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玉环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7 台州市玉环县统计局

家 具20.44万件113.1

泵125.76万台65.7

缝纫机25.02万架5.0

塑料制品1.19万吨-6.9

日用精铝制品1.16万吨-15.0

电饭锅119万个144.1

阀 门12.02万吨39.3

齿 轮4544吨24.2

金属切削机床10698台41.4

工业企业经济效益好转。根据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考核,十一项效益指标综合得分207.2分,比上年增加9.2分。从具体指标情况看,十项指标好于上年水平,其中:万元产值综合能耗降低率13.65%,提高5.4个百分点;资产保值增值率128.54%,提高4.5个百分点;亏损率6.19%, 降低3.2个百分点;产品质量稳定提高率96.3%,提高3.1个百分点;工业产品销售率96.67%,提高1.5个百分点;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47.51千元/人,提高1.1%;工业成本费用利润率5.81%,提高0.8个百分点;新产品产值率15.05%,提高0.7个百分点;总资产贡献率14.15%,提高0.5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次数2.30次,加快0.09次。资产负债率58.88%,上升了1.7个百分点。

建筑业加快发展。全县完成建筑业增加值57.75亿元,比上年增长19.6%。建筑施工面积117.2万平方米,与上年持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63.63万平方米,增长83.5%。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较快增长。全年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86294万元,比上年增长63.1%。其中国有单位投资170253万元,比上年增长100.6%;城乡私人投资20957万元,增长5.6%;房地产开发投资42300万元,下降6.4%。在国有单位投资中,基本建设投资 170253万元,增长128.3%。

投资结构变动较大,重点工程建设进展顺利。全社会总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3607万元,减少31.2%;第二产业投资344363 万元,增长150.7%,其中民营企业335240万元,增长155.7%,占第二产业的97.3%;第三产业投资138324万元,减少10.9%。房地产业投资42300万元,减少6.4%。

国家、省和县重点建设已开工项目49项(包括前期准备),基本建设和技术改造共完成投资额164704万元,占总投资额的33.9%。玉坎河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已投入试运行,漩门二期蓄淡围垦工程、科技文化中心基本完工,漩门三期围垦工程、县垃圾处理中心、县社会福利中心等项目进展顺利。新启动了华能玉环电厂、泽坎线楚门段改建等工程。

民营投资力度加强,部分重点工程结束,当年投资效益明显体现,主要投资效益指标增幅显著。全年限额以上投资新增固定资产164704万元,比上年增长106.2%。完成投资新增的主要生产能力:新建港口码头2个、增加年呑吐量80万吨,扩建城市道路2.85公里、面积3.01万平方米,小学校学生席位1656个、建筑面积13000平方米,城市永久性桥梁3座、水库容量(总库容)0.76亿立方米、城市自来水供水能力3.2万吨/日。

五、运输、邮电和旅游业

交通、运输业快速发展。2003年末全社会拥有运输汽车12140辆,比上年增长45.6%,其中载客汽车5941辆,比上年增长58.2%,载货汽车6199辆,增长32.3%;拥有机动运输船136艘,其中客船16艘,客位1950位;货船120艘,吨位77330吨。但因自备交通工具的增加,营运运输量相应减少,完成情况如下:

2003年比上年增长%

货 运 量657.75万吨-2.3

公 路405.5万吨-1.6

水 路252.25万吨-3.4

货物周转量302750万吨公里-2.6

公 路49245万吨公里-5.2

水 路253505万吨公里-2.1

客运量1469.12万人0.2

公 路1410.5万人-0.7

水 路58.62万人27.4

客运周转量54385万人公里-8.9

公 路52710万人公里-8.6

水 路1675万人公里-16.7

港口吞吐量275.48万吨56.0

其中:大麦屿港197.30万吨11.8

交通基础设施得到改善。玉环至乐清滚装轮渡工程、新县客运中心一期工程、陈屿疏港大道投入使用,玉坎线南侧改造完成;漩门湾大桥工程启动建设,76省道复线、文旦大道拓宽工程即将动工;台州沿海高速玉环段、跨海大桥等项目前期准备工作稳步推进。全年完成县乡公路改造20公里,村道改造100公里。

邮电通讯业快速发展。邮电业务总量68946万元,比上年44532万元,增长54.8%。其中电信计费业务总量13706万元,下降2.2%;邮政计费业务总量2789万元,增长20.6%。至年末,程控电话交换机容量23.43万门;城乡电话用户数18.43万户,增长29.5%,其中小灵通5.41万户,增长1.2倍;住宅电话用户9.38万户,增长0.4%;公用电话1.54万部,比上年增长1.1倍。移动电话用户26.41万户,比上年18.75万户,增长40.9%。国际互联网用户34449户,比上年5933户,增长20.8%,其中注册用户24357户,增加14057户。全县电话主线普及率达47户/百人。

旅游事业蓬勃发展。全县共接待海内外游客66.2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7.2%,实现旅游业总收入5.27亿元,增长18.2%。其中接待国内游客65.63万人次,增长17.2%,实现国内旅游收入5.15亿元,增长17.8%;接待入境游客0.63万人次,增长19.8%,旅游创汇140.75万美元,增长22.0%。全县共有旅行社9家;旅游星级(涉外)宾馆8家。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城乡市场繁荣活跃,商品销售增长较快。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89169万元,比上年增长18.1%。其中县城零售额120734万元,增长22.6%;县以下零售额68435万元,比上年增长11.0%。分经济类型看,国有经济零售额4354万元,比上年减少19.7%;集体经济零售额1912万元,增长7.5%;私营经济26425万元,增长84.%;个体经济115655万元,增长9.6%;股份制经济40823万元,增长38.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7644万元,比上年增长18.3%;餐饮业零售额31525万元,增长21.5%。

商品交易市场和商业网点日益健全。2003年末全县拥有商品交易市场56个,其中消费品市场54个,生产资料市场4个。全年市场成交额16.60亿元。

对外经济形势喜人。全县出口产品交货总值532101万元,比上年增长65.6%。自营进出口额33877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5.4%。新增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20家,累计达341家,自营出口额31918万美元,增长81.0%。利用外资取得新的进展,全年新批“三资”企业33家,协议利用外资3717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2306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9.5%。外来投资已遍及四大洲的11个国家和地区。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