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玉环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10-02-17 台州市玉环县统计局

财政收支规模扩大,财政实力继续增强。全年财政总收入122142万元,比上年增长22.0%,其中:地方财政收入51290万元,比上年增长17.9%;上交中央四税70852万元,增长25.0%。地方财政预算支出73328万元,增长24.7%。

金融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稳健的货币政策,优化金融资源配置,加强金融风险的防范和化解,改善金融服务,促进了金融业的稳步健康发展。2003年,我县各项金融业务突飞猛进,信贷资金投入总量和增长速度均达历史最高水平。至年末,全县行社各项存款余额734184万元,比上年增加183996万元,增长33.4%。各项存款中,企业存款195295万元,比上年增加56370万元,增长40.6%;城乡居民储蓄存款397382万元,增加84804万元,增长27.1%。行社各项贷款余额599210万元,比上年增加199162万元,增长49.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34994万元,比上年增加116985万元,增长53.7%;中长期贷款余额247714万元,增加72424万元,增长41.3%。外汇信贷发展迅速,外汇存款1583万美元,贷款2013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了28.8%和5.5倍。全年现金收入628.40亿元,现金支出661.14亿元, 净投放现金32.74亿元,比上年增长23.0%。

保险事业快速发展,保险业务进一步扩大。至年末,在玉设立保险分支机构或办事处有10个,保险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当年全县参加财产保险的企事业单位223户,家庭5820户;保险金额60亿元,保费收入4812万元,比上年增长35.8%,处理赔案2983件,支付赔偿金2929万元。人寿保险保费收入10257万元,增长9.1%;赔款支出637万元, 下降14.8%。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事业进一步发展,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县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2880人(含乡镇企业),其中:中高级职称3635人。省级以上立项101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以上科技项目鉴定验收数35项,其中:国家级鉴定或验收5项。专利申请数96项,其中:发明24项,拥有发明专利18项。全县有2个项目获市级科技成果奖。至2003年末,全县已有省高新技术企业14家,当年新增5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当年新增2家。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现有普通中学25所,农业、职业中学8所,小学52所、幼儿园165所。设有浙江江南理工专科学院1个,浙江电大玉环分校1个。普通中学专任教师1476人,农、职业中学专任教师288人,小学专任教师1116人。普通高中在校生7503人,比上年增加8.8%;普通初中在校生22180人,增加30.6%;农、职业中学在校生5690人,增加7.8%;小学在校生25155人,增加13.4%。教学质量有所提高,初升高比例达90.2%,比上年提高4.1个百分点,高考上线率达90.0%,比上年提高2.5个百分点。教育投入增加,教学条件继续改善。开办了6所民工子弟学校,玉城中学迁建工程顺利启动。教育装备水平不断提高,至年末全县中小学拥有实验室17805平方米,语音室2565平方米,微机房5534平方米,配备计算机达3297台,比上学年新增442台。

文化事业稳定发展。全县共有电影放映队33个。县越剧团一个,演职员42人,全年演出216场次,观众324万人次。民间职业剧团9个,群众业余演出团20个。建立文化示范村9个。全年举办各种展览28个,组织各种文艺活动60次。县公共图书馆1个,总藏书11.29万册,全年借阅图书13.4万人次,书刊文献外借5.6万册次。

医疗卫生条件继续改善。年末全县有卫生机构19个,病床850张,卫生技术人员1201人,其中,执业医师371人。防治非典工作取得成效,未出现非典病例和疑似病例。农村改水改厕工作取得新进展,已有123个行政村开展户厕改造和公厕建造,农村卫生条件得到一定改观。

体育事业取得新的成绩。当年举办各种运动会5次,举办单项比赛9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2000人。少体校1个,在校学生218人。在参加省各项比赛中,我县运动员共获得金牌23枚、银牌7枚、铜牌2枚。

九、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事业取得新进展。全年环境污染治理完成投资总额1.41亿元。废水治理设施40套,处理能力0.59万吨/日,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92.1%。废气治理32设施套,处理能力8.23万标立方米/日,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8.2%。建成烟尘控制区1个,控制面积75.3平方公里。建成环境噪声达标区1个,总面积5.3平方公里。

生态环境保护力度加大。建有公园2个,面积36.2公顷。全县有园林绿地面积100.6公顷,公共绿地面积96.2公顷。

十、人口、社会保障和人民生活

2003年末,全县总人口392774人,比上年末增加1446人,其中非农人口175865人,比上年末增加1828人。全年共出生4635人,出生率11.8‰,死亡2345人,死亡率6.0‰,人口自然增长率5.8‰,比上年上升1.0‰。

社会保险覆盖面继续扩大。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企事业单位2467家,人数7.36万人,养老保险扩面2.25万人,支付离退休费6451万元,发放养老金4767人,发放率达100%;失业保险参保人数20590人,比上年新增203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24238人,比上年新增7728人。全县共有594家企事业27976名职工参加了基本医疗保险,其中在职职工23357人,离退休职工4619名。共收缴医疗保险基金5530万元,其中:收缴基本医疗保险基金4826万元。共支付医疗保险待遇2706元。

城乡居民收入增加,生活水平得到提高。全年职工工资总额466397万元,职工平均工资20255元,比上年增加173元,增长0.9%;在岗职工工资总额459037万元,在岗职工平均工资20249元,比上年增加6元,基本持平。农渔民人均所得7225元,比上年增加574元,增长8.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679元,比上年增长11.2%。

社会福利事业不断发展。年末全县拥有国有社会福利院1个,床位50张,在院46人;集体办农村敬老院11个,床位264张,收养250人;民办福利机构6个,床位390张,收养308人。定期抚恤补助725人;临时救济1016人次。享受伤残抚恤金53人,定期抚恤金35人,优待总金额达305万元。实行最低生活水平保障制度,城镇受保736人,农村受保4304人,支付保障资金677万元。开办福利工厂78个,安排残疾职工1289人。

注:(1)公报中部分数据采用预计数,与年报实绩数可能有出入。(2)国内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总量指标按现行价,增长幅度按可比价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