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县200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4 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认真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按照“一带”、“二业”、“三线”的总体发展思路,国民经济呈现出快速健康发展的良好态势,结构调整取得积极进展,经济活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核算,全县实现生产总值(GDP)465118万元,比上年增长31.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66406 万元,增长8.0%;第二产业增加值321596万元,增长43.1%,其中工业增加值299201万元,增长44.3%,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 80.3%,是拉动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第三产业增加值77116万元,增长16.0%。人均生产总值21835元,增长31.0%。 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3.7%,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上涨3.4%。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年末,全县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4320户,注册资金13280万元,从业人员1368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0.4%、34.3% 和57.5%;私营企业769家,注册资金93677万元,从业人员9380人,分别比上年增长25.2%、60.7%和4.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县共引进投产及在建项目332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5.36亿元。投资环境进一步优化,工业园区的功能明显增强,胜利丰江电池、胜通天轮钢帘线等一批投资过亿元的工业项目落户垦利,山铝水泥、力诺医用玻璃扩产工程已建成投产。 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企业改革向纵深发展;农村税费改革深入推进,农民负担进一步减轻;旅游业已具雏形。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产业化、精细化、市场化水平还比较低,结构调整的层次不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工业经济总量较小,外贸出口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亮点少、层次低,县域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二、农 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8790万元,比上年增长8.1%。其中,农业总产值42474万元,增长16.5%;林业总产值 2066万元,下降34.1%;畜牧业总产值29694万元,增长13.1%;渔业总产值41910万元,增长1.0%;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2646万元,增长53.2%。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产品产量变化较大。全年棉花种植面积22989公顷,比上年增长61.6%;总产量22865吨,增长70.1%。粮食总产量 50362吨,比上年下降46%,其中,夏粮(小麦)21609吨,下降48.6%;秋粮28753吨,下降43.9%。油料总产量243吨,下降 83.0%;蔬菜总产量67232吨,下降19.5%;水果总产量8691吨,增长31.6%。 林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造林面积3000公顷,比上年下降5.7%。其中,用材林2506公顷,经济林347公顷,防护林147公顷。林木覆盖率15.6%。 畜牧、水产两大产业规模快速膨胀。畜牧养殖小区达到107处,其中奶牛小区28处,存栏达0.5万头。据抽样调查,年末生猪存栏11.9万头,比上年增长 23.2%;大牲畜存栏5.1万头,下降16.5%;羊存栏16.5万只,下降14.5%;家禽存养量373.5万只,增长6.2%。全年生猪出栏 10.7万头,增长25.9%;牛出栏2.7万头,增长28.6%;羊出栏20.6万只,增长10.2%;家禽出栏382.2万只,增长7.3%。肉蛋奶总产量5.0万吨,比上年增长28.2%。其中,猪肉8051吨,增长32.7%;牛羊肉5883吨,增长21.4%;禽肉5503吨,增长28.7%;禽蛋22109吨,增长8.6%;奶类7665吨,增长194.4%。 水产养殖面积29667公顷。其中,内陆养殖面积10666公顷,海水养殖面积19001公顷。水产品总产量79510吨,比上年增长8.9%。其中,内陆水产品22500吨,增长12.5%;海水产品57010吨,增长7.6%。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33.5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5%。其中,农用排灌机械7745台,5.5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12369台,14.99万千瓦;农用汽车708辆,3.55万千瓦。全年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达到32.33千公顷、26.88千公顷和 17.03千公顷。农村用电量310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4.7%。化肥施用量(折纯)11698吨,增长17.2%。有效灌溉面积22573公顷。年末,通汽车村325个,通电话村333个、41476户,自来水受益村322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58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298038万元,比上年增长 46.0%。其中,国有企业5901万元,增长46.9%;集体企业7189万元,增长16.1%;股份合作企业204万元,下降24.1%;股份制企业 276444万元,增长46.7%;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697万元,下降1.5%;其他经济类型企业5603万元,增长12.5%。轻工业增加值 72028万元,增长573.0%;重工业增加值226011万元,增长16.8%。 工业生产产销形势衔接良好,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83%,实现产品销售收入994771万元,比上年增长61.3%;实现利润84192万元,增长77.2%;实现利税109948万元,增长68.3%。总资产贡献率20.77%,资本保值增值率186.11%,资产负债率60.42%,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42次,成本费用利润率9.30%,全员劳动生产率237594元/人。经济效益综合指数301.7%,比上年提高66.6个百分点。 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纱产量7806吨,比上年增长23.9%;汽油88042吨,增长72.3%;柴油103165吨,增长 64.3%;电力电缆105255千米,增长19.7%;液化石油气43377吨,增长30.9%;供电量45065万千瓦小时,增长11.1%;自来水生产量452万吨,增长0.9%。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三级及以上(新资质)18家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86783万元,比上年增长48.4%;竣工产值80374万元,增长51.8%。房屋建筑施工面积60.39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27.1%;竣工面积47.44万平方米,增长33.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59009万元,比上年增长60.2%,其中,规模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62441万元,增长 80.7%;规模以上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5686万元,增长0.2%;房地产开发投资13841万元,增长166.0%。按投资类型分,基本建设投资 151257万元,增长74.1%;更新改造投资104764万元,增长163.9%;其他投资6420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3841万元,增长 166.0%;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5686万元,增长0.2%。 重点工程、重点项目投资大。全县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开工159个。其中,重点工程、重点项目开工40个,完成投资211153万元,占总投资58.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