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宁市曲阜市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5年,全市人民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坚持全党抓经济、重点抓工业、突出抓招商,开拓创新,干事创业,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社会事业全面进步,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结构趋于优化。初步核算,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0.12亿元,比上年增长17.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5亿元,增长4.8%;第二产业增加值62.81亿元,增长22.7%,其中工业增加值52.33亿元,建筑业增加值10.48亿元,同比分别增长24.2%和15.5%;第三产业增加值55.06亿元,增长14.2%。产业结构趋向优化,三次产业的结构比例为9.4:48.3:42.3。人均GDP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0360元(按现行汇率折算为2529美元) ,比上年增加3112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16.9%。 一、农业 全市各级各部门紧紧围绕“三农”中心工作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一免三补”等各项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继续实施科教兴农战略,积极推进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加快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进程,农村经济保持了较好发展态势。全市农林牧渔业实现总产值23.87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农业产值8.49亿元,增长8.7%;林业产值0.68亿元,下降13.4%;牧业产值 13.73亿元,增长13.2%;渔业产值0.05亿元,增长38.2%;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92亿元,增长15.0%。 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农业产业化程度明显提高。农、林、牧、渔和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比例为46.5:3.4:47.7:0.2:2.2,各业结构进一步趋于合理。种植业结构得到改善。全年粮食播种面积85.37万亩,比上年增加9.62万亩,增长12.7%;粮食总产37.61万吨,比上年增加4.63万吨,增长14.1%;单产达到441公斤/亩,比上年增加6公斤/亩,增长1.1%,创近年来最好水平。经济作物有较大发展,播种面积24.02万亩。全年蔬菜面积达到10208公顷,中药材面积162公顷,桑园面积510公顷,果园面积1852公顷。全年油料总产1.24万吨,与上年持平;水果总产2.24万吨,增长11.4%;蔬菜总产26.82万吨,增长5.6%。设施农业有较快发展。全市塑料大棚发展到3377个,比上年增加242个。全年新增造林面积2924公顷,年末实有林地面积达到1523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25.4%。畜牧业生产克服“禽流感”的不利影响,仍保持较快增长,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0.07万吨、5.14万吨和1.29万吨;大牲畜存栏3.54万头,生猪存栏32.6万头,羊存栏50.45万只,家禽存栏675.87万只;生猪出栏92.23万头,羊出栏75.12万只。水产养殖面积1473公顷,水产品产量668吨,增长17.8%。 农业机械化程度进一步提高。年末全市拥有农业机械总动力54.15万千瓦,农用拖拉机6685台,农用汽车1233辆,联合收获机1472台;全年机耕面积4.03万公顷,机播面积3.45万公顷,机收面积3.85万公顷;农村用电量17877千瓦时,增长9.6%;农用化肥施用量8.3万吨;年末耕地面积4.29万公顷,其中有效灌溉面积3.36万公顷,占耕地面积的78.3%。机电井累计达到1.21万眼,其中已配套1.07万眼,配套率达到88.4%。 二、工业 工业生产持续快速增长,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发展到117家,增加49家。完成工业总产值76.99亿元,增加值23.03亿元,增长54.0%。工业总产值中,国有企业40663万元,下降34.81%;集体企业78092万元,增长194.36%;股份合作制企业17509万元,增长184.17%;股份制企业478091万元,增长61.86%;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48543万元,增长162.4%;其他经济类型企业107048万元,增长615.74%。轻工业总产值29.86亿元,增长79.64%;重工业总产值47.13亿元,增长82.92%。轻重工业总产值比例为38.8:61.2。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势头强劲。年末高新技术企业发展到39个,累计实现产值22.5亿元,同比增长71.9%,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9.2%,比上年增加0.2个百分点。 运行质量继续改善,经济效益明显提高。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销售收入75.25亿元,利税88547万元,利润4977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81.7%、86.8%和146.4%;亏损面为15.4%,下降5.8个百分点;亏损企业亏损额6415万元,增长60.1%;资产总计76.15亿元,增长41.57%;负债合计50.03亿元,增长45.18%;所有者权益合计26.11亿元,增长35.01%;全部从业人员平均人数达到3.19万人,增长24.44%。工业利税超千万元的企业达到15家,增加1家。 三、建筑业、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 建筑业快速发展。资质以上建筑企业43家,新增1家,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2.79亿元,增长44.3%;完成增加值3.16亿元,比上年增长46.7%;实现利税1.10亿元,增长264.5%。期末从业人员1.66万人,建筑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64815元/人。全市房屋施工面积205.83万平方米,竣工面积86.84万平方米,房屋竣工率42.2%。 固定资产投资较快增长。全社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01亿元,同比增长12.9 %,其中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完成44.36亿元,增长34.1%。在规模以上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固定资产投资30.4亿元,农村固定资产投资13.9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58.8%和0.1%。 房地产开发平稳运行。房地产开发投资4.38亿元,增长5.5%。商品房开发和竣工均出现持续增长势头。全市房屋施工面积96.3万平方米,增长49.2%;房屋竣工面积26.51万平方米,增长8.5%;商品房销售建筑面积20.8万平方米,下降6.7%。其中商品住宅销售面积19.49万平方米,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93.7%。个人购房比重继续提高,达到90.3%。 四、运输、邮电、供电 运输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市公路运输里程733公里,全市完成公路货运量2240万吨,货运周转量44886万吨公里;客运量187万人,客运周转量11227万人公里。 邮电通信事业发展显著加快。全市邮电业务总量1.71亿元,其中电信业务量1.48亿元。年末市话交换机总容量5.83万门,农话交换机总容量3.77万门。固定电话用户已达14.37万户,比上年末增加2.44万户,电话普及率为22.4部/百人;移动电话用户达12.56万户。 供电设施进一步改善,供电能力进一步增强。全市供电量59188万千瓦时,用电量57792万千瓦时。用电量中,生产用电47201万千瓦时,其中工业用电33895万千瓦时;城乡居民生活用电10591万千瓦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