绍兴市诸暨市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3)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卫生部门有医疗机构114个;卫生技术人员2831人,比上年末增长0.4%,其中,医生(师)1501人,护士(师)652人;有医疗床位2168张,增长12.2%。各种医院、镇乡卫生院共诊疗225.99万人次,健康检查18.40万人次,治愈好转率95.4%。农村有医疗点的村数占总村数的91.8%,乡村医生和卫生员992人。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91.0%,卫生厕所覆盖率达95.0%。 体育事业蓬勃发展。竞技体育再创佳绩,我市体育健儿在第十二届省运会上夺得金牌10枚,银牌8枚,铜牌22枚;在绍兴市第五届运动会上获110.5枚金牌,46枚银牌,56.5枚铜牌,金牌数居绍兴市第一。全民健身运动同步发展,投资40万元新建健身苑20个,修建水泥球场40余个。 十一、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力度加大,环境质量有所改善。积极实施“碧水、蓝天、绿色”工程,巩固“一控双达标”成果。至2002年末,全市229家工业企业实现“达标”。全市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分别为98.6%、94.9%,分别比上年上升2.8、2.2个百分点;烟尘控制区面积24.10平方公里;噪声达标区面积33.9平方公里;合格水源保护区9个。 环保投入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完成工业企业污染治理项目55个,总投资2550万元。建成总投资1.5亿元的大型基础设施项目城市污水处理厂;城市污水收集系统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共完成22公里排污管的铺设。 生态示范区和自然保护区建设取得新进展。围绕开展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建设工作,目前共创建成功10个生态镇村。其中,3个镇通过省级生态镇验收,7个村通过绍兴市级生态村验收;创建完成15所“绿色学校”、3个“绿色社区”,其中,省级“绿色学校”1所、“绿色社区”1个;绍兴市级“绿色学校”4所,“绿色社区”2个;申报省级“绿色企业”4个。省级以上风景名胜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1个。 十二、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增长得到有效控制。据公安人口年报统计,2002年全市人口出生率为9.53‰、死亡率为6.91‰、自然增长率为2.62‰。年末全市总户籍人口为1058516人,比上年末减少1888人。全市总户籍人口中,男性人口537851人,女性人口520665人,分别占总人口的50.8%和49.2%;农业人口921005人,非农业人口137511人,分别占总人口的87.0%和13.0%。全市年平均人口为1059460人。 计划生育工作开展顺利。2002年全市计划生育率为99.04%(按计划生育统计口径计算),比上年提高0.01个百分点。 劳动就业工作得到加强。全年开发就业岗位9228个,介绍劳动者就业6100人,举办春、冬季劳动力交流大会,达成用工意向2503人;对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培训3410人次,核发职业资格证书4465本。据市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统计,年末全市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7%。 社会保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参加社会养老保险统筹的职工7.53万人,比上年增长13.2%;离退休人员2.02万人,增长6.8%;全年实缴统筹金额16644万元,增长18.9%;参加失业保险的职工4.14万人,发放失业救济金1549万元,增长59.7%;参加医疗保险人数2.68万人。 城乡居民收入较快增长。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07元,比上年增长12.0%;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5993元,增长7.0%。城乡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7.0%和37.5%。 社会福利事业继续发展。年末全市有福利事业单位32个,床位590张,比上年增长10.1%;收养420人,增长8.8%。城市居民实施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对象587人,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已保人数5401人,年投入保障资金466万元。城镇建立起各种社区服务设施17个。 注:1、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 2、国内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