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营市河口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0 东营市河口区统计局

汽油             万吨        4.68    290.0

柴油             万吨        8.04    68.2

润滑油    万吨        0.95    533.3

建筑涂料             万吨        1.09    -25.3

中成药             万吨        0.14    16.7

交流电动机    万千瓦       3.95    -37.0

建筑业生产与效益同步增长。全年资质以内建筑业企业实现总产值105378.3万元,比上年增长36.1%。利润总额4165.2万元,增长19.5%。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结构进一步优化。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回落。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600144万元,比上年增长29.4%,增幅比上年回落36.7个百分点。当年新增固定资产529828万元,固定资产交付使用率88.3 %。 从三次产业投向看,第一产业完成投资48389万元,增长35%;第二产业完成投资440865万元,增长28.6%,其中工业完成投资383373万元,增长28.4%;第三产业完成投资110890万元,增长23.7%。从投资主体看,国有经济控股完成投资235755万元,其他经济完成投资364389万元。全区固定资产新开工项目160个,施工项目172个,竣工项目138个,全年项目建成投产率80.2%。

房地产开发投资完成5075万元,下降74.9%。其中住宅投资3008万元,占整个房地产开发投资的59.3%。房屋施工面积10万平方米,下降81%。其中住宅7.8万平方米,下降76.8%;房屋竣工面积3.3万平方米,下降91.8%,其中住宅1.92万平方米,下降91.6 %。全年商品房销售1.39万平方米,下降57.8%。商品房销售额3534万元,下降42%。

国内外贸易

消费市场持续繁荣。全区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9141万元,增长14.3%。按行业分组,批零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84653万元,增长18.7%,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71.1%;住宿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27022万元,增长13.0%,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22.7%;其他消费品零售额7466万元,占6.2%。按经济成份分,国有及国有控股零售额701万元,下降19.6%;集体经济零售额8786万元,增长9.9%;个体经济零售额77454万元,增长16.2%;私营经济零售额21499万元,增长17.2%;其他经济零售额10701万元,增长2.6%。

全区城乡贸易市场23个。其中亿元市场1个,出租摊位数795个,摊位出租率97%;营业面积79000平方米,实现成交额17145万元。

外经贸易快速发展。全年完成进出口总额371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1.57%。其中,出口3209万美元,增长20.91%;进口505万美元,增长25.9%。实际利用外资1462万美元,增长20.6%。

交通运输、邮电通信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保持较快增长。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综合运输能力不断提高。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全年实现增加值7069万元,比上年增长18.4%。年末全区等级公路通车里程1855.2公里。其中省干线公路里程127.7公里,区、乡村道及专用公路里程963.2公里,油田专用公路683.3公里,济军生产基地专用路40公里,一级汽车专用公路41公里。全年共完成货物运输量484.6万吨,比上年增长5.0%;货运周转量51200万吨公里,增长5.6%。全年共完成客运输总量94.6万人,增长5.5%;客运周转量5880万人公里,增长6.9%。

邮电通信业继续保持平稳增长。全区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841万元,比上年增长5.7%。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033万元,增长24.4%;电信业务总量1807.7万元,下降10%。年末交换机总容量为4万门;固定电话用户为5.08万户,下降4.9%;移动用户19.8万户,增长30.1%;互联网用户7541户,增长37.4%。

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入较快增长,地方财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实现全口径财政收入81040万元,增长36.3%。地方财政收入41542万元,增长33.2%。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收入36129万元,增长29.5%。财政支出结构不断优化,对科技、教育和社会保障等领域的资金保障力度加大。地方财政支出56792万元,增长26.7%。其中,一般预算财政支出46273万元,增长29.8%。其中,城市维护费支出896万元,增长2.8%;农业支出2707万元,增长38.7%;科学、教育支出4108万元,增长15.1%;医疗卫生支出2235万元,增长36.8%;社会保障补助支出457万元,下降2.4%。

金融保险服务功能不断强化。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8.03亿元,比年初增加7.14亿元,增长8.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69.19亿元,比年初增加6.67亿元,增长10.7%;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26.72亿元,比年初增加3.16亿元,增长13.4%。

全区保费收入17634万元,增长9.1%。共支付各项赔款和给付3930万元,增长36.1%。

城市建设和环境保护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推进,管理和服务功能不断增强。依靠城市经营和油地共建,加大中心城建设力度,新建、改造北外环、河聚路、渤海路西延等城区道路5条13.8公里,新建跨水系桥梁2座,路网框架不断完善;水系建设、中心商业区改造、污水处理厂建设等工程进展顺利,城市功能更加完备;银河公园与黄河广场对接、西湖公园续建工程完成主体景观,城市形象进一步提升。房地产市场日益活跃,新增建筑面积10.4万平方米。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北部海防大堤建设稳步推进,电力、通讯、信息网络建设加快推进,承载能力不断增强。城区道路保洁、垃圾清运、绿地管护、路灯管理、道路维护、城区排水等工作有序进行。道路、广场等区域实行全天保洁,垃圾处理率达100%,路灯亮化率达到98%以上。全区全年用气人口达17.6万人,供热面积44.07万平方米;城市道路面积413万平方米,园林绿地面积673.7公顷。全年居民生活用电量30130万千瓦时。

全面推进生态区建设,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西湖公园一期工程已完工,塑造了富有地方特色的湿地景观,休闲走廊、清水广场已成为人们休闲的好去处;黄河广场与银河公园对接工程一期工程已完工,二期正在施工。为改善城区大气环境质量,对烟尘控制区进行了扩建,烟尘控制区面积达到18.6平方公里,建设了1.25平方公里的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强化对饮用水水源地的监督管理,确保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在100%。仙河镇、孤岛镇相继荣获“全国环境优美镇”荣誉称号,海星村等24个村被命名为“市级文明生态村”。生态农业建设长足发展。积极引导农民开展“一池三改”建设,建设了700户口沼气池,有效地改善农村生态环境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