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贾汪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3 徐州市贾汪区统计局

2008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区人民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提升工业、突破城建,建设科学发展新贾汪”奋斗目标,认真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应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开拓进取,主动作为,全区国民经济持续平稳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全面小康进程稳步推进。

一、综 合

经济整体运行平稳。初步核算: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92.9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0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51.95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33.03亿元,分别同比增长5.0%、16.3%和14.2%。人均GDP21084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例由上年的9.2:55.6:35.2调整为8.6:55.9:35.5。年末,全区财政总收入8.24亿元,增长17.7%;一般预算收入4.10亿元,增长15.4%。财政收入占GDP比重为8.86%,比上年提高0.18个百分点。

主导产业支撑作用不断增强。年内,全区建材、电力、冶金、化工和纺织服装五大产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比重为66.8%。前20强工业企业上缴税金占财政总收入比重为55.5%;纳税超千万元企业13家,比上年增加3家。其中:中联水泥纳税合计突破亿元大关,达10946万元;阚山电厂纳税合计7190万元,分别占财政收入比重为13.3%和8.7%。全区水泥总产量732.4万吨,电力装机总容量181.8万千瓦,分别占全市比重达39.2%和26.0%。

民营经济健康发展。全区民营经济完成增加值58.20亿元,增长15.0%,占国民经济比重达62.6%。年末,全区注册个体工商户16218户,增加1599户;私营企业1831家,增加321家;民营经济注册资金40.28亿元,增长26.8%;从业人员7.74万人,增长17.8%。

各项改革稳步推进。年内,顺利完成了服装厂、印刷厂、千斤顶厂、建陶厂“二次改制”,置换职工身份544人,区属企业改制步入扫尾阶段;非税收入制度和机关中层干部竞争上岗制度改革稳步推进。

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基础建设较薄弱,投资和要素驱动型经济增长模式仍未得到有效改善,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任重道远;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区域经济下行压力加大,经济发展速度回落,部分企业生产经营困难;节能减排任务艰巨;城乡居民增收的长效机制尚需完善,全面小康建设进程需进一步加快,就业和社会保障压力进一步加大等。

农业和农村经济

农业生产稳定发展。2008年,农业生产克服雨涝灾情,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最好水平。年内,农作物总播种面积78.06万亩,其中,粮食面积60.3万亩,设施农业面积达5.68万亩;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4.95亿元,增长10.4%。农业结构调进程整稳步推进。主要农产品产量见表1。

表1:    全区农林牧渔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名 称

计量单位

2008年

比上年增减%

粮食总产量

227852

6.6

其中:夏粮

99042

4.8

秋粮

128810

8.0

棉花

1177

24.9

油料

1690

28.4

水果

76103

37.7

肉类

14691

12.2

水产品

3870

7.9

禽蛋

12040

9.5

生猪出栏头数

万头

10.90

18.8

生猪存栏头数

万头

8.50

13.8

家禽出栏数

万羽

219.2

3.5

农业生产条件稳步改善。2008年,全区农林水事务支出10746万元,增长45.25%。农业和农村经济用电量7.10亿千瓦时,增长13.6%。年末,全区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33.03万千瓦;联合收获机692台,节水排灌机械738台;机耕面积45.53万亩,机播面积36.51万亩,机电灌溉面积24.95万亩。全年农机跨区作业面积65.76万亩,农业机械化综合水平进一步提高。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势趋缓。2008年,全部工业企业增加值完成48.95亿元,增长16.1%。年末,全区174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0.44亿元,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5.46亿元,利税总额13.18亿元,其中:利润3.20亿元,比上年分别增长25.3%、24.9%、11.7%和下降24.6%。产销衔接状况良好,产品销售率98.8%,提高0.6个百分点。主要工业产品产量(见表2)。

表2:     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及其增长速度

产品名称

计量单位

2008年

比上年增减(%)

发电量

亿KW?H

70.90

262.2

水泥

万吨

732.4

-1.5

水泥熟料

万吨

366.0

2.5

生铁

万吨

15.47

-56.9

粗钢

万吨

38.11

-41.8

焦炭

万吨

27.12

-7.6

万块

35856

-15.5

纸及纸制品

万吨

43.00

-16.2

配混合饲料

万吨

12.33

-1.1

针织服装

万件

8455.1

3.5

园区集聚效应进一步显现。年末,徐州工业园区实现工业总产值121.09亿元,财政收入4.69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6.2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493%、280%和118%;实际到帐注册外资611万美元,下降40%。期末,园区基础设施投入累计完成11.92亿元。新增入园进区企业36家,累计达到169家。成功引进徐州海通特钢科技有限公司、江苏嘉丽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徐州正海橡胶有限公司、恩华药业公司国际原料药出口基地项目、徐州华能电气设备有限公司、徐州安全设备制造有限公司、徐州三缘锻压设备有限公司等一批重点企业,初步形成机械电子、精细化工和新型材料三大优势产业板块。年内,启动100平方公里大园区规划编制工作,区域经济发展环境承载力持续增强。

建筑业持续快速增长。2008年,全区建筑业增加值完成3.0亿元,增长18.8%;实现营业税4702万元,比上年下降12.7%。年内,区建筑管理系统建筑施工企业总产值5.86亿元,比上年增长39.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0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58.61万平方米,竣工率80.3%,竣工工程优良率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