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钟楼区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10 常州市钟楼区统计局

【开发区建设】基础设施建设强力推进,开发开放成效明显。高起点、高标准建成了一批道路及配套设施,新建道路15.4公里、农民公寓50万平方米、标准厂房12.5万平方米。项目建设进展顺利,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79亿元,其中工业投入4.2亿元,进区项目达151个,开工项目80个,竣工项目20个。业务总收入21.87亿元,实现财政收入5895万元,协议利用外资1.31亿美元,实际利用外资3858万美元,泰日合作工业园、韩国工业园、申达工业园“三园”奠基开工,新材料、精密机械、电子信息三大产业特色日趋凸现。

社会事业

【科技】科技事业不断进步,创新能力逐步增强。2003年启动实施区级以上各类科技项目48项,其中市级以上项目28家,争取上级各类科技经费200万元,新增省级高新技术企业2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7只,至今全区省级高新技术企业总数达8家,省级高新技术产品21只;新增省级民营科技企业1家,全区共有民营科技企业18家;引进国内外科技成果15项,新增国家级重点新产品2只,全区国家级新产品达到10只;承担国家、省火炬计划2项,通过国家、省级火炬计划验收2项;组建市级工程技术中心(常州乳业工程技术中心)1家,签订重大产学研项目15项,技术贸易额达2100万元;申请专利123件,授权97件。常州市光辉变压器厂等10家企业法人代表与职工签订了知识产权保护合同。2003年,举办科普讲座3场次,300余人接受了培训。召开了区科协第二次代表大会。2003年,我区被命名为“江苏省科普示范城区”。

技术市场十分活跃,人才队伍不断壮大。2003年全区吸收引进各类大中专毕业生188人,其中研究生1人,本科生45人,大专生103人,中专生39人。到2003年末,全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06万人,高、中级专业技术人员的比重分别达到3%和37.8%。

【教育】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现代化水平继续提高。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区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小学入学率均为100%;名校建设不断推进,怀德苑小学、花园小学顺利通过省实验小学验收;教育信息化建设进程加快,全区63%的学校实现宽带接入,30%的学校建成标准校园网,学生拥有计算机为12人/台;师资队伍建设得到加强,与华师大联合启动培养“名师”工程,教师学历高移工作继续提高,幼儿教师、小学教师大专率分别达到68%和72%,名列全省前茅。一批教学能手、教坛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和特级教师后备人才不断涌现。

【文化体育】文化艺术事业蓬勃发展,精神文明建设得到加强。2003年,成功举办了首届钟楼文化艺术节暨开发区成立一周年庆典活动,文艺创作取得新的成绩,《大学生还乡》等4项作品在市级比赛中获奖,怀德苑、西横街小学获“新苗杯”全国少儿舞蹈大赛表演金、银、铜奖。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发展,新增国家级全民健身工程1处,全民健身苑17处,居民社区健身苑拥有率达55.7%。竞技体育成绩斐然,体教结合成绩显著,2003年获市体育人才输送第一名。

【卫生】卫生事业成效明显,疾病防治工作得到加强。2003年末,全区有各类医疗机构192个,其中二级医院1所、乡镇卫生院5所、营利性医疗机构2家、工矿企事业医疗机构92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个、社区卫生服务站16个、村卫生室31个、个体诊所25个、乡卫生院外设门诊14个。非典防治取得阶段性重大胜利。强化社区卫生服务和农村卫生、农村动物防疫检疫工作,动物防疫检疫率达100%。传染病防治、食品卫生、公共场所卫生得到进一步加强,卫生服务水平整体提高,荣获“常州市农村中医工作先进区”,新闸镇被命名为“江苏省卫生镇”。征兵体检连续18年无质量退兵,获“全国牙防先进区“称号。

【社会福利】福利事业继续加强,救助能力明显提高。全区拥有敬老院5所,占地面积15778平方米,建筑面积7000平方米,有床位188张,收养老人115人。全区现有五保供养老人53人,其中入院供养51人,分散供养2人,入院率达96%,人均供养标准达4307元。全区有城镇低保对象1234户、2565人,累计发放低保补助金353万元,有农村低保对象86户、174人,累计发放低保补助金10.8万元。救灾救济工作继续增强,2003年全区共募捐40余万元,接收捐赠物资3万余元,支援灾区和盐城响水县。

【社区建设】社区建设力度加大,取得新的成果。有效整合了社区资源,将社区居委会由58个调整为54个;圆满完成了全区第二届社区居委会换届选举工作,新一届社区干部整体素质进一步提高,党员占42.3%,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占65.3%,平均年龄为43.7岁;完善社区自治,着力为社区减负,社区台帐得到有效撤并;加强理论研究,成立了全省第一个区级社区理论研究会,18个社区被市评为学习型社区;社区基础设施得到进一步改善,南大街老年活动中心全面建成并开放,西三村社区办公及服务用房面积达1800平方米,机一、清五等社区的用房也都在500平方米以上;志愿者活动蓬勃开展,注册志愿者占到总人口的10%,钟楼区志愿者协会被评为全国社区志愿者先进单位;残疾人事业迅速发展,被评为“全国社区残疾人工作示范区”。积极开展村民自治模范单位创建,5个乡镇被评为村民自治模范乡镇,41个村委会被评为村民自治模范村,创建率达100%;41个村全部增挂社区居委会牌子。

人口与人民生活

【人口】人口保持低速增长,计划生育成果得到提高。2003年,全区出生人口为1269人,出生率为3.22‰,死亡率为3.6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44‰,计划生育率为99.8%,年末全区户籍总人口为349473人,同比增长1.9%,净增6548人。

【就业】就业安置力度加大,技能培训得到加强。全年新增再就业岗位9100个,对全区3218名“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实施了再就业援助。采取多种形式,为3250名下岗失业人员举办了再就业培训。年末,600名“4050”和双下岗失业人员、100名持再就业优惠证人员与钟楼区“中达人力资源服务中心”签订了协议,享受政府优惠政策。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8%以内。

【社会保障】保障体系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险覆盖面不断扩大。建立健全了区、街道(镇)、社区三级劳动保障服务机构。2003年末,全区共有参保企业1000户,当年新增339户;共有参保职工达2万余人,养老金按时足额发放,发放率达100%。2003年,全区共有参保机关事业单位118个,共有参保人数为2370人,退休人数为1190人。全年应收统筹基金961万元,征缴率为100%,全区全年有51个单位需拨付养老金1595万元,支付率100%。新增社保扩面7500人,净增3300人。新增医保扩面28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