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县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0 东营市垦利县统计局

2005年,是圆满完成“十五”计划目标、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的一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 “一带二业三线”的总体发展思路,突出以人为本,坚持创新,大力实施“五大战略”,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689447万元,比上年增长33.2 %。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916万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520094万元,增长41.8%,其中工业增加值495908万元,增长 44.8%,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87.7%,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95437万元,比上年增长20.3%。三次产业结构为 10.7:75.4:13.9。人均生产总值32180元,比上年增长32.4%。

农林牧渔业

全县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加强农业和粮食生产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加大对农业和粮食生产的投入力度,调动了农民的种粮积极性,农业发展呈现好势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4706万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农业产值44041万元,增长0.2%;林业产值2890万元,增长38.5%;畜牧业产值37584万元,增长11.1%;渔业产值47164万元,增长10.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3027万元,增长30.1%。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产品产量变化较大。全年棉花种植面积20158公顷,比上年减少12.3%;总产量19921吨,减少12.9%。粮食总产量 67633吨,增长34.3%,其中,夏粮(小麦)23066吨,增长6.7%;秋粮44567吨,增长55.0%。油料总产量619吨,增长 154.7%;蔬菜总产量64847吨,减少3.5%;水果总产量10911吨,增长25.5%。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造林面积1041公顷,比上年减少65.3%。其中,经济林273公顷,减少21.3%,防护林768公顷,增长422.4%。林木覆盖率17.4%。

畜牧业平稳发展。据抽样调查,年末生猪存栏8.8万头,比上年减少26.1%;大牲畜存栏3.6万头,减少29.8%;羊存栏13.7万只,减少 16.6%;家禽存养量193.8万只,减少48.1%。全年生猪出栏11.4万头,增长5.7%;牛出栏3万头,增长9.7%;羊出栏20.7万只,增长0.7%;家禽出栏428.2万只,增长12.0%。肉蛋奶总产量5.6万吨,增长11.8%。其中,猪肉9079吨,增长12.8%;牛羊肉5878 吨,与上年持平;禽肉4885吨,减少11.2%;禽蛋23477吨,增长6.2%;奶类11766吨,增长53.5%。

渔业生产平稳增长。水产养殖面积30000公顷。其中,内陆养殖面积11000公顷,海水养殖面积1900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86730吨,比上年增长9.1%。其中,内陆水产品24777吨,增长10.1%;海水产品61951吨,增长8.7%。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36.2万千瓦,比上年增长8.0%。其中,农用排灌机械8430台,6.1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3445台,16.7万千瓦;农用汽车708辆,3.6万千瓦。全年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达到32.3千公顷、29.7千公顷和15.3千公顷。农村用电量3273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5.3%。有效灌溉面积22.57千公顷,与上年持平。化肥施用量(折纯)13417吨,增长14.7%。年末,通汽车村325个,通电话村333个、43063户,自来水受益村325个。

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7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475699万元,比上年增长 55.4%。其中,国有企业7014万元,增长14.4%;集体企业6612万元,增长30.9%;外商及港澳台4433万元,增长72.2%;有限责任公司195513万元,增长65.9%;股份有限公司226159万元,增长40.0%;私营企业35968万元,增长184.6%。轻工业增加值 25425万元,增长65.8%;重工业增加值450274万元,增长54.8%。

工业生产产销形势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9%,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706779万元,比上年增长69.8%;实现利润148474万元,增长67.3%;实现利税196165万元,增长69.1%。总资产贡献率24.3%,资本保值增值率154.2%,资产负债率58.5%,流动资产周转率3.9次,成本费用利润率9.6%,全员劳动生产率335946元/人。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82.9%,比上年提高87.6 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纱产量1.37万吨,比上年增长75.6%;汽油4.49万吨,减少49.0%;柴油7.44 万吨,减少27.9%;电力电缆20.3万千米,增长92.9%;液化石油气4.8万吨,增长10.7%;供电量50730万千瓦小时,增长12.6%;自来水生产量586万吨,增长29.6%。子午线轮胎外胎20.2万条,水泥74.5万吨。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三级及以上(新资质)19家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103916万元,比上年增长16.8%;竣工产值94632万元,增长17.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1万平方米,增长0.3%;竣工面积53万平方米,增长12.1%。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12146万元,比上年增长72.4%,其中,规模以上(投资额5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 427748万元,增长63.0%;规模以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61448万元,增长113.3%;房地产开发投资20950万元,增长110.6%。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投资大。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224个。其中,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开工38个,完成投资284348万元,占总投资46.5%。

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增长。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新增927公里,达到1960公里。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92万人,比上年增长5.7%,周转量2931万人公里,增长5.0%;货运量724万吨,增长65.6%,周转量88132万吨公里,增长65.9%。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299万元,比上年增长28.1%;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959万元(不包括联通和移动),增长13.3%。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66810门,其中市话19610门,农话47200门。年末本地电话用户58319户,比上年增长13.8%。其中,市话 15545户(包括小灵通), 减少31.8%;农话42774户,增长16.7%。电话普及率达到27.2部/百人,比上年增加3.1部/百人。

贸易、外经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年末,全县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3647户,比上年减少15.6%,注册资金17142万元,从业人员14012人,分别增长 29.1%和2.4%;私营企业800家,比去年增长4.0%,注册资金133783万元,从业人员13433人,分别比上年增长42.5%和 10.7%。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6731万元,比上年增长15.6%。其中,县城区零售额34766万元,增长15.7%;县以下零售额 31965万元,增长15.4%。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32551万元,增长13.9%;餐饮业零售额28457万元,增长18.1%;其他零售额5723万元,增长13.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6376万元,增长3.3%;集体经济零售额2276万元,增长9.9%;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50058万元,增长19.4%;其他经济零售额8021万元,增长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