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垦利县200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建筑业生产稳步发展,经济效益好转。全县资质等级五级以上的24 家建筑企业完成总产值334981 万元;竣工产值310173万元;实现利税26642万元。全年单位工程施工个数274个,其中实行投标承包的150个,投标承包率54.7%;单位工程竣工个数223个,优良单位工程90个,工程优良率40.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4.94万平方米,竣工面积27.75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继续加大基础设施建设投资,优化经济发展的载体,鼓励企业技术改造投资,培育经济增长的长期动力。 固定资产投资迅速增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9424 万元,比上年增长40.0%。按经济类型分,国有经济投资18240万元,集体经济投资19714万元,其他经济投资10340万元,城乡个人投资 1130万元。按投资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6280万元,更新改造投资11100万元,房地产开发投资1200万元。 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永莘路县城段及黄河大桥南路口改造全面完成,开发区新建科贸街、民丰路、新五路基本完工,极大地改善了县城区域交通环境。更新改造项目增加,产业投资结构优化。石化总厂常减压装置技术改造投资1000万元,万达集团投资3700万元新上3500吨/年无氧铜杆项目和28吨/年KGB荧光增白剂项目,农村电网改造投资2730万元,人民医院病房楼投资628万元。 小城镇建设步伐加快。以胜坨镇、永安乡为重点的小城镇建设投资力度大,已初具规模。 五、交通运输邮电业 交通运输能力进一步提高,邮电通信能力增强,邮政新型业务、现代化的通讯手段进一步普及。 交通运输业继续增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032.8公里,93%的村庄通了柏油路。全年完成公路客运量68.8万人,比上年增长14.7%,客运周转量3218万人公里,增长4.9%;公路货运量274.6万吨,增长34.6%,货运周转量32295万吨公里,增长35.9%。 邮电通信业继续发展。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总量450 万元,比上年增长60.7%;完成电信业务总量2104万元,增长140.7%。全县电话交换机装机总容量达到64474门,其中市话18776门,农话 45698门。全年新增城乡电话用户18400户,电话普及率达到20.7部/百人,比上年提高9.23个百分点。市话达14748户,农话29108 户,分别比上年增长42.1%和110.2%。年末移动电话用户12500户,增长30.4%。 六、贸易和市场物价 继续贯彻扩大消费需求的一系列方针政策,在努力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同时,不断推动消费品市场的发展。 消费品市场稳中趋旺。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8816 万元,比上年增长8.1%。按销售地区分,县的零售额29498万元,增长10.6%;县以下零售额29318万元,增长5.8%。按行业分,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15428万元,比上年增长10.6%;餐饮业零售额6826万元,增长13.7%;制造业零售额17804万元,下降6.1%;农业生产者零售额8317万元,增长4.0%;其他零售额10441万元,增长9.2%。 城乡集市贸易活跃。年末城乡集贸市场47个,集市贸易成交额26211万元。 市场价格平稳。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1.2%。其中食品价格下降4.8%,衣着类价格上升0.1%,家庭设备及用品价格下降1.8%,医疗保健价格上升2.6%,交通和通讯工具价格下降10%,娱乐教育文化用品价格上升0.4%,居住价格上升7.9%,服务项目价格上升2.2%。全年商品零售价格总水平与上年持平。其中食品类价格下降5.7%,饮料、烟酒类价格下降3.2%,服装鞋帽类价格上升0.2%,纺织品类价格上升4.4%,中西药品类价格上升0.6%,化妆品类价格上升1.9%,书报杂志类价格上升0.9%,文化体育用品类价格上升0.8%,日用品类价格下降1.5%,家用电器类价格下降7.5%,首饰类价格下降12.5%,燃料类价格上升 26.6%,建筑装潢材料类价格上升0.5%,机电产品类价格下降7.5%。农业生产资料价格总水平比上年下降2.7%。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进一步加强税收征管,财政收入不断增加,连续11年实现了财政收支平衡。全年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收入8530万元,比上年增长8.1%,年度总财力16038万元;完成地方财政一般预算支出15681万元,比上年增长35.0%,年度总支出16018万元。收支相抵,累计净结余20 万元,其中当年结余1万元。 存贷款规模继续扩大。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00411万元,比年初增加49694万元;其中储蓄存款217919万元,增加22991万元;各项贷款余额114657万元,增加17280万元,其中短期贷款110323万元,增加24997万元。全年累计现金净投放44169万元,比上年增长3.5%。 保险事业稳步发展。全年保费收入4166 万元,比上年增长14.4%。其中财产险保费收入1648万元,增长8.7%;人身险保费收入2518万元,增长18.4%。支付各类赔款1100万元,比上年增长6.8%。其中财产险赔款989万元,增长5.8%;人身险赔款111万元,增长16.8%。长期险给付423万元,比上年增长70.6%。 八、科技、教育、文化、卫生和体育 科技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932 人,其中高级152 人,中级1286人。 科技投入不断增加。科技三项费用和科学事业费290 万元,比上年增长40.8%。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科技实力进一步提高。组织实施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28项,6项科技成果获市科技进步奖,组织申报专利技术17项,实施专利技术20项,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各1家。产学研结合取得新突破,与全国40家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实施产学研结合项目21项,引进中高级以上人才38名。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县有普通中学14 所,招生4809人,在校生15353人,专任教师805人;职业中学1所,招生153人,在校生588人,专任教师124人;小学82所,教学点2个,招生2440人,在校生17864人,专任教师86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毕业生升学率99.6%。幼儿园221所,在园幼儿6156人,教师417人。 文化事业进一步发展。县吕剧团全年演出180 场,小品《相亲》获公安部金盾文化工程小品一等奖,表演唱《庄户嫂子夸工农》在省计生委、文化厅等部门联合举办的文艺比赛中获二等奖。公共图书馆1 个,馆藏总量6.4万册,文化馆1个,档案馆1个,农村文化大院286处。群众性文化活动多姿多彩, 在市第四届民间文艺展演中获综合一等奖。 广播电视事业有新的发展。新办栏目、自办栏目均有增加,广播电台平均日播音4小时,电视台平均日播出5小时30分。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达100%。有线电视接收49套节目,年末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500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