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常州市钟楼区统计局 2008年2月28日 2007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关键之年,也是上届政府任期的最后一年。一年来,全区上下坚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按照“又好又快,好中求快”的总体要求,以“加快项目建设年”、“科技创新推进年”、“社区建设深化年”、“环境建设提升年”、“机关作风效能年”为载体,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确定的工作思路和工作目标,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区国民经济保持了“又好又快”发展态势,全面实现了“三年再翻番”目标,社会事业欣欣向荣,和谐观念深入人心,城区面貌焕然一新,人民生活幸福指数不断提升,取得了国民经济和社会事业的持续发展。 一、经济发展 【经济总量】经济总量取得突破,竞争实力快速提升。2007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GDP)突破100亿元大关,达到100.5亿元,同比增长25.2%,增幅高于全市平均9.6个百分点。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0.15亿元,同比下降25%;第二产业增加值52.35亿元,同比增长24.3%;第三产业增加值48.00亿元,同比增长26.3%。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0.25:52.43:47.32调整为0.15:52.09:47.76。二、三产业比重达99.85%,比上年提高0.1个百分点,其中: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比去年提高0.44个百分点。服务业继续保持了较快发展速度,对经济总量的贡献份额不断提升,对全区地区生产总值的贡献率达49.50%,比去年提升了1个百分点。财政收入持续增长,全年实现财政收入284986万元,同比增长29.80%,其中:地方一般预算收入150212万元,同比增长30.67%。财政总支出89846万元,同比增长31.45%,其中:一般预算支出87357万元,同比增长36.77%。财政收入与GDP之比为28.4%,与去年持平。 【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建设好中求快,有效投入又有增加。全区以“加快项目建设年”为契机,深入开展第五个项目推进年活动,不断加大对重点项目的督查力度,坚持把项目建设作为立区之本,突出抓项目促要素集聚,引项目促功能提升,建项目促产业升级,为推动全区经济保持高速度、高质量的持续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2007年,全区开工建设项目432个,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23.48亿元,同比增长25.4%。其中:工业项目302个,完成工业投入32.45亿元。服务业投资呈现高速增长态势,服务业项目130个,完成投资21.92亿元,同比增长257.92%。高新技术产业投资增长势头迅猛,完成投资12.06亿元,同比增长128.32%。全年136个重点项目,完成投资99.56亿元,占全社会投资总额的比重达80.6%,同比上升6.1个百分点。 【农业】农业生产逐步淡出,都市农业健康发展。近几年来,全区农村不断向现代化城区迈进,农业加快向都市农业、生态农业、品牌农业转移,在农业生产面积逐步缩小的同时积极谋求都市农业的发展,取得了积极成效。2007年,粮食作物总产量796吨,同比下降29.31%,农业总产值4755万元(现行价),同比下降22.82%。 农业企业都市化特色鲜明。以五星禾绿蔬菜公司、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红梅乳业有限公司、钟新农业生态有限公司、鑫灿食品公司等企业为代表的都市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尤其是五星禾绿蔬菜公司生产的无公害豆芽菜填补了常州市的空白;凌家塘市场发展有限公司以市场为导向,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全年成交额达102.53亿元,同比增长19.8%,成交额居全国同行第三位;红梅乳业有限公司全年生产鲜奶9203吨;钟新农业生态有限公司与南京农大开展“产学研”合作,共同研究新闸萝卜干的生产工艺。加快实施农产品标准化建设,食品质量不断提高,全区拥有无公害农产品1只,无公害农产品基地1个,通过国家、省部级认证的绿色食品2只,市确认的名优农产品6只。 【水利建设】大力兴修水利设施,增强防汛抗旱能力。全年投入资金7300万元,对8个项目、11条河浜进行了水环境整治。主要有徐家浜和盛家浜整治工程、西十字埋管填没工程、会馆浜和高家浜整治工程、海石口综合整治工程、小仓浜和皇粮浜河道整治工程、双沟河整治工程、北童子河整治工程、童子河北段整治工程;此外,对2006年8条河道的水环境整治进行了扫尾工作;另投入600万元对后塘河、后塘河东段、西涵洞河配套实施了绿化工程,绿化总面积7.9万平方米;投入63万元,对后塘河东段、西涵洞河支浜实施了清淤,清淤总长度3027米。加强防汛抢险救灾工作,全区遭受了2次严重洪灾,洪灾期间共投入抢险2900人次,清除阻水障碍176处,控制险情20处,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和生命安全。 【工业】工业经济快速发展,主导地位日趋稳固。2007年,工业产销又有新突破,双双越过400亿大关,完成工业总产值424.76亿元,同比增长27.4%;工业增加值51.35亿元,同比增长24.2%。工业重化现象明显,在全部工业中,轻工业产值为104.36亿元,同比增长12.3%,重工业产值为320.40亿元,同比增长43.2%,轻、重工业的之比为24.57:75.43,重工业比重较上年提高了4.77个百分点。工业经济对全区经济增长的贡献份额继续保持在50%以上,主导地位日趋稳固。 产销衔接良好,效益、质量明显提高。2007年,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419.26亿元,同比增长28.2%,产销率达98.71%。实现利税26.16亿元,同比增长38.3%;利润15.75亿元,同比增长36.3%,效益增幅快于产销增幅。销售利税率、销售利润率分别为6.24%和3.76%,比上年提高0.56和0.24个百分点。 规模效应又有改善,支撑作用继续增强。2007年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50家,完成工业总产值349.57亿元,同比增长40.62%;实现工业产品销售收入347.5亿元,同比增长39.24%;实现利税总额21.45亿元,同比增长52.11%;利润总额13.13亿元,同比增长52.56%。产值、销售、利税和利润增幅均列全市第一,产值增幅高于全市平均增幅13.7个百分点,占全市的比重达到8.22%,比上年末提升1.15个百分点。规模工业产值占全部工业的比重由去年的73.60%提升到82.30%,上升8.7个百分点。亿元企业又有增加,企业规模不断壮大。销售超亿元企业达76家,比上年净增24家。其中:20亿元以上企业1家,10亿元至20亿元企业3家。76家超亿元企业对全区工业经济的支撑作用明显提升,实现销售收入、利税总额和利润总额分别为227.61亿元、13.36亿元和8.71亿元,占全部工业总量的54.29%、51.07%和55.30%,比上年分别提高13.59、14.83和16.88个百分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