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市大同区200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10 大庆市大同区统计局

2005年,在区委区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经过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使国民经济呈现高增长、高效益、平衡健康的发展势头,全面完成了”十五“计划的主要目标和任务,为”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综合方面

国民经济出现平衡较快增长。2005年实现全区生产总值(GDP)174957万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25.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477万元,增长17.2%;第二产业79842万元,增长33.8%;第三产业47638万元,增长21.7%。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分别为27.1%、45.6%、27.3%。

三次产业结构协调发展,产业结构调整取得初步成效。三次产业结构由”九五“期末的30.4:42.1:27.5调整到”十五“期末的27.1:45.6:27.3,第二产业提高了3.5个百分点。

市场物价增幅比较平衡。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3%,农产品生产价格上涨8.7%,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价格与上年基本持平。

本级财政收入11117万元,同比增长3%,比2000年年均增长1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6.5亿元,同比增长12.1%。

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幅度连续两年保持在35%以上,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2亿元,比上年增长35.8%;其中:基本建设投资4.8亿元,更新改造0.4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2.6%、102.5%。

二、农业方面

粮食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全年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为38765公顷,比上年增加619公顷增长1.6%;经济作物种植18351公顷,比上年减少726公顷;饲料作物种植372公顷。

粮食产量达到249120吨,是”十五“期间总产单产最高的水平,同比增长54.0%,平均单产428公斤/亩。

2005年主要农产品播种面积与产量(公顷、吨)

名称 面积 同比增长 产量 同比增长

粮食 38765 1.6 249120 54.0

其中:玉米 26330 -2.2 198632 47.4

高粱 5712 39.2 38238 98.1

谷子 1153 6.0 2409 58.4

大豆 1037 0.8 1845 44.9

油料 4456 -9.4 6820 -17.2

其中:芝麻 1827 -14.0 1301 -51.5

花生 2159 -8.4 4877 -2.9

甜菜 2343 48.8 55705 67.3

药材 2066 -15.6 5586 3.8

蔬菜(含菜用瓜) 4032 -13.4 210315 6.9

瓜果 2567 35.2 73142 -11.8

全区第一产业实现产值8.7亿元,增加值4.7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16.4%;其中: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业服务业分别实现增加值31190万元、1157万元、13139万元、1447万元、544万元,分别同比增长38.0%、-21.7%、-13.1%、33.6%、5.0%;农村合作经济总收入9.5亿元,同比增长10.5%。

农民人均纯收入3100元,同比增长9.5%,是”九五“期末的4.3倍,是”十五“开年的2.6倍。

年末大牲畜存栏24368头,同比减少7.0%;其中:黄牛存栏12484头,奶牛9235头,同比分别增长-4.6%、5.5%;猪发展21万头,同比增长31.7%;羊发展15万只,同比减少13.4%;家禽发展274万只,同比增加18.2%,其中大鹅124万只,同比增长31.8%;禽蛋产量5256吨,同比增长9.9%;牛奶3.1万吨,同比增长19.9%;畜禽肉产量达到19.2万吨,同比增长10.5%。

三、工业和建筑业方面

实现产值31.9亿元,增加值7.9亿元,同比增长28.7%、33.8%。其中:2005年全口径工业实现产值28.7亿元,增加值7.1亿元,同比分别增长34.9%、34.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增加值实现22亿元、5.4亿元,分别增长43.5%、43%;工业利税实现1.8亿元,同比增长15.6%。

建筑业生产与效益渐好。全年建筑业企业实现产值32783万元,同比增长24.4%;建筑业增加值实现9007万元,同比增长27.9万元。具有资质等级的限上建筑企业实现产值2.86亿元,其中建筑工程1.29亿元,安装工程0.8亿元,其他工程0.77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5.3万平方米、期末从业人员4312人、利润总额547万元、资产总计2.67亿元,分别同比增长130%、7.1%、3.2%、6%。

四、城乡居民生活及社会事业方面

外贸出口产值大幅增长。全年出口产值60.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2.12%;批零贸易额实现1.8亿元,同比增长27.17%;餐饮业零售额实现1.1亿元,同比增长27.99%。

消费品市场稳步扩大。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亿元,同比增长26.1%;市场交易额13亿元,同比增长33.3%。

交通运输邮电业增长强劲。实现增加值5362万元,同比增长15.2%;铺设通乡、通村路135公里。完成邮电业务总量740万元,比上年增长15%,全区固定电话总量达4万部,同比增长8%,每百户拥有47部;移动电话用户4.3万部,新增2000户,同比增长4.9%,每百人拥有17.4部。

”十五“期间货运量、客运量(万吨、万人)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货运量 28 38 41 48 51

客运量 20 44 46 49 50

居民储蓄存款节节攀升。年末居民储蓄存款余额12.7亿元,同比增长3.8%;人均存款余额5142元,比”九五“期末净增5.6亿元,人均净增2267元。

文化卫生事业不断向前推进,居民文化生活多样化。居民楼区纳入物业管理,并安装健身器材,组织春节大秧歌汇演、元宵节彩灯展、举办消夏文化系列活动、篮球、乒乓球比赛。

卫生系统机构数19个,床位数565个,卫生技术人员数564人,全年总诊疗人数28.1万/人次,其中:门诊25.1万/人次。

教育事业成绩喜人。年末有在校学生30516人,其中:小学生13406人,初中生13730人,高中生3380(含职高)人。教师2618人,其中高级职称232人、中级职称的1027人。

据抽样调查资料显示,城乡人民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24.95平方米,固定电话每百户96.67部,移动电话每百户110部,互联网每百户0.27条,旅游花费每百人达到12255元;城市居民可支配收入11579元,同比增长12.5%;家庭总支出10202元,同比增长25.9%;

计划生育工作稳步推进。年末总人口24.7万人,其中城镇7.3万人,农村17.4万人;总户数8.4万户,城镇2.4万户,农村6万户;出生率保持在6.5‰,人口自然增长率保持在3.58‰。

注: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