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0 东营市垦利县统计局

五、交通、邮电

交通运输业继续增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1622公里,321个村通了柏油路。受“非典”疫情影响,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58万人,比上年下降24.3%,周转量1764万人公里,下降51.8%;货运量346万吨,增长8.7%,周转量41900万吨公里,增长10.8%。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1000万元,比上年增长38.0%;完成通信业务总量2518万元,下降0.8%。全县电话交换机总容量达到 63002门,其中市话18840门,农话44162门。年末本地电话用户55764户,比上年增长2.5%。其中,市话16186户(包括小灵通),下降10.4%;农话39578户,增长8.9%。电话普及率达到26.3部/百人,比上年增加0.7部/百人。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1万户,比上年增长 43.4%。

六、贸易、外经

消费品市场活跃。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22万元,比上年增长12.6%。其中,县城区零售额26172万元,增长12.1%;县以下零售额 23950万元,增长13.2%。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4161万元,增长14.2%;餐饮业零售额17220万元,增长60.3%。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零售额5776万元,增长4.2%;个体、私营经济零售额35906万元,增长18.8%。

年末城乡集贸市场47个,集市贸易成交额29841万元,比上年下降15.4%。

外经外贸有新发展。全年合同利用外资2980万美元,比上年增长78.8%,实际利用外资1860万美元,增长416.7%;实现进出口总值1844万美元,增长120.6%。其中,出口1502万美元,进口342万美元。年末,全县外向型企业48家。其中,获得自营进出口权的37家,外贸流通权的3家, “三资”企业8家。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连续14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15318万元,比上年增长31.1%,年度总财力25883万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4829万元,增长16.6%。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25万元,其中当年结余2万元。

存贷款增加较多。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464907万元,比年初增加85658万元。其中储蓄存款310717万元,增加38508万元;各项贷款余额296711万元,增加86349万元。全年货币净投放34183万元,比上年少投放2598万元。

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全年保费收入7301万元,比上年增长16.6%。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913万元,增长1.9%;人寿险保费收入5388万元,增长 22.9%。支付各类赔款及给付1572万元,比上年增长0.1%。其中,财产险赔款985万元,下降10.3%;人寿险赔款及给付587万元,增长 24.3%。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124人,其中高级386人,中级1908人。

全年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1275万元。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6项,有7项科技成果获市级以上科技进步奖,组织申报专利技术93项。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有普通中学14所,招生1320人,在校生16345人,专任教师987人;职业中学1 所,招生821人,在校生1655人,专任教师107人;小学37所,招生2393人,在校生15910人,专任教师69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 99.87%。幼儿园167所,在园幼儿5421人,教职工366人。

文化事业进一步繁荣。县吕剧团全年演出108场,新排上演剧目14个。现代吕剧《老憨上任记》获中国戏剧文学奖铜奖、山东省法制文学奖一等奖,《准绳》获山东省法制文学奖二等奖,小品《相亲》获山东省“古贝春杯”小品相声大赛三等奖。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总量6.36万册;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农村文化大院280处。

广播电视事业有新进展。广播电台平均日播音4小时,电视台平均周播出105小时,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100%。年末有线电视用户16000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医疗条件进一步改善。卫生事业机构13个,床位645张,卫生技术人员759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90人,注册护士192人。农村卫生室261个,乡村医生265人,有321个村实行了合作医疗。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群众体育活动和体育竞赛步入了经常化、制度化。我县被评为山东省“全民健身月”活动先进单位。

九、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据公安部门统计,全年出生人口1994人,出生率9.39‰;死亡人口1304人,死亡率6.14‰,人口自然增长率3.25‰。年末总人口212380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3883人;60岁以上人口24997人。

居民生活继续改善。据抽样调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930元,比上年增长10.2%;人均消费支出4791元,增长5.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 3412元,比上年增长14.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22元,增长5.3%。年末每百户农民拥有彩电43台,电风扇185台,摩托车22辆,电冰箱 11台。

职工工资水平继续提高。年末在岗职工人数17422人,比上年增长2.2%;年平均工资12329元,增长9.7% 。

注:公报所列全县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总产值绝对数按当年价格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格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