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天宁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私营经济]个私经济发展迅猛,2003年末,全区共有各类私营企业和个体工商户 17679 户,注册资金达306000 万元,年内新增私营企业1712家,个体工商户4045户,注册资本10.3亿元,分别增长39. 4%、20%、66%,个私经济发展活力日益增强,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亮点。 [开发区建设]开发区建设成效显著,完成拆迁15万方米,平整土地3000多亩,高起点、高标准建设了华阳路、紫阳路、广源路等园区道路和热电厂、污水处理厂、工业用水厂等配套设施,园区整体形象、开发功能快速提升,投资吸引力进一步增强。全区园区共引进企业201家,新增注册资本10.5亿元;新批外资项目22个,完成协议利用外资1.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新口径)5322万美元,分别占全区总量的51%、78.6%、81.9%。 二、社会事业 [科技]进一步实施“科教兴区战略”,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继续提高。2003年新增高新技术企业2家,高新技术产品3只,国家重点新产品1只,申报各类省级以上工业科技项目19项,申报火炬计划6项,有7家企业获省、市科技进步奖;申请专利79项,授权43项,争取上级经费198万元。到目前为止,全区现有高新技术企业11家,省高新技术产品31只,民营科技企业23家,中小企业技术创新试点企业4家,市制造业信息化试点企业6家,农业科技示范园区1家,江苏省双密型企业1家,共组织实施省级以上科技计划39项,其中:国家重点产品17只,省火炬计划项目18项,国家火炬计划项目1项,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项目3项,争取国家中小企业创新基金经费267万元,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25.45%,科技对工农业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达44%和56.37%以上。重视对全区科技工作人员进行知识培训和知识更新,加强科技队伍培训,举办了形式多样的科技讲座和培训,受训人数达200余人。 人才资源开发取得了新进展。2003年全区共引进各类人才641人,其中本科学历161人,大专学历383人,中专97人,全区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建设,提高整体办学水平。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全日制学校40 所,在校学生 25393人,比上年增长6.87 %,其中普通中学 3所,职业中学1所,小学35所,特殊教育1所,各类学校教职工人数1560 人,学龄儿童入学率、小学生毕业升学率均达100%;各类幼儿园21 所,在幼儿园儿童8129人,幼儿园教职工人数542人。2003年区政府加大了教育设施投入和布局调整力度,新建、改建7所小学,4所学校、幼儿园通过省级考评,中小学校园网全部建成,高中升学率、职高就业率均在90%以上,教育整体水平明显提升。 [文化体育]全面启动“文化名区”战略,广泛开展群众性文化体育活动,全区共组织专场文娱演出160场,参与观众人数达1万人次,举办区美术书法摄影展。加大群众性体育工作力度,积极开展全民健身周活动,逐步完善三级体育指导员培训,全年新建11个省级全民健身点,组织了区全民健身秧歌比赛,雕庄代表队代表我区参加全国健身秧歌比赛,在今年举行的常州市第十二届运动会上,我区运动员奋力拚搏,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小学组共获得34块金牌,排名第三,总分,名列第二的好成绩。 [卫生]卫生事业成绩显著,疾病预防能力得到加强。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机构282个,其中二级医院2所,乡镇卫生院3所,营利性医疗机构53家,工矿企事业医疗机构154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 13个,村卫生室38个,个体诊所53个,乡卫生院外设门诊13个。拥有卫生技术人员1472人,其中医生967人,护师、护士505人。区疾病控制中心和卫生监督所挂牌成立,健康教育、农村初保和妇幼保健工作扎实推进,社区卫生服务事业取得新的进展,医疗服务和专科医疗水平有了较大提高。成功阻击“非典”,保证了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安全,应对公共卫生突发事件的能力不断增强。 [社会福利与救助]福利事业不断加强,弱势群体受到关注。全区拥有老年公寓15所,占地面积19328平方米,建筑面积12000平方米,有床位647张,收养老人414人;全区现有五保供养老人32人,其中入院供养31人,入院率达97%,全区有城镇低保对象1495户、3259人,新增577户、1310人,累计发放低保补助金 403.3万元;有农村低保对象129户、305人,新增56户、165人累计发放低保金 20.5万元。2003年全区共募捐现金56.3万元,募集衣被10281件, 支援灾区。全年新办福利企业2个,新安置183名残疾人就业。区法律援助中心(站) 12个,共接受法律咨询人数386人次,受理援助案件120件,比上年增长率15%。 [社区建设]积极推进社区资源整合,社区居委会由85个调整为58个,圆满完成了全区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社区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 社区居委会干部平均年龄42岁,高中以上文化程度达90%以上, 社区全部建立了党的基层组织, 社区居民的知情权、决策权、管理权、监督权得到更进一步的体现。全年共投资1220万元完成10个重点社区基础设施项目,社区服务功能不断提升。 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人口继续保持低速增长,2003年,全区出生人口为2654 人,出生率为7.07‰,死亡人口1961人,死亡率5.21‰,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6‰,计划生育率保持100%,区计生协会荣获全国计划生育协会先进集体称号。年末全区总户数123296户,户籍人口375303人,同比增长1.18%,净增人口4389人。 [就业]就业再就业工作取得明显成绩。2003年全区共提供就业岗位13309万个,就业安置13321人,净增就业人数17229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8628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再就业培训2.85万人,重点援助“4050”人员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实现再就业13295人,超额完成常州市政府今年下达的“4050”双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援助目标任务。 [社会保障]社会保障工作有了新突破。全年养老保险扩面11773人,完成扩面目标的118%;医疗保险扩面6573人,清理历年欠费89万元,清理乡镇企业补缴欠费1432万元,征缴养老保险费15195万元,累计为全区7170名退休人员发放养老金5260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金收缴率、下拨率均达100%,保证了社会的一方平安。截止12月,全区参保单位1020户,参保人员28550人。 [人民生活]居民收入继续增长,生活水平逐步提高。全区城镇以上在岗职工平均工资13606元,比上年增长11%,农村居民人均收入6608元,增长8.84%,高于全市0.84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