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嘉祥县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0 济宁市嘉祥县统计局

2007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牢固树立、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和中央、省、市一系列决策部署,围绕建设工业强县、林牧大县、生态型文化旅游城市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任务,抓住机遇、应对挑战,创新思路、把握关键,破难攻坚、真抓实干,社会经济保持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出坚实步伐,城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居民生活进一步提高,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

一、综合

初步核算,2007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10.0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7.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49亿元,增长1%;第二产业增加值64.86亿元,增长21.3%;第三产业增加值30.67亿元,增长18.8%。今年的一、二、三产业比为:13.2:58.9:27.9。较上一年,一产下降1.5个百分点,二产、三产分别上升了0.8和0.7个百分点。服务业得到较快的发展,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27.9%,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

二、农业

2007年,全县以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农村稳定和建设林牧大县为目标,深化改革,加速科技进步,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农业健康发展。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3866万元,按当年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4.1%。其中,农业产值202449万元,增长23.8%;林业产值7995万元,增长17.7%;牧业产值107024万元,增长1.2%;渔业产值3198万元,减少7.7%;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13200万元,增长0.8%。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种植业结构得到改善。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183万亩,比上年增长0.7 %。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101万亩,增长1.5%。粮食生产喜获丰收。全县实现粮食总产42.09万吨,单产417公斤。其中:夏粮25.96万吨,秋粮16.13万吨,分别实现单产399公斤、448公斤。主要农产品产量(见附表1)。

林业生产取得新发展。全年完成造林面积935公顷,其中经济林203公顷,本年完成育苗面积334公顷,年末全县实有林地面积达到1559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3.4%。

畜牧业生产发展加快。肉、禽、蛋、奶主要畜产品产量实现较快增长。主要畜产品产量(见附表2)。

渔业生产保持平稳。全县养殖面积1.3万亩,比上年增长49.4%,水产品产量达到4200吨,比上年增长10.5%。

农业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  68.2万千瓦,农用拖拉机8006辆,农用运输车20458辆。农业用电量达到1016万千瓦小时,比上年增长134.15%。

三、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由上年的169家发展到219家,增加50家。工业完成增加值44.9亿元,增长33.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累计实现产值32.62亿元,同比增长92.4%,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2.4%,比上年增加3.4个百分点。

运行质量继续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143.97亿元,增长44.1%;其中利税15.96亿元,增长70%;利润8.54亿元,增长68.4%;亏损面为4.6%,下降1.5个百分点。产品销售率99.2%,提高0.7个百分点。

四、投资、建筑和房地业产

固定资产投资保持适度增长,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6.84亿元。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1.89亿元,增长39.8%,其中,城镇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24.5亿元;农村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15.3亿元。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投资1.33亿元;第二产业投资33.66亿元;其中工业投资31.97亿元;第三产业投资6.9亿元。

建筑业生产增长较快,经济效益明显好转。资质以上建筑企业15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76亿元。全县实现利税1亿元,同比增长14.21%。期末从业人员11852人,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86483.6元/人。全县房屋施工面积110.99万平方米,竣工面积64.41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58.03%。

房地产开发平稳运行。房地产开发投资2.09亿元,增长21.5%。

五、交通运输、邮电通信业

基础设施建设和交通运输生产稳步增长。全县公路运输完成货运量672万吨,比上年增长0.3%,货物周转量92079万吨公里,增长1.7%;客运量353万人,增长3.0%,客运周转量9649万人公里,增长5.2%。

邮电通信业发展较快。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053万元,比上年增长23.5%;完成电信业务收入16588万元,增长14.3%。

六、贸易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0.9亿元,增长19.1%。其中县及县以上城镇消费品零售额15.28亿元,增长22.55%;县以下农村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5.62亿元,增长15.58%。城乡集贸市场稳步发展在全部消费品零售总额中批发业零售额31822万元,零售业零售额242050万元,分别增长17.47%和18.15%。住宿业零售额2017万元,餐饮业零售额11114万元,分别增长39.68%和85.45%。

对外经济贸易再上新台阶。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5318万美元,增长24.2%。其中,出口4885万美元,增长28%,进口433万美元,增长23.6%。

七、民营经济

民营经济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截止2007年底,全县民营经济发展到28879户,增长2.7%。其中民营企业1513户,增长32.7%;个体工商户27366户,增长1.5%。从业人员达到17.48万人,增长9.2%;注册资金240899万元,增长37.5%;上交税金54986万元,增长51.9%。

八、财政、金融业

财政实力不断增强。全县财政总收入完成68421万元,比上年增长42.3%。地方财政收入完成33668万元,增长32%。其中:国税收入完成9744万元,增长45.84%;地税收入完成15537万元,增长20.88%

金融运行平稳。年末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50.99亿元,比年初增加4.57亿元。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4.10亿元,比年初增加4.65亿元;各项贷款余额36.25亿元,比年初增加6.05亿元。银行现金收入174.11亿元,增长7.01%;银行现金支出160.59亿元,增长7.2%。

九、科技、教育、文化、卫生

科技事业取得新进展。技术创新取得丰硕的成果,共取得县级以上重要科研成果30项。申报实施市级以上科技项目26项,其中:国家、省级科技项目5个,市级科技项目21个。编制安排实施县级科技计划项目20项。年末共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1827人,其中高级职称935人,中级职称6286人。

教育事业取得新成就。年末全县共有普通中学33所,其中:高级中学3所,初级中学28所,完全中学2所。高中在校生17076人,初中在校生36979人。小学170所,在校学生66565人。教育点48处。学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学前教育及特殊教育有了新的发展,教育质量逐步提高。体育事业继续发展。竞技体育水平有了新的提高,全县体育活动场地增多,各项体育活动普遍开展,群众参加体育锻炼的意识增强,全民体育健康运动又有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