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绍兴县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9 绍兴市绍兴县统计局

绍兴县统计局

2008年是我国改革开放30周年,也是我县经济发展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面对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和复杂多变的外部环境,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人民以科学发展为统领,认真落实省委“两创”总战略,突出“加快经济转型、促进社会和谐”工作主题,坚持一手抓转型升级,一手抓企业解困,积极应对前进中的挑战,着力破解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经受住了前所未有的考验,国民经济保持平稳较快发展,城乡统筹步伐加快,社会民生得到新的改善,人民生活水平持续提高,各项事业取得全面进步。

一、综合

国民经济平稳增长。初步核算,2008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08.27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1.64亿元,增长3.9%;第二产业增加值388.62亿元,增长8.4%;第三产业增加值198.01亿元,增长10.3%。三次产业的比例为3.6:63.8:32.6,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1个百分点。人均生产总值85368元,比上年增长8.4%,按年度平均汇率计算约12075美元。

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经济结构尚不合理,发展方式相对粗放,产业层次相对较低,经济转型有待进一步深化;土地、资金、环境等资源要素制约加重,单位能耗相对偏高,自主创新有待进一步提升;城乡统筹、民生改善任务艰巨,区域发展不够平衡,各项社会事业有待进一步发展。

二、农业

农业经济发展良好。全县实现现价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3.40亿元,比上年增长10.6%。粮食生产创近7年历史新高,被省政府评为省粮食生产先进县。全年农作物播种面积76.24万亩,比上年增长2.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2.16万亩,总产量19.73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6.6%和8.1%。全年生猪饲养量59.97 万头,比上年增长9.4%,肉类总产量3.15万吨,比上年增长7.8%,家禽饲养量434.18万羽,比上年下降7.0%,淡水产品产量2.38 万吨,比上年下降3.3%,茶叶产量8589 吨,比上年下降7.1%。

农业投资明显增加。2008年列入县级“三个一批”的19个城郊型现代农业项目累计完成投资3.19亿元,投资效益农业3.12亿元,农产品加工企业当年投资4.16亿元,农业实际利用外资1038万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66.5%、15.11%、130.7%。新增特色农业产业基地3.1万亩,全年完成水产养殖塘标准化改造7079亩。

农业产业化组织不断壮大。新增省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超亿元企业4家;拥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经营组织443家,当年新增21家,其中:农民专业合作社和行业协会121家,新增30家,农产品专业批发市场21家;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组织53家,新增省、市级农业产业化组织9家。

农业标准化、品牌化建设加快。新建生产记录档案规范化单位25家,完成农产品标准化示范点建设2个;新认定省级水产品质量信得过农户60户;农产品新增中国驰名商标1只,截止2008年未,共有中国名牌2只,中国驰名商标6只,浙江农业名牌产品11只,浙江著名商标23只,绍兴农业名牌27只,绍兴著名商标59只。

农业生态化路子不断拓展。积极推广“稻虾轮作”、“虾鳖混养”等符合高效生态农业建设的种养模式。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达到59家,新增4家,接待观光游客72.5万人次,经营总收入达到15336万元,比上年增长25.0%、36.3%。新认定省级农家乐精品工程1个,市级农家乐特色村点3个,累计达到9个,三星级以上经营农户13户。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较快增长。全县完成工业总产值2264.98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到1945.5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1%和12.5%。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中,股份制和私营企业工业产值1123.27亿元,增长15.4%;港澳台及外商投资工业产值474.33亿元,增长11.7%。重工业产值534.36亿元,轻工业产值1411.17亿元,分别增长12.9%和12.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主要产品产量保持较快增长,印染布145.75亿米,比上年增长8.9%;化学纤维200.45万吨,比上年增长17.3%;黄酒16.81万吨,比上年增长12.0%,塑料薄膜22.20万吨,比上年增长18.8%。

经济效益总体保持稳定。全年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2218.31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利润总额73.82亿元,比上年下降11.1%。规模以上工业实现工业主营业务收入1901.42亿元,比上年增长12.2%,利润总额59.26亿元,比上年下降9.9%。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综合指数为251.03分,比去年降低2.85分。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达到98.0%。规模企业队伍不断壮大。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1389家,比上年增加111家,其中主营业务收入超亿元的企业达297家,比上年增加30家,其中超10亿元及以上的企业33家,超20亿元的企业19家。

经济结构调整优化。高新技术产业完成产值157.95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达8.1%。规模以上工业大纺织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276.06亿元,比上年增长11.8%;规模以上工业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669.48亿元,比上年增长13.9 %,高于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幅1.4个百分点,占全县规模以上工业总量的34.4%。万元产值电耗378.39千瓦时/万元,比上年下降9.3%。

企业解困取得阶段性成效。针对个别重点企业生产经营困难,及时采取一系列针对性强、力度大的政策措施。特别是明确提出“两保一严”的企业解困工作基本要求,在非常时期采取非常之策,全力抓好解困重组,在较短时间内有效阻止了区域性“担保链”风险的蔓延。“华联三鑫”、“五环氨纶”、“金雄纺织”已恢复生产,“江龙控股”重组正有序推进,有力地维护了县域金融、经济和社会的稳定。

建筑业实现较快发展。全年完成施工产值651.91亿元,首次位居全省首位,比上年增长16.7%,完成建筑业增加值138亿元,比上年增长16.0%,实现利润14.20亿元,比上年增长7.8%,税金总额20.75亿元,比上年增长16.4%。房屋建筑施工面积7304万平方米。年末拥有特级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4家,一级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23 家,二级资质等级建筑施工企业40 家。2008年,共创建省级及以上优质工程60 项,其中“鲁班奖”6 项、“国优工程”3 项、“钢结构金奖”8 项、中国水利工程优质(大禹)奖1项、全国市政工程金奖1项、“白玉兰奖”5项、“钱江杯奖”7项等,创优业绩在全省名列前茅。

四、固定资产投资和房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