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新沂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对外贸易平稳较快增长。全年进出口总额9104.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61.4%。其中出口总额4680.41万美元,增长13.97%;利用外资水平和质量提高。合同利用外资3481.46万美元,实际到帐外资1197万美元,同比增长30.96%。 对外经济交流和技术合作持续活跃。全年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合作合同金额4001.2万美元,增长40.39%;完成营业额4000.2万美元,增长39.28%;新派出人员1000人次,期末在外人数1995人。 六、交通和邮电业 全年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实现增加值8.18万元和,比上年增长14.5%。交通运输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旅客运输量611万人,货物运输量1266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8%和20.1%,客运周转量31038万人公里,货物周转量236201万吨公里,分别增长6.5%和6.2%。年末全市公路里程2666公里,新增799公里;年末民用汽车保有量0.83万辆,私人汽车保有量0.55万辆。 邮电通信业较快增长。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35亿元,比上年增长8.9%。年末局用交换机总容量24.86万门。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3.94万户,新增2.79万户。其中城市电话用户8.65万户,乡村电话用户15.29万户,分别增长8.5%、8.1%。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4.17万户,新增6.18万户,增长34.35%。年末计算机互联网用户1.21万户,增长56.9%。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全年财政收入实现7.53亿元,比上年增长48.8%;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3.34亿元,增长58.5%;基金收入1.38亿元,增长58.2%。 财政支出结构继续调整。一般预算支出8.17亿元,增支1.14亿元,增长16.2%;基金预算支出1.82亿元,增支0.94亿元,增长106.6%。全年农林水气象支出0.68亿元,增长37.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0.3亿元,增长55.7%;医疗卫生支出0.54亿元,教育支出1.92亿元,科技支出0.01亿元,分别增长45.5%、16%和6.8%;基本建设拨款0.31亿元,下降44.2%;企业挖潜改造资金0.02亿元,行政管理费0.85亿元,分别增长114%和6%。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34.5亿元,比年初增加7.03亿元,增长25.6%。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53.93亿元,比年初增加8.04亿元,增长17.5%。其中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0.41亿元,比年初增加4.2亿元,增长11.6%。企业存款7.48亿元,比年初增加2.32亿元,财政存款0.12亿元,比年初增0.09亿元。 保险事业发展平稳。全年保费收入21833亿元,比上年增长9.5%。其中财产险收入7315亿元,人寿险收入9233亿元,分别增长18.9%、14.8%。赔款和给付额5101亿元,比上年增长23.4%。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全年基础设施投入8.1亿元,实施了“一区一环一河”等一批重点工程,完成施工道路总长26公里,硬化道路面积55万平方米,铺设排水管网62公里,城区新增路灯3430余盏,新增绿地面积70万平方米。随着新城区建设步伐的逐步加快,城市规模和城市化水平明显提升,城市建城区面积已达28.4平方公里,城市化水平达38%。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企业专职环保人数108人。全年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9个,总投资5799万元。建成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40平方公里。工业粉尘排放量384.36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935.57万吨,达标率92.97%;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36.15%;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60%。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自主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年科技活动经费支出526万元,增长25.3%。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53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级29项、徐州市级20项。组织实施星火计划项目36项,省级科技公关计划项目8项。完成重点科技项目25项,专利受理授权数610件,其中专利申请受理量410件,授权量200件。科学研究成果显著。全市有22项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其中一等奖4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12项。 教育事业不断进步。年末拥有各类学校192所,在校学生168695万人。其中普通中学40所,在校学生88294人;小学校96所,在校学生62066人;幼儿园55所,在园儿童18026人。初中毕业生升学率86.8%。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99.8%。特殊教育招生33人,在校生309人。农村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全部免除。 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加快发展。年末全市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7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12.4万册;全年放映电影2039场次,观众达9.1万人;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和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均达100%;有线电视用户突破10万户大关,镇村联网率达到90%。 卫生事业进一步加强。加大对农村卫生扶持力度,改造乡镇卫生院,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人口覆盖率达到90.9%。年末共有各类卫生机构30个,各类卫生机构拥有病床1325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2016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851人,注册护师575人。乡镇卫生院22个,床位615张,卫生技术人员911人。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面实施万村体育健身工程,全市共有健身点166个,9个体育协会有组织地开展各种群众性体育活动。全年参加省级以上体育比赛共获得奖牌26枚,其中金牌13枚。成功举办了全省县级田竞比赛、篮球比赛。 十、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继续保持增长态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9.06万人,比上年末增加1.6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6.5‰,上升1.2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1.64‰,上升0.23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14.86‰,上升0.95个千分点。年末全市常住人口93.21万人,比上年末减少1.72万人。 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46元,比上年增长15.0%;城镇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423元,同比增长15.1%;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16元,比上年增长12.2%;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为25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为26.56平方米。 社会保障覆盖面进一步扩大。全年新增基本养老保险职工2533人,达到32146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9008人,达到53760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共43000人。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4.3万人,其中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385人。农村传统救济人数2.08万人。全年发放农村低保金800万元,城镇低保金395万元。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率达9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