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新沂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六、国内贸易和对外经济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随着城乡居民收入的增长和消费的升级换代以及人们消费观念的提升,2005年,我市的消费品市场呈现出购销两旺的势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3亿元,同比增长15.1%,增幅提高0.5个百分点,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明显增强。分城乡看,城市以上零售总额26.3亿元,增长15.1%;城市以下零售总额11.3亿元,增长10.5%。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3.4亿元,增长15.3%;餐饮业2.7亿元,增长13.5%。全年消费品市场成交额34.8亿元。 外向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全年进出口总额5639.78万美元,比上年增长19.2%,其中 :自营出口总额4106.63万美元,增长16.3%;合同利用外资792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914万美元。全市新签对外承包劳务合同额2850.12万美元,完成对外承包工程和劳务营业额2872万美元,增长34.53%。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收支状况良好。2005年,我市财政收入创历史新高,突破5.06亿元,比上年增长25.6%,其中上划中央收入2.08亿元,增长38.67 %;地方财政收入2.98亿元,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11亿元,增长10%。财政支出7.69亿元,增长36.3%。 金融运行保持平稳。年末全年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5.97亿元,比上年初增加5.56亿元,增长15.1%,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36.39亿元,比年初增加5.14亿元,增长16.5%;企业存款5.39亿元,比年初减少0.41亿元;财政存款381万元,比年初减少5152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7.57亿元,比年初增加2.73亿元。其中短期贷款21.63亿元,比年初增加 2.62亿元;中长期贷款4.71亿元,比年初减少0.7亿元。 保险事业健康发展。全年保费收入19931万元,增长7.2%,其中财产保险收入6154万元,增长17.8%;人身保险费收入10657万元,增长15.8%;已决赔付支出4133万元。 八、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建设步伐明显加快。2005年,我市实施了以“九路、两桥、一环”为代表的六大类12项城建重点工程建设,完成基础设施投资3.5亿元,施工道路总长16公里,安装改造路灯2553盏,新增绿化面积68万平方米,完成14个地块拆迁10万平方米。引进工业项目6个,总投资达9亿元,注册资金3000多万元。城市框架迅速拉大,城市品位逐步提高,城市形象明显改观。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拥有环境监测站1个,企业专职环保人数119人。全年完成工业污染治理项目9个,总投资2780.5万元,建成1个烟尘控制区,面积40平方公里,工业粉尘排放量616.48吨,工业废水排放总量1726.92吨,达标率94.34 %,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99.61%,城镇生活污水处理率60%。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创新取得新成果。全年科技三项经费支出420万元。共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138项,批准立项85项,其中:国家级8项、省级22项、徐州市级27项、本级28项。组织实施火炬计划项目8项,星火计划项目26项,省级科技攻关计划项目4项,认定徐州市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3家,高新技术产品6项。获得江苏省科技进步奖1项,徐州市科技进步奖5项,专利受理351件,授权151件。 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年末拥有各类学校193所,在校学生184447万人,其中:小学校97所,在校学生68998人;普通中学44所,在校学生94835人;幼儿园51所,在园儿童16493人。 十、文化、体育和卫生 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完成重点科技项目23项,争取上级扶持资金230多万元,专利授权151件,荣获“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称号。加大教育投入,新增微机4252台,农村中小学实现“校校通”,“六有”工程率先通过上级验收。 年末全市拥有文化馆(站)17个,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9.8万册;全年放映电影700场次,观众达5.6万人次。广播人口覆盖率和和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均达到100%。有线电视用户达到8.3万户,镇村联网率达到86%。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全民健身成为热潮,全市现有健身点43多个,10个体育协会有组织地开展各种群体性体育活动。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新沂籍运动员在十运会上获得3枚金牌,被评为“全国体育工作先进单位”。 卫生保健工作得到加强。年末全市拥有各类卫生机构29个,其中,拥有病床1096张,卫生专业技术人员1963人,其中执业医师、执业助理医师857人,注册护士596人。有镇卫生院22个,病床340张,卫生技术人员820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广泛展开,2005年,共有60.85万人参加了农村医疗保险,共筹集参合资金1825万元。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总量保持低速增长。年末全市户籍人口97.47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99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20.3万人,增加0.2万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5.32‰,死亡率1.44‰,人口自然增长率13.91‰。 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断提高。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475元,增长14.5%;城镇集体以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1659元,同比增长22.4%。农村由于农业税的减免以及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全面落实,再加之劳动力转移的增加,使得今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大幅度增长,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4025元,增长11.4%,成为1997年以来增幅最高的一年。 社会保障和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基本养老保险职工达到29613人,新增基本医疗保险的职工5361人,达到44752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共41962人,城市居民享受最低生活保障4023人,农村低保20607人。农村共筹集社会公益资金40万元,接受社会捐赠12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