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利津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全县教育事业进一步巩固和加强。普通中学19所,其中,高中2所,初中及九年一贯制学校17所。高中在校生7921人,招生2780人;初中在校生10644人,招生3059人。县职教中心在校学生1819人,本年招生865人。小学校数47所,在校学生21085人,招生3435人。幼儿园92处,在园幼儿7482人,入园2444人。 2006年,全县立项实施科技计划项目24项,其中,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星火计划1项;省重大科技专项计划1项;省科技型中小企业创新发展专项扶持资金计划1项;省重点星火计划1项。取得市级科技进步奖6项,鉴定科技成果5项,其中国际先进1项,国内领先4项。申请国家专利68件。 九、卫生、文化和体育 年末全县卫生机构13个,其中,医院、卫生院11个,妇幼保健站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卫生机构人员数931人,其中卫生专业技术人员850人。在卫生专业技术人员中,执业医师272人,执业助理医师114人,注册护士209人。全县卫生机构床位数829张。全县共有234210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筹集到位资金1288万元;城镇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17698人。 文化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6年,共承办、协办各类文化活动28场次,其中大型文艺活动10次,书画摄影展1次。共组织4次较大规模的文化下乡活动。图书馆新购图书2000册。通过专项治理,取缔电子游戏厅4户,其他各类非法经营场所6个。在2006年山东省残疾人运动会上,获得6金、5银、4铜的好成绩。 广播电视业快速发展。全年共编播《利津新闻》313期,行风热线93期;编播《时代风采》、《百姓生活》专题节目各52期。并在《焦点访谈》节目中播发专题片1部。全年新安装有线电视46个村,新发展农村有线电视用户4500户。 十、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拓展和完善。2006年,全年重点实施了三里河污水改造、三里河景观改造范围内的路网配套工程、津苑小区建设工程、城区绿化工程。全年新增绿化面积36.5万平方米,铺设道路3.3公里,铺设排污管线2400米,每天清运生活垃圾80吨。 环境保护工作得到加强。2006年,全县认真贯彻执行“环保优先”、“环保第一审批”和“一票否决”的方针政策,全年共审批项目45个,验收项目10个,拒批项目6个。建设项目“三同时”执行率达到100%。开展“清理整顿不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行动”,全年共查处环保违法企业25家,取缔关闭土(小)污染企业3家。 十一、居民生活和人口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054元,比上年增加2101元,增长21.1%,消费性支出6997元,增长6.2%。农民人均纯收入达4931元,增加513元,增长11.6%,消费性支出3175元,增长4.5%。城镇居民住房总建筑面积人均32.28平方米,农村居民住房面积人均34.52平方米。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2.48%,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5.67%。 就业形势进一步好转。2006年,经济快速发展,就业岗位增加,1615名下岗失业人员实现了再就业,全县登记失业率仅为1.8%。单位职工工资逐步增加。2006年末,全县单位从业人员16556人,在岗职工平均工资为17271元,比去年同期增加1668元,增长10.7%。 全县年末参加企业养老保险职工11000人,参加机关事业养老保险在职职工8220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8673人,参加医疗保险职工12451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8506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5123人。收缴各种社会保险费9680万元。全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人数为14308人,6889户。农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3086人。全县共有敬老院8处,入住680人。 年末全县总人口294613人,出生2627人,死亡1922人。人口出生率为8.9‰,人口死亡率为6.5‰,人口自然增长率为2.4‰。 注:1.本公报中数据均为初步统计数。正式数据以《利津统计年鉴-2007》为准。 2. 生产总值、各行业总产值、增加值的绝对数均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均按可比价格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