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利津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县上下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三年解困、五年变强”奋斗目标,抢抓全市“突破利津”战略重大机遇,大力实施“二次创业、二次跨越”。社会事业迈出新步伐,和谐社会建设收到新成效,全县经济呈现出速度加快、结构优化、效益提高、活力增强、物价稳定的良好运行态势,实现了“十一五”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初步核算,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达66.4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26.0%。其中,第一、二、三产业分别实现增加值13.0亿元、40.9亿元、12.5亿元,分别增长9.3%、36.0%、19.2%。三次产业结构为19.6:61.6:18.8,分别比上年下降4.5个百分点、上升7.0个百分点、下降2.5 个百分点。人均GDP达到22611元。 全县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0.9%,非食品价格指数上涨0.9%,服务项目价格指数与去年持平,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1.1%。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0%。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0.3%。 二、农 业 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8323万元,比上年增长7.5%。全年粮食种植面积23985公顷,比上年增加2790公顷;棉花种植面积35319公顷,比上年增加5245公顷;蔬菜面积7041公顷,比上年增加185公顷。主要农产品产量:粮食总产量121317吨,比上年增产26002吨,增长27.3%;棉花总产量40755吨,增产6210吨,增长18.0%;蔬菜产量401473吨,减产3411吨,下降0.8%;水果29368吨,增产958吨,增长3.4%。 全年生猪出栏20.6万头,增长15.6%;家禽出栏837.6万只,增长14.2%;肉类总产量5.2万吨,增长15.3%;禽蛋产量4.9万吨,增长11.6%。全年水产品产量9.0万吨,增长9.7%。 新农村建设开局良好,农村生产和生活条件继续改善。农村用电量7456万千瓦时,比上年增长19.2%。化肥施用量(折纯)36642吨。年末常用耕地面积43420公顷。农村通电话户数达到52521户,占乡村总户数的67.8%。农业机械化程度稳步提高,农用机械总动力达到35.0万千瓦。 三、工 业 工业发展速度进一步加快。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完成总产值1852141万元,同比增长51.2%。其中,石油加工及炼焦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纺织业、农副食品加工业分别完成产值814663万元、300717万元、276176万元、219852万元,分别占总产值的44.0%、16.2%、14.9%、11.9%。 全年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到278174万元,占总产值的比重为15.0%,比去年同期增加了2.5个百分点。 经济效益稳步提高。2006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379.5%,比上年提高86.8个百分点;实现销售收入1837249万元,增长61.3%;实现利税132191万元,增长77.0%;实现利润68288万元,增长72.9%。 四、固定资产投资、建筑 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0989万元,比上年增长27.8%。其中,城镇以上完成投资244520万元,增长34.6%;农村投资102719万元,增长22.7%;房地产完成投资3750万元,下降59.7%。 在城镇投资中,国有及国有控股投资136447万元,比上年增长230.8%。第一产业投资23852万元,增长139.3%;第二产业投资261063万元,增长13.0%;第三产业投资66074万元,增长96.6%。分行业看,制造业投资245782万元,增长9.8%;电力、燃气、水生产供应业投资13261万元,增长154.1%;水利、环境、公共设施投资17643万元,增长309.2%。 当年完成投资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4个,完成投资218207万元。其中:利华益集团重油深加工项目、女珍颗粒项目、力能热电二号机组、三阳纺织织布机扩大规模等项目已在年内建成投产。 全年完成建筑业总产值32507万元,竣工产值达到28383万元。房屋施工面积143009平方米;完成房屋竣工面积124298平方米。 五、国内外贸易 2006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1359万元,比上年增长14.3%。其中,县消费品零售额39073万元,增长16.7%;县以下消费品零售额92286万元,增长13.3%。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81582万元,增长16.3%;住宿餐饮业零售额39751万元,增长12.3%;其他行业零售额10026万元,增长7.2%。 在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业中,服装鞋帽、针纺织类零售额增长77.5%,日用品类零售额增长70.4%,五金、电料类零售额增长25.5%,体育、娱乐用品类零售额增长62.0%,通讯器材类零售额增长了5.4倍。 在对外经济中,全年累计实现进出口总值1657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8%。其中,出口8807万美元,增长21.8%。全年利用外资897万美元,同比增长20.6%。 六、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持续发展。全年客运量131万人,比上年增长5.6%;旅客周转量13479万人公里,增长5.0%。货运量909万吨,增长7.1%;货运周转量118368万吨公里,增长5.1%。 邮电通信业健康发展。2006年,全县实现邮电业务总收入3365万元。其中,电信业务收人2336万元;邮政业务收入1029万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55257户。移动电话用户12.8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5358户。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全年完成地方财政总收入43112万元,比上年增长74.7%。其中,一般预算收入20703万元,增长36.6%。其中,增值税5159万元,增长125.5%;营业税4189万元,增长33.8%;企业所得税1222万元,下降21.7%;个人所得税392万元,增长16.0%。一般预算支出合计48083万元,增长41.6 %。其中,支农支出(包括农业支出、林业支出、水利和气象事业费支出)7020万元,增长61.7%;教育支出(含教育附加)13602万元,增长22.9%;科技三项费用支出865万元,增长53.1%;社会保障补助支出576万元,增长81.7%。 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12942万元,比年初增加76559万元。其中,储蓄存款余额191026万元,比年初增加34796万元;企业存款63935万元,比年初增加31745万元。年末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89167万元,比年初增加29266万元。其中,短期贷款204837万元,中长期贷款70730万元。在短期贷款中,工业贷款63493万元,比年初减少301万元;农业贷款72595万元,比年初增加5763万元;商业贷款23673万元,比年初减少13067万元;其他短期贷款35504万元,比年初增加23647万元。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