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2007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0 常州市钟楼区统计局

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又好又快。2007年,规模工业高新技术产业企业135家,完成总产值150.47亿元,同比增长50.37%,高于全区规模工业增幅9.75个百分点,占规模工业总量的比重为43.04%,比去年提升12.07个百分点。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幅列全市第二,高于全市平均增幅20.11个百分点,对规模工业的贡献率达67.18%。实现销售收入148.28亿元,实现利税总额9.28亿元,利润总额5.95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9.66%、64.56%和68.98%,高于规模工业增幅10.42、12.45和16.42个百分点。

【服务业】第三产业发展壮大,消费市场稳中趋旺。2007年,全区服务业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因地制宜,扬长避短,走错位竞争、差别发展之路,充分挖掘内在潜力,积极培育消费市场,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南大街商业步行街经营势头良好;莱蒙都会国际商业街区逐步开街营业;凯纳商务广场建设进展顺利;钟楼区服务外包集聚区、凌家塘现代物流集聚区发展规划分别通过了专家论证。2007年,全区实现商业营业额229.98亿元,同比增长27.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5.40亿元,同比增长26.40%。营业收入超亿元的商贸企业达35家,超10亿元企业2家,江苏省烟草公司常州分公司和江苏沙兴钢材销售有限公司的营业收入分别达28.22亿元、11.39亿元。

市场改造升级加快,成交额继续上升。根据市政府提出的菜市场提升改造总体要求,全区加大了对辖区内菜市场的提升改造力度,2007年提升改造菜市场13个,其中内部提升7个,原址改造6个。重点市场带动作用明显,全年重点市场成交额132.48亿元,同比增长20.6%。

对外贸易成效明显,自营出口又创新高。全年完成自营出口10.6亿美元,同比增长21%,占全市的比重达10.77%,比去年提升1.5个百分点。

【招商引资】利用外资后发争先,投资结构更趋优化。2007年,全区上下克服诸多不利因素,克难求进,创新方法,坚持以开放促发展,以发展优开放,积极依托国际、国内两个市场,创环境造氛围,搭平台建载体,强队伍抢商机,全面扩大利用外资、民资,千方百计狠抓有效投入,实现了宽领域、高层次的多方合作,利用外资后发争先。全年新批注册外资44710.91万美元,同比增长73.3%,实际到帐外资15041.43万美元,同比增长50.3%。全年新批项目32个,增资项目23个,其中:新批注册资本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3个,新批外资28257万美元,到帐外资8699万美元。从外资到帐情况看,44个工业项目到帐外资5952万美元,18个服务业项目到帐外资9090万美元,分别占总量的39.57%和60.43%。

【房地产】房地产开发快速增长,市场需求有所趋缓。2007年,房地产开发态势良好,开发项目达44个,比去年增加21个,完成投资62.77亿元,同比增长47.04%;商品房开工面积349.18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2.38%;商品房销售总额33.31万元,同比下降4.17%。年内竣工鹏欣丽都、天禧星园等8个项目61.5万平方米商品房,在建嘉宏盛世、翡翠湾等30个项目181万平方米。在建梧桐苑、运河花苑、新闸花苑等7个安置小区53万平方米,年内竣工48万平方米。

【民营经济】民营经济蓬勃发展,贡献份额保持稳定。在各种政策鼓励、部门扶持、社会支持的大环境中,个人自主创业意识不断增强,促使全区民营经济继续保持平稳的发展势头。2007年,全区新增私营企业1068家、个体工商3665户,累计注册资金4.61亿元,增加从业人员10641人。民营工业完成工业总产值322.47亿元,比重达到75.92%。

【开发区建设】生态魅力充分展现,开发建设硕果累累。钟楼经济开发区经过5年的建设,现已成为全区开放开发先行区、改革创新示范区、高新技术集聚区、和谐生态展示区,辐射带动作用十分明显。2007年,钟楼经济开发区创建成为全省首家生态工业园,为开发区可持续发展和提高竞争力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和平台。园区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3.23亿元,同比增长36.7%;完成综合营销收入184.28亿元,同比增长24.3%;工业销售收入132.11亿元,同比增长40.6%;全年新批16家外资企业,新批注册外资19820.96万美元,其中:工业项目13个,房地产商业项目3个,投资在1000万美元以上的项目10个。实际到帐外资9368.53万美元,同比增长17.1%;固定资产投资62.77亿元,同比增长38.6%;工业投入20.1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71928万元,同比增长33.6%。

二、社会事业

【科技】科技事业发展迅猛,创新活力不断彰显。通过“全国科技进步县、市(区)考核”,并被评为“全省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区)”。全区完成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50.47亿元,同比增长50.37%。新批“江苏省高新技术产品”56只;赛迪电气、基腾电气、三维技术成套等37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

科技项目扶持力度进一步加大。以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为依托的常州市矿用机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正式挂牌;常州市新能源吻合器总厂有限公司的“一次性使用管型消化道吻合器中试开发”等4个项目被列入江苏省创新基金计划;常州市明景电子有限公司的“一体化智能高速云台摄象机”等5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和省“火炬计划”;常州科研试制中心有限公司的“防爆无轨胶轮运输车”和常州兆隆合成材料有限公司的“PET聚酯复合材料”被列入江苏省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分别获950万元和700万元无偿资助。2007年,全区企业申报各级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60余项,累计争取上级科技经费2415万元,技术开发费应享受税额3780万元,实际税前抵扣1270万元。

知识产权工作成绩突出。2007年,全区申请专利611件,授权332件,同比分别增长51.9%和48.2%。全年进行各类知识产权培训达600余人次,五星街道被评为“常州市专利示范乡镇(街道)”,开发区、新闸街道、永红街道成为市第二批“专利试点乡镇(街道)。

创新创业平台建设加快。钟楼区高新技术创业服务中心正式被省科技厅批准为省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多家专业孵化器、企业孵化器开始建设。

产学研活动不断深入。钟楼区政府与中科院广州能源所共建“钟楼生态节能建筑及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共同研究推进现代都市农业发展进程;与“四地四校六所”和中科院、清华大学、北京地区部分科研院所的对接等大型产学研活动累计达成合作意向超过70项。在“2007中国常州先进制造技术成果展示洽谈会”期间,全区有10个项目签约,协议金额(技术开发费)1650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