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曲阜市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6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及十六大以来历次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开拓创新,干事创业,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现了“十一五”良好开局。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49.5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3.28亿元,增长3.1%;第二产业增加值72.6亿元,增长19.4%,其中工业增加值61.79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0.8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2.6%和3.1%;第三产业增加值63.64亿元,增长17.8%。产业结构趋向优化,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4:48.3:42.3。人均GDP达到23304元,比上年增加2944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7%。 一、农业 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三农”中心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以建设新农村为总抓手,以发展现代农业、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纵深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增加值13.28亿元,比上年增长5.3%。其中,农业增加值6.74亿元,增长14.8%;林业增加值0.41亿元,下降4.7%;牧业增加值 5.75亿元,增长4.5%;渔业增加值0.05亿元,增长97.9%;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34亿元,增长22.6 %。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林、牧、渔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50.7:3.1:43.3:0.3:2.6,各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种植业结构得到改善。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9.57万亩,比上年增加4.2万亩,增长4.9%;粮食总产38.22万吨,比上年增加0.61万吨,增长1.6%;单产达到427公斤/亩,比上年增加14公斤/亩,下降3.2%。经济作物有较大发展,播种面积22.59万亩。全年蔬菜面积达到1万公顷,中药材面积154公顷,桑园面积830公顷,果园面积2040公顷。全年油料总产1.16万吨,同比下降6.4%;水果总产2.18万吨,下降2.7%;蔬菜总产27.82万吨,增长3.7%。设施农业有较快发展。全市塑料大棚发展到3867个,比上年增加490个。全年新增造林面积948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达到1650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6.0%。畜牧业生产受生猪高热症和“禽流感”的不利影响,主要畜产品产量有不同程度地下降。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21万吨、4.62万吨和1.26万吨;大牲畜存栏2.86万头,生猪存栏33.2万头,羊存栏45.4万只,家禽存栏599.66万只;生猪出栏87.02万头,羊出栏67.61万只。水产养殖面积1540公顷,水产品产量835吨,增长25.0%。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4.87万千瓦,农用拖拉机6715台,农用汽车1295辆,联合收获机1527台;全年机耕面积4.05万公顷,机播面积3.4万公顷,机收面积3.93万公顷;农村用电量18346千瓦时,增长2.6%;农用化肥施用量8.9万吨;年末耕地面积4.29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53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82.3%。机电井累计达到1.22万眼,其中已配套1.08万眼,配套率达到88.5%。 二、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60家,增加43家。完成工业总产值107.59亿元,增加值29.07亿元,增长38.2%。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4.62亿元,增长20.35%;集体企业6.41亿元,下降17.95%;股份合作制企业2.38亿元,增长38.25%;股份制企业61.87亿元,增长31.68%;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5.71亿元,增长17.56%;其他经济类型企业26.6亿元,增长152.96%。轻工业产值37.36亿元,增长25.12%;重工业产值70.23亿元,增长49.01%。轻重工业产值比例为34.7:65.3。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年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42个,累计实现产值30.97亿元,同比增长39.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8.8%,比上年增加0.03个百分点。 运行质量继续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107.08亿元,利税143050万元,利润82836万元,同比分别增长42.3%、61.6%和66.4%;亏损面为8.75%,下降6.7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5567万元,下降13.2%;资产总计94.97亿元,增长24.71%;负债合计65.93亿元,增长31.78%;所有者权益合计29.03亿元,增长11.18%;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3.50万人,增长9.72%。工业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7家,增加2家。 三、固定资产投资、建筑业和房地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2.83亿元,同比增长11.1%,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37.24亿元,增长11.1%。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26.25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0.9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和4.2%。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2.49亿元;第二产业投资19.74亿元,其中工业投资16.25亿元;第三产业投资15.01亿元。全年在建项目338个,其中,新开工建设项目279个,竣工项目59个。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全市60个重点项目,共完成投资16.8亿元。 建筑业较快发展。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9.97亿元;实现利税1.2亿元,增长9.1%。期末从业人员1.8万人,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64815元/人。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62.72万平方米,竣工面积77.82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47.8%。 房地产开发平稳运行。房地产开发投资6.23亿元,增长42.3%。商品房开发和竣工均出现持续增长势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127.57万平方米,增长32.5%;房屋竣工面积53.66万平方米,增长102.4%;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33.45万平方米,增长60.8%。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20.09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60.0%。 四、运输、邮电、供电 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公路运输里程733公里,其中境内高速公路全长68.71公里,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2239万吨,货运周转量44880万吨公里;客运量190万人,客运周转量11260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显著加快。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76亿元,其中电信业务量1.49亿元。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4.8万门,农话交换机总容量4.1万门。固定电话用户已达12.16万户,比上年末减少2.21万户,电话普及率为18.9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18.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6.14万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