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州市临海市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7 台州市临海市统计局

2003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指导,紧紧围绕建设现代化中等城市这一目标,奋力实施“中部腾飞、两翼展翅、沿边崛起”战略,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克服“非典”疫情、供电紧张和高温干旱等不利因素的影响,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显著成绩,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一、综合

2003年,全市国民经济呈现快速增长的良好态势,经济运行质量进一步提高,农业生产在结构调整中平稳发展,工业生产和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消费品市场持续旺盛,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规模进一步扩大,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物价总体水平出现上扬,其他各项社会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初步测算,2003年全市实现生产总值(GDP)124.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5.6%,增长速度创1995年来的新高。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75亿元,增长2.7%;第二产业增加值67.63亿元,增长18.2%;第三产业增加值41.69亿元,增长16.7%。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3.3:53.5:33.2调整为11.9:54.5:33.6。全市人均生产总值首次突破万元大关,达到11230元,比上年增长15.4%。

二、农业

2003年,我市各级政府进一步加强对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指导,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目标,积极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农业产业化、标准化、市场化和农民组织化建设,农业生产平稳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5.5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

种植业结构调整继续推进。粮食种植面积继续减少,非粮作物播种面积平稳发展,效益型经济作物发展势头良好。2003年全市粮食种植面积为31007公顷,比上年减少20.1%,粮食总产量16.08万吨,比上年减少17.6%;非粮经济作物播种面积17586公顷,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药材、花卉苗木、甘蔗和果用瓜种植面积分别比上年增长287.0%、206.7%、19.4%和14.4%。粮食与非粮经济作物比例从上年的68.8:31.2调整为63.8:36.2。

林业生产朝生态公益林、经济林方向发展。全市完成造林合格面积589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8896公顷,新建绿色通道30公里。全市森林覆盖率62.9%。

畜牧业生产基本稳定,肉禽蛋奶等主要畜禽产品市场供应充足。全年肉类总产量23836吨,比上年增长1.1%,禽蛋产量2988吨,减少9.1%。全年生猪出栏25.15万头,减少3.0%,年末生猪存栏25.06万头,减少2.8%,家禽存栏74.7万只。

渔业生产相对平稳。全市水产品总产量11.11万吨,比上年减少9.9%。其中海洋捕捞产量7.88万吨,减少16.0%;海水养殖产量2.23万吨,增长14.5%;淡水产品产量1.01万吨,增长0.4%。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得到加强。水利建设卓有成效,全年完成水利投资9577万元,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土石方480万立方米,实用人工600万工。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5.25万千瓦,和上年基本持平。全年化肥施用量(折纯)22117吨,比上年增长0.2%。农村用电量36794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6.7%。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2003年全市完成工业增加值57.67亿元,比上年增长17.8%。全市国有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以下简称规模以上)实现工业总产值124.38亿元,比上年增长25.0%。其中国有企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73亿元,增长44.4%;集体企业工业总产值0.87亿元,增长0.6%;股份合作制企业工业总产值13.58亿元,增长16.5%;股份制企业工业总产值86.11亿元,增长23.1%;外商及港澳台企业工业总产值15.98亿元,增长40.0%。轻工业生产增长快于重工业生产增长,轻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51.32亿元,增长30.2%,重工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3.06亿元,增长21.6%。制造业在工业经济中的主导地位继续加强。全市规模以上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17.60亿元,比上年增长24.1%,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为94.6%。全市工业用电量51319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7.7%。

支柱行业呈较好的发展态势,工业企业生产规模不断壮大。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共有5个行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分别是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完成工业总产值19.14亿元,比上年增长11.6%;工艺品及其他制造业16.14亿元,增长36.33%;木材加工业13.77亿元,增长45.7%;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11.39亿元,增长14.9%;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11.03亿元,增长28.7%。全市重点骨干企业增势强劲,对工业经济的推动作用十分明显。2003年全市工业总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22家,比上年增加6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6.56亿元,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61.6%,对规模以上工业生产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1.8%。其中吉利豪情汽车有限公司和德仁集团工业总产值超过10亿元,宝马机械和台州电业局工业总产值超过5亿元。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成功上市,成为我市上市公司第一家。浙江伟星实业发展股份有限公司通过中国证监会发审委审核即将上市。

工业经济效益保持较高水平。2003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综合得分205.8分,比上年同期提高0.5分。工业产品产销率为97.8%;实现利税13.38亿元,其中利润6.95亿元。

建筑业快速发展。全市建筑企业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6.85亿元,比上年增长47.6%。全年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7.97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18.4%,竣工面积184.86万平方米,减少3.4%。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2003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40.59亿元,比上年增长19.3%。其中工业性投资21.14亿元,增长26.0%。全部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额28.03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园区建设项目完成投资7.26亿元,增长164.7%,基础设施完成投资15.55亿元,增长16.0%。房地产开发投资有所降温,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64亿元,比上年减少10.3%,其中住宅投资3.44亿元,减少17.1%。商品房实际销售面积为17.44万平方米,比上年减少42.9%。

重点建设进展顺利,城市形象渐趋丰满。市政广场、洛河公园、建设大楼、新城大厦、江北防洪堤、污水处理厂、临海大道西接线、75省道溪口段、83省道三条岭段等工程已经完成或基本完成,灵湖、临海大桥、靖江花城、伟程时代广场、台金高速公路临海段等工程进展顺利。五、交通和邮电业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持续快速发展。2003年全市完成交通运输邮电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