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市贾汪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教育事业 教育现代化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区拥有各类学校121所;在校学生77754人;毕业生23470人;拥有教职工5109人。其中:专任教师4313人。教育支出21376万元,增长17.3%。年内,全区本科资格线达线1160人,文化类本科上线人数及上线率大幅提升,徐州七中顺利通过省四星级高中验收。投资2960万元,建设学校基础建设项目28个,建设面积2万多平方米;为一线教师配备联想笔记本电脑3620台;积极推动阳光体育活动和区职教中心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实施“教学、技教、康复、体训”四位一体的特殊教育办学模式,“三残”儿童教育条件得到根本改善,贫困学生资助体系进一步健全,初步实现了学前教育全优化、义务教育均衡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品牌化的目标。 卫生事业 卫生事业健康发展。年末,全社会卫生系统拥有卫生机构20个(不含诊所等)。其中:综合医院10家,卫生院7家。年末,全区卫生机构实有病标准床位1406张;拥有卫技人员1688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92人,注册护士596人,药师(士)100人,技师(士)88人。年内,医疗机构诊疗70.32万人次。其中:门诊62.98万人次,急诊7.34万人次。全年医疗卫生支出3811万元,增长89.1%。全区医疗综合救治能力进一步增强。 公共卫生服务体系进一步健全。全面实施了“薄弱医院振兴、医疗质量提高、卫技队伍强基、医疗资源优化”四大工程建设,农民健康工程先进区创建工作通过市级评审验收,夏桥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过省城市示范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检查验收,着力打造计划生育“六位一体”优质服务新品牌——“世代服务”,全区共有508名乡村医生参加乡村医生专业技术职称考试,基层医务人员执业能力和队伍建设得到不断提高。 年内,对全区136白内障患者分批进行复明手术,对45名0-6岁特困残疾儿童和具备抢救性康复条件的101名儿童进行免费康复治疗。区卫生、质检、工商、食品药品监管、卫生监督所等部门联合开展了全区婴幼儿奶粉安全专项执法检查。对肠道病毒EV71感染所引起的手足口病实行24小时值班和病疫情日报告、零报告工作制度。“平安医院”、“母婴安康工程”和“等级妇幼保健所”创建工作稳步推进。新型合作医疗制度进一步完善、农村社区卫生体系建设、农村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和农村改厕工作健康持续发展。 文体事业 文化事业繁荣发展。大型报告文学集《今朝》正式出版发行,这也是继诗集《美人蕉》、长篇小说《情断苏州》和《魂牵梦萦》 之后的又一力著,填补了我区报告文学题材出版的空白。省群众美术、书法、摄影大展和第八届江苏省“五星工程奖”美术、书法、摄影作品展上,我区老年大学美术班教师张强的国画作品《交汇》和摄影班老师蒋文模的摄影作品《幸福家园》入选参展并获奖。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举办“尺度”杯元旦长跑和健身腰鼓、健身操、老年门球活动比赛,组织召开了中小学运动会、趣味运动会、社区运动会等。目前,全区体育人口已经达到45%,共设置180个体育辅导站(点),培养了1800名三级体育指导员。四月份,以迎奥运为主题将全民健身活动推向高潮;金秋八月,贾汪籍北京奥运健儿闫亮领衔男子手球队,体育竞技取得新突破。年内,区体育中心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期工程田径场占地2万平方米、400米8跑道塑胶场地与人造草坪足球场已完工投入使用;体育馆工程造价2500万元,占地1.11万平方米,年内已开工建设。 三、城乡建设 基础建设 城乡面貌继续改善。年末,城市居民供水管道86公里,其中:主干道管道(口径300mm以上)18公里,城市供水管网改造工程直接受益人口达8.3万人,漏失率得到有效控制,水厂综合生产能力0.50万吨/日。年内,城市液化石油气供应量323吨,天燃气消费量2.66万立方米,阳光世纪苑、文化名园、民和苑、桃源世家等居民小区已实现燃气供应。实有铺装道路39.20公里,铺装到来面积90.20万平方米;城市人均道路拥有面积14.06平方米;路灯2900盏,路灯亮灯率98.0%。年末,城市园林绿化面积758.9公顷,比上年增加50公顷;城市绿化覆盖率40.8%,比上年提高2.7个百分点;人均公共绿地面积11.0平方米,比上年增加0.5平方米。年内,城市道路实际清扫面积80.91万平方米,生活垃圾清运量7.50万吨;公共厕所151座,其中水厕23座;保洁队140人。 年内,新建新华路,南延承平路,城区路网更加优化。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贾汪城区主干道贾韩路全长3.2公里,概算近千万综合性改造整治工程全面启动。玉龙湾改造工程投资1889万元,拓建2.2公里亲水平台,观赏休闲功能得到进一步提升。实施空中网线规范整治工程,城市道路环境得到有效改善。前委路商业步行街改造工程靓丽新装对外开放,著名书法家王冰石先生欣然题词“步行街”,为步行街增添了新的神韵。 农村水利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共投入水利工程建设资金6500万元,实施大进口水库、鹿楼石榴园塘坝除险加固,防汛能力进一步提高;农村水利工程改造工程疏浚区级河道2条,镇级河道12条,共计52.85千米,土方170万方;整治清理27个行政村河、沟103条,汪塘28个。全面完成七个民办公助工程,建成后增加耕地受益面积2.30万亩,受益人口2.18万人。年内,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总投入千万元,钻打水源井7眼,铺设输配水管网351.15千米,消毒设备6套,解决2.72万居民饮水问题;山区乡镇建大口井20座,塘坝40座,轻型井500眼。总投资4000余万元的252省道塔山阚口运河大桥正式开工,撤销206国道鹿庄收费站,区域投资环境进一步提升。 环境保护 环保监测力度进一步加大。实施“再造生态环境”战略,加大对全区111家污染源企业的监控力度。对辖区23家企业限期关闭,49家企业必须整改到位。充分利用“12369”举报热线、投诉信箱等加大环境监管和环保执法力度,全面落实各类评优创先活动实行环保“一票否决”制度。 节能降耗取得新进展。我区3个项目得到国家、省、市专家组认可,共获得节能专项扶持资金510万元。其中:姚庄电厂焦炉煤气回收利用项目获国家财政节能奖励400万元,建平环保热电公司污泥发电项目获省节能改造专项扶持资金80万元,佳园化工加气混凝土砌块项目获市节能资金30万元。千斤顶厂等 9家企业通过清洁生产审核验收,共实施中高费方案33个,投入资金2112万元,年取得经济效益1678万元,节电700万千瓦时,节标煤1.31万吨,节水41.75万吨。年内,我区有11家水泥机立窑企业共20条生产线通过省经贸委及水泥协会专家考核验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