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0 东营市垦利县统计局

200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人民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解放思想,干事创业,加快发展,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继续提高。

一、综    合

国民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初步统计核算,全年实现全县生产总值(GDP)338100万元,比上年增长27.1%,增幅提高6.7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7900万元,增长8.6%;第二产业增加值215479万元,增长38.4%;第三产业增加值64721万元,增长15.0%。

价格总水平有所上涨。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上涨2.7%,商品零售价格上涨2.4%。

个体私营经济发展较快。年末,全县登记注册的个体工商户4303户,注册资金9888万元,从业人员8688人,分别比上年增长19.3%、32.8%和 21.1%;私营企业614家,注册资金58276万元,从业人员8989人,分别增长51.6%、75.4%和50.3%。

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全年共引进投产及在建项目324个,到位外来固定资产投资14.36 亿元。胜通集团与天轮公司钢帘线、东辰摩托尼斯永磁无刷电机、凯银集团乳制品、胜利丰江电池等一批投资亿元以上的项目相继落户。

各项改革继续推进。企业改革不断深化,股权结构进一步优化;农村税费改革不断完善,农民负担明显减轻;粮食购销市场化改革全面推行,政府粮食调控能力得到增强;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事业单位改革稳步推进。

经济社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层次不高,农民增收渠道不宽;工业经济总量较小,管理水平较低;第三产业发展不够快,县域经济发展有待进一步加强等。

二、农    业

农林牧渔业全面发展。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3279万元,比上年增长11.4%。其中,农业总产值37488万元,增长17.8%;林业总产值1772万元,增长70.5%;畜牧业总产值25543万元,增长9.2%;渔业总产值36461万元,增长8.8%。

农业种植结构调整,产品产量变化较大。全年棉花种植面积14222公顷,比上年增长94.2%;总产量13440吨,增长105.9%。粮食总产量 93280吨,比上年下降15.4%。其中,夏粮(小麦)42066吨,下降22.4%;秋粮51214吨,下降8.7%。油料总产量1432吨,下降 24.0%;蔬菜总产量82720吨,下降17.5%;水果总产量6605吨,增长15.9%。

林业生产快速发展。全年造林面积3181公顷,比上年增长81.7%。其中,用材林2866公顷,经济林200公顷,防护林115公顷。林木覆盖率13%。

畜牧、水产两大产业规模快速膨胀。新建畜牧养殖小区31处,其中奶牛小区11处,存栏达2000头。据抽样调查,年末生猪存栏9.6万头,比上年增长 35.8%;大牲畜存栏6.1万头,增长1.7%;羊存栏19.3万只,增长3.8%;家禽存养量351.6万只,增长3.5%。全年生猪出栏8.5万头,增长15.1%;牛出栏2.1万头,增长20.5%;羊出栏18.7万只,增长6.2%;家禽出栏356.2万只,增长7.3%。肉蛋奶总产量3.9 万吨,比上年增长9.6%。其中,猪肉6068吨,增长9.7%;牛羊肉4847吨,增长14.7%;禽肉4275吨,增长7.3%;禽蛋20361吨,增长0.7%;奶类2604吨,增长245.0%。

水产养殖面积28667公顷。其中,内陆养殖面积10333公顷,海水养殖面积18334公顷。精养、半精养面积10000公顷。水产品总产量73000吨,比上年增长6.3%。其中,内陆水产品20000吨,增长13.6%;海水产品53000吨,增长3.7%。

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和基础设施继续改善。年末农用机械总动力33万千瓦,比上年增长2.6%。其中,农用排灌机械7760台,5.58万千瓦;农用拖拉机 12292台,14.75万千瓦;农用汽车708辆,3.55万千瓦。全年机耕、机播、机收作业面积分别达到43.80千公顷、28.98千公顷和 22.12千公顷。农村用电量2709.8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8.2%。化肥施用量(折纯)9979吨,增长10.2%。有效灌溉面积22333公顷。年末,通汽车村321个,通电话村332个、38927户,自来水受益村321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高速增长。4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实现增加值189290万元,比上年增长 42.2%。其中,国有企业4641万元,增长32.1%;集体企业4919万元,增长9.7%;其他有限责任公司68945万元,增长41.7%;股份有限公司93432万元,增长41.2%;私营企业14723万元,增长163.5%;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2355万元,增长50.5%。轻工业增加值 9924万元,增长112.8%;重工业增加值179366万元,增长37.5%。

工业产销衔接水平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率98.83%,比上年提高0.44个百分点。其中,国有企业99.42%,集体企业97.85%,其他有限责任公司100.04%,股份有限公司98.58%,私营企业94.32%,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104.76%。轻工业产品销售率98.17%,重工业产品销售率98.86%。

主要产品产量有升有降。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纱产量6299吨,比上年增长45.5%;汽油51089吨,增长16.2%;柴油62801吨,增长7.1%;液化石油气33134吨,增长76.1%;供电量40558万千瓦小时,增长100.0%;自来水生产量448万吨,下降1.1%。

经济效益大幅提高。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618099万元,比上年增长55.5%;实现利润47654万元,增长59.4%;实现利税 65349万元,增长44.9%。总资产贡献率16.13%,资本保值增值率143.33%,资产负债率66.72%,流动资产周转次数3.31次,成本费用利润率11.01%, 全员劳动生产率111958元/人。经济效益综合指数214.72%,比上年提高17.73个百分点。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县资质三级及三级以上的15家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52980万元,比上年增长6.4%;竣工产值47946万元,增长6.3%。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7.53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8.2%;竣工面积35.51万平方米,增长1.6%。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大幅度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4048万元,比上年增长117.5%。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61856万元,增长41.7%;集体经济投资75501万元,增长139.6%;个体经济投资4442万元,增长48.8%;其他经济投资82249万元,增长203.5%。按投资种类分,基本建设投资86874万元,增长174.4%;更新改造投资39702万元,增长32.2%;其他投资12327万元;城镇私人建房投资1139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5202万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78804万元,增长15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