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天宁区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市场交易相对活跃。全年市场成交额200.14亿元,增幅达34.73%,十大重点市场实现成交额127.22亿元,增长29%,占全区市场成交额的比重达63.56%,东南陶瓷城、中凉汽摩配交易市场、路桥日用品市场成交额都超过了10亿元,金三角小商品市场成交额达28亿元,红星家俱集团有限公司成交额首次超百亿元大关,达106亿元,成为我市第二个规模总量超百亿元的企业集团。 对外贸易持续增长,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21.08亿美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自营出口17.33亿美元,增长14.89%。 [招商引资]引资渠道的拓宽为天宁经济增添了新的活力 ,全年新批合同外资25070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039.59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9.23%和25.42% ,累计实际利用外资达52610.07万美元。新批三资企业40家,其中总投资超1000万美元的大项目11个,利用外资呈现出项目规模大、外资到帐快、引资领域广、外资结构优的良好势头;服务业利用外资步伐加快,协议利用外资超过总量的50%,麦德龙超市、二个欧尚超市等一批世界500强现代服务业企业项目建设得到强力推进。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活力增强,支撑作用十分显著。全区积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着力为民营经济创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和宽松的发展环境,民营企业自主创业热情高涨,经营规模和整体实力逐年提升,成为引领地区经济持续加快增长的重要力量。民营经济对全区GDP的贡献份额达到96%,税收贡献率达到86%。新增民营企业1053家,个体工商户4324户,注册资本8.09亿元。 [开发区建设]开发区建设日新月异。东南经济开发区与外向型农业综合开发区顺利整合为天宁经济开发区,园区定位、产业布局更加明晰,园区框架全面拉开;新动力创业中心等标准厂房建设加快,建成标准厂房30万平方米;全面开展进区企业清理,搬迁企业98家,完成动迁15万平方米,园区集约水平不断提升;投入3000万元开展景观整治和环境美化工程,园区环境面貌明显改善。2006年开发区实现社会经营总收入249.75亿元, 全社会固定资产50.28亿元,其中工业投入31.95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38%、32%和18%;实现新批合同外资1929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5871万美元,自营出口37799万美元,分别占全区的77%、58%、22%。 二、社会事业 [科技]“科教兴区”战略深入实施,科技开发步伐不断加快。目前全区共有高新技术企业74家, 实现高新技术产值50.3亿元, 同比增长22.68%。全年用于研究与试验发展(R&D)经费支出占全区GDP的比重达1.2%; 申报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 ,各级科技计划项目35项,有25项项目被省、市科技部门认定,获得275万元资金支持;申请专利251件,获得授权186件。 人力资源开发取得新成绩,2006年全区共引进各类人才915人 ,其中博士1名, 硕士生4人 ,本科学历206人 ,为我区经济和社会事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人才支撑。 [教育]教育事业统筹规划,均衡发展。年末我区已形成了职校1所、中学3所、小学23所、幼儿园23所、流动儿童少年简易学校17所的教育格局。全区共拥有各类全日制学校27所,其中普通中学3所(完中2所) ,小学23所,特殊教育1所。在校学生共24562人,比上年减少825人,教职工人数1483人。其中任职教师1203人。各类幼儿园23所,在园儿童8338人,幼儿园教职工人数655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生毕业率均达到100%。教育现代化步伐加快,新创省级示范幼儿园1所,实验小学2所,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6所。完善布局调整,基础设施不断加强,课程改革力度不断加大,素质教育有新的举措,教师队伍素质整体提高。 [文化体育]群众文体活动丰富多彩。积极组织开展以天宁广场文化为主的群众性文化活动,丰富市民精神生活,2006年举办广场文化活动11场,作品《江南雨》获常州市第四届艺术节音乐舞蹈新作品大赛一等奖;新建全民健身运动点7个,在十六届省运会和特奥国际邀请赛上分别取得了2金2银和8金10银的好成绩。 [卫生]卫生事业发展扎实推进,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252个,其中医院1所,门诊部、医务室151个 ,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0个 ,村卫生室26家 ,个体诊所44家。拥有卫生技术人员493人,其中高级职称17人, 中级职称160人, 初级职称295人;拥有执业(助理)医师208人,护士(师)160人。全年孕产妇死亡率为0,婴儿死亡率3.88‰, 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7.08%,妇女病普查率91.02%,儿童“五苗”覆盖率99.9%以上。农村卫生服务条件改善, 2006年天宁区农村自来水普及率100%, 全区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人数达37972人, 参保率为98.5%。 [社会保障与救助]社会保障工作再创新业绩。全区参保企业总数达5258家,比上年同期净增676家;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6.9万人,年内净增参保人员10084人;城镇职工医疗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拓展,全年净参保人数12383人,累计达63852万人,比上年增长24%。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工作继续推进, 筹集8970万元,采用保障、保养相结合的方式,解决了16464名被征地农民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筹集9758万元,2263名小集体退养人员退养金全部纳入市社保代发。 社会救助积极开展,在全市率先实现城乡低保标准并轨,全年共发放保障金1122.66万元,定期社会救济对象2515户5392人;广泛开展“慈善一日捐”活动,为困难群众发放善款313万元;年末拥有收养类单位17个,床位数815张,在院人数506人。13个法律援助中心(站),共义务接听法律咨询电话750人次,受理援助案件130件,结案121件,接受来访人数348人次。 [社区建设]全区社区居委会62个,社区居委会成员人数299人,其中女性230人;村委会39个,村委会成员人数143人,其中女性48人。社区建设不断深化, 社区信息平台建设全面完成,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启动试行,成立全省首家新市民自治组织,2个社区被评为市级四星级社区,7社区被评为市级三星级社区。 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继续加强, 低生育水平得到巩固。2006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72021人,总户数129967户, 出生人口2590人,出生率6.88‰,死亡人口1864人,死亡率4.95‰,人口自然增长率1.93‰,男女性别比101:100,计划生育率达99.81%,独生子女率为75.55%。天宁区相继被命名为“江苏省‘十五’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示范区”、“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