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玉环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4)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在玉设立保险分支机构或办事处有10个,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当年全县保险业务保费收入21160万元,其中财产险6987万元,比上年增长45。2%;人身险14173万元,增长38。2%。已决赔款支出8921万元,其中财产险7932万元,人身险989万元。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5488人(含乡镇企业),其中中高级职称2413人。省级以上科技项目立项58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鉴定验收数14项。专利申请数464项?其中:发明42项,发明专利授权8项。全县有 2个项目获市级科技成果奖。至2004年末,全县已有省高新技术企业19家,当年新增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当年新增6家。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现有普通中学24所,中等职业学校8所,小学50所、幼儿园200所。设有浙江江南理工专科学院1个,浙江电大玉环分校1个。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52人,中等职业学校专任教师348人,小学专任教师1129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406人,比上年减少97人;普通初中在校生12223人,减少2454人;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5428人,减少262人;小学在校生27746人,增加 10。3%。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初升高比例达94。1%,比上年提高3。9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达90。0%,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教育投入增加,教学条件继续改善。普通中学当年新增校舍980平方米,职业学校新增实验、实习场所14400平方米,小学新增校舍580平方米。教育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至年末全县中小学拥有实验室17071平方米,语音室2439平方米,微机房5750平方米,体育运动场(馆)面积达标校数为普通中学19个,小学30个。配备计算机达3744台,比上学年新增447台。 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全县共有电影放映队33个。县越剧团1个,演职员42人,全年演出167场次,观众501万人次。民间职业剧团9个,群众业余演出团8个。建立基层文化示范点112个。全年举办各种展览44个,组织各种文艺活动240次。县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11。77万册,全年借阅图书10。4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9。2万册次。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19个,病床943张,卫生技术人员1148人,其中,执业医师348人。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取得新进展,当年完成57个村改厕任务,累计完成107个村。农村卫生条件得到一定改观。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当年举办各种运动会6次,举办单项比赛9次。举办1000人以上全民健身活动2次。少体校1个,在校学生213人。在参加全国和省级各项比赛中,我县运动员共获得金牌21枚、银牌1枚、铜牌9枚。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1。41亿元。废水治理设施43套,处理能力0。89万吨/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8%。废气治理设施49套,处理能力23。07万标立方米/日,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66。8%。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控制面积75。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总面积5。3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启动建设县垃圾处理中心、双港路垃圾中转站、坎门垃圾无害化处理等项目,启动港北污水联网工程,完成全县污水干管铺设16公里。建有公园2个,面积36。2公顷。全县有园林绿地面积100。6公顷,公共绿地面积96。2公顷。 十、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2004年末全县总人口395048人,比上年末增加2274人,其中非农人口178257人,比上年末增加2392人。全年共出生5130人,出生率13。0‰,死亡2294人,死亡率5。8‰,人口自然增长率7。2‰,比上年上升1。4‰。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企事业单位3430家,人数7。47万人,支付离退休费6965万元,发放率达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2101人,比上年新增1511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8091人,比上年新增3853人。全县共有633家企事业28250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在职职工21834人,离退休职工6416名。共收缴医疗保险基金4633万元,其中:收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3900万元。共支付医疗保险待遇2926元。农村养老保险累计参保人数108357人,失土农民参保人数2521人。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全年职工工资总额556434万元,职工平均工资20255元,比上年增加2355元,增长11。6%;在岗职工工资总额542800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2519元,比上年增加2270元,增长11。2%。农渔民人均所得8016元,比上年增加791元,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919元,比上年增长18。3%。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国有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50张,在院47人;集体办农村敬老院11个,床位306张,收养243人;民办福利机构7个,床位440张,收养318人。定期补助765人;临时救济237人次。享受伤残抚恤金53人,定期抚恤金39人,优待总金额达322万元。实行最低生活水平保障制度,城镇受保795人,农村受保4378人,支付保障资金675万元。开办福利工厂77个,安排残疾职工1718人。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采用预计数,与年报实绩数可能有出入。(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总量指标按现行价,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