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2007年,全区人才总量达3.01万人,其中:专业技术人才1.49万人,高、中级职称人才0.51万人,大专以上学历人才1.01万人。 【教育】基础教育不断巩固,教育资源日益优化。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扎实推进素质教育,进一步巩固和强化各级各类教育的发展优势,为全面实现区域教育现代化,力争“两个率先”打下扎实基础。2007年年末,我区拥有各类教育机构55个。其中,社区教育培训机构1个,中学3所,小学23所,学前教育机构23个,简易学校5所。在校中小学生22390名,在园幼儿8980名。学前三年教育入学率99%,小学入学率、毕业率、初中毕业率均达100%。 2007年,全区投入2900万元资金,完成了觅渡桥小学、勤业小学、花园二小的扩建工程,对新闸中心小学、东方小学、荆川小学、芦墅小学的校舍进行全面改造。通过改造,全区新增校舍面积30000多平方米。全区创成省优质幼儿园9所,省实验小学1所,省绿色学校2所,市示范图书馆2所。 名师建设硕果累累,与华师大合作开办的首届“研究生课程班”所有学员顺利结业;新基础教育研究推进扎实、有序;优秀教师群体建设得到加强,目前,全区有特级教师2名,特级教师后备人才7名,市学科带头人34名,市骨干教师71名。全区各校三年主动发展规划全面步入实施阶段,学校办学自主权得以放大。 2007年,钟楼区先后获得了省“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先进区,省“师资队伍建设”先进区,省“规范教育收费示范区”,省“关心下一代工作”先进集体,省“国民体质检测”先进单位,省“教海探航”征文优秀组织奖等荣誉称号。 【文化体育】文化事业欣欣向荣,体育事业蓬勃发展。2007年,围绕构建和谐社区,以“群众文化向基层延伸,向社区延伸”为抓手,开展了一系列公益性文体活动,社区文化建设工作也取得可喜成绩。截止2007年底,全区拥有129个全民健身点,其中国家级全民健身点5个,省级全民健身苑60个,健身点152个,群众文体团队285支,其中23支被常州市委宣传部、市文化局、市文联命名为优秀文体团队。组织社区优秀文体团队到社区广场、学校、企业进行巡回展演5场。中央新闻媒体来常采访健身家庭活动,我区组织7户家庭和3户全国群众体育先进个人和家庭进行现场采访和拍摄。成功举行钟楼区第三届艺术节系列活动,以“红色旋律、蓝色畅想、绿色音符”为主题,共组织7场文艺演出。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中,“乱针绣”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大麻糕、萝卜干申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卫生】卫生体系基础巩固,医疗服务质量提升。2007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卫生机构93个,其中:医院1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77张;医疗机构总人数1008人,其中:技术人员745人。公共卫生体系进一步优化,办公条件进一步提高,公共卫生信息网络体系和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建设步伐加快。继续深化医院管理年活动,引导医疗机构依法执业,规范操作,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开展了学校卫生专项检查,对辖区内80所学校进行了2次专项检查,共出动150人次,有15所幼儿园、6所小学、3所中学、1所技校已被评为A级信誉度单位。“五小行业”专项整治工作强势推进,年度考评获全市第一。全年新发“五小行业”卫生许可证3744户,换发卫生许可证1565户,办理健康证20898张。 公共卫生事业不断推进,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新生儿建卡建证率为100%。五苗覆盖率每季度检查一次,共查儿童509名,建卡建证率均为100%,五苗覆盖符合496名,符合率97.44%。孕产妇保健覆盖率为100%,孕产妇系统管理率96.75%,5岁以下婴儿死亡率6.12‰,新生儿疾病筛查率99.21%。投入近18万元,为辖区内450对青年进行免费婚检,为2241名本地居民及外来低收入人员免费进行妇女病普查,为180人免费开展了计划生育手术。全年举办健康知识讲座320多场,18000余人次参加听课。 各种创建活动成果喜人。新创省卫生先进单位1个、市卫生模范1个、市卫生先进单位5个、市卫生社区居委会2个、市无吸烟单位5个。全区重点扶持和培育中医特色专科,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加强中医药管理,成功创建了全国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 【社会保障】社保体系日趋完善,覆盖范围明显扩大。2007年,全区养老保险扩面净增7404人,医疗保险扩面净增6937人,分别完成市年度目标的123.4%和126.1%。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保人数为43071人,参保率达100%,共筹集资金559.92万元。 【社会福利救济】福利事业推进有力,救助能力不断增强。继续巩固和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区现有城市低保对象3101户,6293人,月发保障金128万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424万元。对城市“三无”对象27人、农村五保对象43人的供养经费均纳入财政预算。慈善捐助工作得到加强。2007年10月底成立了常州市慈善总会钟楼区分会,全区共募集慈善款58万元和企业认捐2670万元,受益人数达3000余人。救济工作继续加强,筹措资金130万元,解决6000多户特困家庭过年生活困难;残疾人工作成效明显,被命名为“全国残疾人基层组织规范化建设达标区”和“全国残疾人社区康复先进区”。 【社区建设】社区建设成效明显,管理与理论水平不断提高。以“社区建设深化年”为平台,以项目化管理、工程化推进、目标化管理为抓手,社区建设“八大课题调研”取得显著成效;社区民间组织培育和发展工作成效明显,全区已成立社区民间组织175个,并被评为“江苏省民间组织管理先进集体”;不断完善社区服务公共平台建设,总投资5500万元,总建筑面积14800平方米的钟楼区社区建设指导中心全面竣工。西林和北港街道社区服务中心投入使用;以社区信息化管理为重点,市、区、街、居四级联网的“数字社区”建设初见成效,办公自动化进程明显加快。星级社区创建工作力度加大,共创建区级五星级社区2个、四星级社区6个、三星级社区27个。创区和谐社区示范单位22个。创市五星级社区1个,市四星级社区8个,市三星级社区9个。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得到加强,素质不断提高,100%持证上岗,大专以上文化程度占社区干部总数的45.7%;精神文明建设有力推进,学习型组织建设不断深化。 三、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生育水平保持低位,生育质量不断提高。深入开展便民维权活动,扎实实施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和独生子女死亡伤残家庭扶助制度;继续推进人口出生缺陷社会化干预工程,提升计划生育优质服务水平;大力开展“中国人口早期教育暨独生子女培养示范区”项目,实行“早教服务进社区,优育技能入家门”战略,打造出多个特色型的社区“亲子园”。2007年末,全区户籍人口34.72万人,常住人口47.51万人,全年出生婴儿2164人,出生率5.05‰,人口自然增长率0.39‰,出生婴儿性别比为100,计划生育率达99.6%,优质服务率93%,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率85%。区计划生育协会荣获“全国计生协会先进集体”称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