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全省共有专业艺术表演团体87个,文化馆120个,公共图书馆85个,博物馆53个,乡镇文化站1270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6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54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47项,省级名录202项。广播电台17座,中波发射台和转播台23座,广播人口覆盖率为97.01%。电视台17座,有线电视用户390.3万户,电视人口覆盖率为97.2%。全年出版报纸98种,总印数10.7亿份;期刊(杂志)178种,总印数0.6亿册;图书6163种,总印数2.4亿册;电子、音像出版物326种,出版数量141.4万盒(张)。有各级国家档案馆131个,馆藏档案资料1155万卷(件、册),库馆总建筑面积18.6万平方米。 年末全省共有卫生机构7548个,其中医院710个,卫生院1685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62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1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26个。卫生技术人员18.8万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7.4万人,注册护士6.1万人。医院、卫生院床位15万张。全年诊疗1.1亿人次。村卫生室1.9万个,乡村医生和卫生员4.9万人,农村有医疗点的村占总村数的96%。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业人口4651.7万人,参合率93.57%。及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甲型H1N1流感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效。 全年在国际和国内的重大比赛中,我省运动健儿共获得40枚金牌、30枚银牌和39枚铜牌。其中,世界冠军10个、世界亚军1个。在第十一届全运会上,获得13枚金牌、12.5枚银牌和9枚铜牌。 “全民健身、健康安徽”系列主题活动蓬勃开展,全年共举办百人以上群众体育活动3774次,其中现代体育项目群众活动1582次,民间传统体育群众活动2192次。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2009年,全省人口出生率为13.07‰,比上年上升0.02个千分点;死亡率为6.6‰,与上年持平;自然增长率6.47‰,上升0.02个千分点。年末全省户籍人口6794.5万人,比上年增加53.7万人;常住人口6131万人,减少4万人。城镇化率42.1%,比上年提高1.6个百分点。 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085.7元,比上年增长8.4%,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9.6%。人均消费性支出10234元,增长7.5%,其中食品支出增长3.7%,交通和通信支出增长10.1%,衣着支出增长6.9%,娱乐教育文化支出增长5.6%。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9.6%,比上年下降1.4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住房建筑面积30.9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平方米。 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504.3元,比上年增长7.2%,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7.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655元,增长11.3%,其中食品支出增长2.8%,交通通讯支出增长7.7%,居住支出增长2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40.9%,比上年下降3.4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31平方米,比上年增加1.1平方米。 年末全省参加城镇基本养老、医疗保险人数分别为626.8万人和144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的人数为377.8万人,全年为26.7万名失业人员发放了不同期限的失业保险金。全省参加工伤、生育保险人数分别为320.4万人和303.6万人。被征地农民养老保险制度全面推进,年末被征地农民参保人数145万人,参保率95.45%。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稳步推进,参保人数49.1万人。农村低保提标扩面全面完成,全年保障人数212.6万人,发放低保金15.5亿元;城市低保应保尽保,全年保障人数95.2万人。 年末全省有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院床位14.5万张,收养各类人员11.6万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020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12个。全年销售社会福利彩票21.1亿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6.6亿元。 十二、资源、环境和安全生产 全省已发现的矿种为158种(含亚矿种)。查明资源储量的矿种共计118种(含普通建筑用石料矿种),其中能源矿产5种,金属矿产19种,非金属矿产92种,水气矿产2种。全年地质勘查部门开展各类地质(科研)项目435项,新增查明资源储量的大中型矿产地36处,新增探明储量矿种10种。 年末全省共有省、市、县级环境监测站80个。监测的17个城市中,有15个城市空气质量达到二级标准。年末全省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总数累计34个。已建成自然保护区38个,其中国家级6个、省级29个、市级3个。当年人工造林面积67千公顷。年末森林面积3600千公顷,活立木总蓄积量16258万立方米,森林蓄积量13755万立方米。 淮河干流总体水质由轻度污染转为良好,主要支流水质为中度污染。巢湖湖区水质和主要环湖河流总体水质中度污染,湖区营养状态由中度富营养好转为轻度富营养。长江干流水质优,支流水质轻度污染。新安江流域和主要水库水质优。全省城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为93.1%,比上年提高4.5个百分点。 全年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0.35,比上年下降14.6%;工矿商贸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安全事故死亡率为1.81,下降9.1%;煤矿百万吨死亡率为0.47,增长6.8%;道路交通万车死亡率为3.52,下降11.6%。全年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8190起,发生火灾事故5479起。注: 1、本公报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全省生产总值及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 3、恩格尔系数是指居民食品消费支出占全部消费性支出的比重。 4、规模以上工业是指年主营业务收入500万元及以上的工业企业;主要工业产品产量增速按可比口径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