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绍兴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9 绍兴市绍兴县统计局

商品交易成交活跃。年末拥有各类商品交易市场77个,实现成交额522.15亿元,比上年增长10.8%,其中:中国轻纺城纺织面料市场成交额301.14亿元,比上年增长9.0%;化纤布成交量28.28亿米,比上年增长3.4%;钱清轻纺原料市场成交额197.38亿元,比上年增长14.0%。

轻纺城市场改造升级取得突破。编制完成《中国轻纺城发展战略与空间布局规划》,顺利完成东升路市场区一、二期和柯北新市场区一期拆迁,老市场区改造工程全面启动,联合市场和国际商贸区招商隆市工作有序推进。成功举办了2006年中国(绍兴)国际纺织品博览会,实现商品成交总额27.51亿元,参展外商、内商和展位数量为历届之最。

六、对外经济

对外贸易难中求进。全年完成自营进出口总额58.09亿美元,比上年增长28.2%,其中:自营出口39.8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8.6%;加工贸易出口2.68亿美元,比上年下降4.9%;进口总额18.2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6.0%。2006年,全县纺织品出口额36.53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7.1%,占出口总量的91.7%;非纺产品出口额3.02亿美元,比上年增长31.7%,占出口总量的7.6%;高新技术产品出口0.5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73.1%,占出口总量的1.3%。有自营出口业绩的企业由上年的993家增加到1392家。进出口国家和地区达176个,出口额列前三位的国家和地区分别为阿联酋4.24亿美元、巴基斯坦2.23亿美元、伊朗2.16亿美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2.8%、96.8%、-5.6%。

外资质量不断提高。全年新批三资企业85家,增资调整46家,合同利用外资5.34亿美元,比上年增长5.1%,实际利用外资2.65亿美元,比上年增长12.9%。新签外商直接投资项目平均规模达990万美元,总投资千万美元以上的项目39只。滨海、柯桥两大开发区龙头作用更加突出,合同外资、实际利用外资分别占全县70.4%和72.9%。

对外经济技术合作有新起色。全年新设境外窗口32家,累计批准境外窗口140家,境外投资达1334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23.5%。全年完成境外承包工程合作营业额4612万美元,比上年增长46.1%。

七、交通、旅游业

交通事业不断推进。年末,全县乡及以上公路通车里程①818.20公里,城区、开发区道路里程312.80公里。全年完成全社会客运周转量100935万人公里,比上年增长3.1%,货运周转量84840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22.6%。2006年,交通建设总投资5.70亿元,杭甬运河绍兴县段工程进展顺利,乡道砂改油工程全面竣工,城乡公交候车亭建设全面完成,累计建设候车亭1443只,公交线路布局进一步完善。

旅游业快速发展。通过举办2006中国乡村休闲旅游高峰论坛等系列活动,进一步打响了“稽山鉴水”旅游品牌。年末,全县共有旅游景区、乡村旅游点27个,其中当年新增国家4A级景区1个。全年共接待国内外游客356.63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1.5%,境外游客8.8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外国人6.95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2.6%。实现旅游总收入30.04亿元,比上年增长28.6%,其中国际旅游收入32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39.1%。年末,共有旅行社7家,星级饭店15家,其中五星级1家,三星级7家。

八、财政、金融、证券

财政收入快速增长。全年完成财政总收入52.10亿元,比上年增长23.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25.65亿元,比上年增长27.4%。各主要税种均保持较快增长,增值税增长21.8%,营业税和个人所得税增幅达到32.2%和23.4%。全年财政支出23.13亿元,比上年增长22.4%,其中:企业挖潜改造资金支出0.44亿元,城市维护费支出1.68亿元,科教文卫支出4.54亿元,抚恤和社会救济事业经费以及社会保障补助支出1.43亿元。

金融机构存贷款平稳增长。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551.19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1.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58.35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6.8%。各项本外币贷款余额406.7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6%,其中:短期贷款325.60亿元,中长期贷款66.38亿元,分别比上年末增长25.7%和10.2%。

上市公司队伍不断壮大。年末,全县已有上市公司9家,其中6家在境外上市,发行股票9只,其中:A股上市公司3家,H股上市公司4家,红筹股2家,累计通过证券市场募集资金32.75亿元。

九、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事业再创新绩。2006年,被国务院信息化工作办公室列为浙江省唯一的“国家级县域经济信息化试点”县(市),浙江省现代化纺织技术与装备创新服务平台(浙江纺织工业研究院)正式挂牌启动运作。全年新建县级以上技术研发中心41家,其中:省级以上8家,市级22家,累计拥有厂办科研机构170家。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48253人,其中高、中级职称人员14162人。全年新实施省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73项,其中国家级19项,获得省科学技术奖6项,市级科学技术奖15项。全年专利申请数2590件,获国家授权专利830项,其中发明专利15项。全年共开发省级以上新产品64项,其中24只产品被认定为省级高新技术产品。新增省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1家,其中国家级3家,累计拥有县级以上高新技术企业137家,其中:国家级23家,省级30家。

创牌工作取得新进展。全年新增中国名牌产品2只,国家免检产品9只,省名牌产品7只,市名牌产品25只;中国驰名商标1件,省著名商标19件,市著名商标40件,新认定市级专业商标品牌基地3个。累计拥有中国名牌产品8只,国家免检产品19只,浙江名牌产品38只,绍兴名牌产品79只;中国驰名商标5件,省著名商标73件,市著名商标146件。

质量检验工作不断加强。对835家企业质量档案实行动态登记,全年共完成省级定期监督检查569批次,合格率为92.1%,对22918台计量器具实施强制检定和周期检定。

教育事业加快发展。年末,拥有普通中学31所,在校学生5.23万人,专任教师3152人;小学136所,在校学生6.95万人,专任教师2729人;中等职业学校5所,在校学生1.12万人,专任教师488人。各类民工子女学校12所,中小学外来民工子女在校学生2.75万人。全面实施九年制免费教育,全县享受免杂费教育学生10.73万人次,落实免费教育资金1190万元。素质教育进一步深化,全年新增省市重点、示范、标准化中小学和示范专业(基地)61个,累计达到164个,在各级各类学科竞赛中获省级以上奖项248个。2006年,高中段普及率提高到98.0%,普通高考上线率91.4%。

十、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强县建设进展顺利。全县共有县级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镇(街)文化站19个,县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41处,全年书刊发行量536万册,公共图书馆图书藏书量14.6万册。继续抓好文化“五进”工程,全年举办大型广场文化活动41场,组织下基层演出217场次,送电影下乡2422场次。成功举办“绍兴县•香港合作发展周”文化活动、首届鉴湖文化旅游节、第二届“鉴湖之春”广场文化月活动。文化阵地建设扎实推进,新创建45个文化村、2个市级文化示范镇,新建3个镇文化活动中心,明珠文化广场被评为全国特色文化广场。年末,文化村普及率达到96.0%,文化社区普及率达到43.2%。文化精品不断推出,新编越剧大戏《越王句践》、《越女三章》、莲花落《一只红木箱》等作品先后在国家、省市比赛中获奖,情景方言电视剧《柯桥人家》实现了我县电视剧创作零的突破。文化遗产得到规范保护,荣获“全国文物工作先进县”称号,被浙江省文化厅命名为第三批浙江省民族民间艺术之乡。广电宣传进一步创新,绍兴广播界首家户外直播室开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