图书10.9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9.5万册次。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有医院、卫生院19个,病床860张,卫生技术人员1769人,其中:医生593人,卫生防疫人员64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取得新进展,农村卫生条件得到一定改观。当年完成93个村改厕任务,累计完成293个村,已基本完成全县村改厕任务;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4.7%。新型农村合作医疗逐步推进,2005年覆盖率79.1%。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当年举办综合性运动会1次,举办单项比赛38次。举办1000人以上全民健身活动1次。少体校1个,在校学生203人。在参加全国比赛中,我县运动员获得金牌6枚、银牌2枚、铜牌1枚;在参加省级各项比赛中,获得金牌22枚、银牌5枚、铜牌11枚;在参加市级各项比赛中,获得金牌55枚、银牌28枚、铜牌31枚。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1.41亿元。废水治理设施42套,处理能力0.92万吨/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5%。废气治理设施46套,处理能力21.15万标立方米/时,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7.9%。建有污水处理厂一座,日处理能力6万立方米,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60.3%。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控制面积75.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总面积5.3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启动建设县城市生活垃圾处理中心工程和城区清水工程,污水联网工程进入扫尾阶段,污水管道总长已达109公里,关停和限期整改了一批重污染企业。全县已建成公园3个,面积45.7公顷,拥有园林绿地面积285公顷,公共绿地面积113公顷。

十、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2005年末全县总人口398583人,比上年末增加3535人,其中非农人口180880人,比上年末增加2623人。全年共出生5038人,出生率12.7‰,死亡2343人,死亡率5.9‰,人口自然增长率6.8‰,比上年下降0.4‰。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职工68953人,退离休人员7252人,支付离退休费7364万元,发放率达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101人,保持上年水平;工伤保险参保人数33500人,比上年新增5409人。全县参加基本医疗保险人员38003人,其中在职职工31034人,离退休人员6969人。支付职工医疗保险费2009万元,支付离退休医疗费2211万元。农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08419人,失土农民参保人数4756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8621元,比上年增加605元,增长7.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220元,比上年增长6.2%。农村居民恩格尔系数为41.1%,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为3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