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武进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0 常州市武进区统计局

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高度重视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注重项目的科技含量和农业开发示范作用,现代化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已开始启动。全年业务总收入达5.1亿元,合同利用外资4038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44万美元,自营出口400万美元。

个私经济个私经济活力凸现,规模总量不断扩大。年末全区登记注册的私营企业9514家,比上年增加2986家,注册资本115.8亿元,比上年增长93.3%;个体工商户31716户,比上年增加3435户,注册资本6.5亿元,比上年增长33.7%。

社会事业

科技以抓好企业技术创新、高新技术产业化、知识产权保护为重点,科技对经济发展的推动力度进一步增强。据测算,科学技术进步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6%,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9.5%,均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年内有77个科技项目被列入省级科技项目,20个科技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科技项目,其中7个项目被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全区有6只产品被列入2003年度国家级重点高新技术产品,43只产品被列入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产品。年内认定国家和省级高新技术企业4家;被批准省级科技进步奖4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0项;申请专利580项,专利授权430项;认定技术转让合同42项,技术转让成交额3500万元。

教育年内普通高中有4932名毕业生被各类大专院校录取,高考录取率91.8%,其中高考本科录取率达61.6%,比全省平均录取率高24个百分点;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95.1%,比上年提高1.9个百分点;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学校布局更趋合理,全区设普通中学50所,小学115所,其中高级中学和完全中学10所,职业中学3所。全区中、小学(含职中,下同)在校生15.36万人;中、小学专任教师7138人,比上学年增126人。初中和小学教师中具有大专以上学历的分别占95.9%和75.6%;高中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达93.5%,职业高中教师任职资格合格率80.2%。全区投入教育事业资金6.5亿元。年内新建和翻建教学用房竣工面积9.2万平方米,易地新建学校2所。全年共有15.5万人次接受了各类岗位和实用技术培训教育。

文化全区的文化、广播电视、新闻事业日趋繁荣。文化艺术创作、演出成绩斐然。全年有90件有武进特色的文艺作品在省级以上发表、获奖或展出,其中黄水清创作的《科学愚言1001夜》获全国第十二届“群星奖”和第三届“蒲公英奖”。武进区文化艺术节“春之戏”、“夏之歌”、“秋之舞”、“冬之画”系列活动在社会上引起极大反响,有5万余人参与活动。实施了淹城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并以此为契机,进行淹城遗址虚拟现实技术的研究。完成了对恽南田墓地和恽南田纪念馆的整修工作,对全区65处地面文物保护点和古树名木进行了调查研究工作;全年引进锡剧、越剧等3个剧种56个表演团体,演出1012场次,观众达30多万人次;区图书馆年末藏书23.7万册,图书流通21万册次,全年接待读者12万人次;《武进日报》办报质量继续提高,信息量进一步扩充,全年出版303期,总印数909万份,平均每期发行量3万份。广播电视节目丰富多彩,电台1套节目全年播音4869小时,电视台两套节目全年播出11680小时,电台、电视台共有15件作品被省级以上单位录用。全区新增有线电视用户1.8万户,累计近20万户。数字电视的发展有突破,全区新增数字电视用户1200户。广电宽带网用户不断增加。

卫生创建国家级卫生城市获得成功。年内投入防治“非典”经费1850万元,武进成为“防非”安全区。全年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设备购置资金1780万元,医疗卫生条件进一步得到改善。年末全区有医疗卫生机构38个,其中区级医院4个。拥有医疗床位2864张。有各类卫生技术人员3272人,其中执业医生1180人。年末平均每万人拥有医疗床位31张,卫生技术人员35人。进一步加强了防疫和保健工作,居民卫生保健意识增强,年内各类传染病总发病率159.9/10万,比上年下降7.5个10万分点;儿童计划免疫覆盖率达99.2%;孕产妇系统管理率达91.3%;婴、幼儿系统管理率分别为90.8%和96.1%;爱婴医院巩固成果抽查合格率达100%;全区农村初级医疗保险居民参保率达35.4%,比上年提高9.4个百分点。

体育积极实施《江苏省全民健身条例》及全民健身计划和奥运争光计划,大力推进群众体育和竞技体育相互促进、协调发展。获得江苏省第四届全民健身活动“优秀组织奖”、常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暨第四届全民健身周“优秀组织奖”、周期内(1999—2002)输送体育人才奖第二名等荣誉。成功举办了“武进杯”2003年全国象棋县级锦标赛并获得团体第四名。省女子曲棍球训练基地比赛场地主体工程基本建成。年内各级投入资金227万元新建全民健身工程(点)13个,累计已达48个,85500平方米;中小学生体育锻炼达标率为98.5%,比上年提高0.3个百分点,优秀率为30.2%,比上年提高3.1个百分点;年内承办市级以上组织的体育比赛5次,参加市以上组织的比赛1254人次,组织区级比赛27次,参赛人数达4500人次;年内获得市以上体育竞赛奖牌412枚,其中金牌200枚。

城镇建设

中心区建设中心区全年完成市政基础设施投资7.2亿元,投资额相当于前五年的总和。完成了武宜南路、夏城路、鸣新中路、鬲湖中路、常武路慢车道、大学城纵一、纵二路等7条道路的建设,新增道路面积75万平方米;实施了10条、总长24.5公里的道路路灯亮化工程,新装和改装路灯1000余套;新建了广电中路、中凉新村2座垃圾转运站;新铺设燃气管网32公里,中心区燃气管网长度累计达到246公里;淹城森林公园完成了1000亩绿化建设,栽种了10000余株全冠大树和100多个品种的下层植物。全年中心区新增绿地面积82公顷,年末绿地率达到8.7%,总投资1.5亿元的常武路十里景观大道工程已经启动;纺织产业中心、阳湖广场、淹城遗址公园入口处、公安指挥中心、广成东方大厦等一批高层和大体量建筑相继开工或完成建设;四季新城、丰乐公寓二期、芳草苑等一批档次较高的住宅小区建设进度快、销售火爆,总建筑面积达85万平方米的新城南都高档住宅区顺利开工;常州大学城一期65万平方米的建筑工程竣工交付使用,大学新村一期86幢、37.5万平方米的安置房竣工,二期18万平方米的安置房已开工建设。中心区全年完成拆迁面积170万平方米,年末建成区面积30平方公里。

小城镇建设对小城镇建设的资金、政策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小城镇建设步入良性发展轨道。年内完成各镇第五轮总体规划,在发展和强化各镇个性特色的基础上,推动“洛阳、横林、遥观”、“焦溪、郑陆、芙蓉、横山桥”等城镇群协调发展,逐步实施区域基础设施共享。年内编制了11个镇工业园区规划,876公顷详规。小城镇综合开发率达90%,竣工面积10万平方米,金苑小区等6个“十个一”精品工程建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