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苍南县200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旅游事业持续发展。紧紧抓住“中国烹饪王国游”旅游主题年活动,抓好景区的资源保护、基础设施建设、招商引资、宣传促销、行业管理及风景旅游行业队伍建设等方面工作,促进了全县风景旅游工作的发展,全年游客量达到59万多人次,全年风景旅游总收入达5亿元,比上年增长近一倍。 外贸发展势头强劲。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967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89.1%。其中外贸出口额6565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4.4%,增幅列全市第一,自营出口超500美元的企业4家。利用外资得到恢复性增长,全年新批外商投资企业6家,总投资595.6万美元,合同利用外资165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72.7万美元。 六、交通、通信和电力 交通事业进一步发展。全年投入交通基础设施建设4.17亿元,同三线高速公路苍南段23.5公里建成通车,全县交通公路里程576公里,比上年增加11公里,公路网密度46公里/百平方公里。完成全社会客货运输量2207万人次和365万吨,客货周转量分别114649万人公里和6888万吨公里。全年沿海港口吞吐量81.12万吨,比上年增长12.2%。 信息产业继续快速发展。全县邮电业务收入6.38亿元,比上年增长39.6%。年末城乡有线电话(含小灵通)用户35.01万户,年末移动电话用户49万户,比上年增长53.1%;电话普及率由上年的54部/百人上升到今年的69部/百人。年末国际互联用户数7.28万户,比上年增长62.9%。 电力需求增长迅速,电力紧缺问题日益突出。全县电力系统最高负荷23.8万千瓦,比上年增加2.6万千瓦。全年用电量12.8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20.3%,其中工业用电7.56亿千瓦时,增长25.4%。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 财政收支良好。我县积极落实各项收支任务,支出安排充分体现适度从紧的财政政策,在增收节支方面采取了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了财政预算的良好运行,促进了全县经济和社会健康发展。全县共实现财政总收入82200万元,比上年增长15.2%;地方财政收入为45832万元,同比增长24.2%;全年财政总支出为70782万元,比上年增长7.4%。 金融机构继续贯彻稳健的货币政策,运行态势良好,金融总量快速增加,运行质量不断提高,金融对经济支撑作用进一步加强。年末全县各项存款余额为82.3亿元,比上年增长34.0%,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快速增长,年末余额50.7亿元,比上年增长24.9%;微观经济主体运行良好,企业存款增幅回升,年末企业存款余额21亿元,比上年增长29.3%,对公存款增势回升,年末财政存款比上年增长6倍。各项贷款投放速度加快,年末各项贷款余额64.5亿元,比上年增长39.2%。其中工业贷款、商业贷款、农业贷款分别为4.94亿元、2.26亿元、7.93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70.9%、6.4%、60.8%。全县金融机构现金持续大收大支态势,全年现金收入837.2亿元,现金支出836.1亿元,分别比上年增长21%和22%,实现现金净回笼1.1亿元,现金回笼势头减弱。 全年两项保险费收入11337.3万元,比上年增长25.8%。其中参加财产保险的企业410家,家庭5627户,财产险承保额30.86亿元,比上年下降28.1%。全年共处理各类赔案9316件,其中:处理财产险赔案2329件,支付财产险赔款1202万元,比上年下降26.2%;处理人身险陪案5864件,支付人身险赔款914万元,比上年下降1.9%。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现代化建设步伐加快。全年教育事业费25120万元,比上年增长5.4%。投入校网布局调整和危房改造经费1300万元,排除危房3万平方米。有各类学校613所,其中普通中学77所、职业中学10所、小学231所,特殊教育2所,幼儿园293所。2003年度在校学生201613人,各类毕业生48933人,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99.98%,巩固率99.96%,初中入学率99.29%,初中升高中比例78.06%,比上年提高6.98个百分点。教学质量逐年提高,高中会考成绩稳步上升,及格率、优秀率居全市前列。2003年度高考全县有7607人上线,有5491人被高校录取,分别比上年增加1042人和312人,并连续4年居全省县级单位第一,蝉联全市高考“十连冠”。师资队伍建设继续加强,全县小学专任教师5302人,比上年增加99人,其中专科以上学历占38.7%,比上年提高10.4个百分点;初中专任教师3651人,比上年增加94人,本科及以上学历占29.4%,比上年提高8.2个百分点;高中专任教师1368人,比上年增加75人,学历合格率达99.85%,比上年提高0.47个百分点。专任教师与学生的比例是:普通中学1:17;小学1:22。 深化科技体制改革,重点抓好科技创新服务体系建设、区域支柱产业重大科技项目攻关、科技合作与交流、科技兴农等方面工作,为加快科技进步打好坚实的基础。科技队伍继续扩大,年末全县企事业单位各类专业技术人员13509人,比上年增加196人;其中中级以上职称有3585人,比上年增加340人。全年开发各类科技发展计划项目138项,开发对外合作科技项目48项,推荐申报国家创新基金项目3项,有6个项目列入省、市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全县被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市级高新技术企业12家,县级科技型企业38家,印刷包装行业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被列入10家省级区域科技创新服务中心行列。以网上技术市场为平台,加强科技合作交流,全年招引全国大专院校合作开发发展的科技项目48项,签约合同金额达3979万元,比上年增长46%。全年专利授权数116项,其中发明专利公告15项、实用新型专利38项、外观设计专利63项。开创了技术创新新局面,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新闻出版事业呈现出全面繁荣发展的态势。举办了规模空前的县首届文化艺术节、开创“文化搭台、经济唱戏”新模式的中国(龙港)首届印刷文化节以及浙江省第十四届戏剧小品邀请赛等一系列多姿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有4位作者正式出版了散文、诗歌、摄影作品集4部,文化下乡和广场文艺演出活动接连不断。继续深入开展整顿和规范文化市场秩序活动,文化市场管理取得了阶段性的成效。全年收到文化市场举报91件,出动检查人员1440余人次,检查场所2050余家,查处案件113起。 广播电视事业紧紧围绕县委、县府中心工作和群众关注的热点、焦点,坚持“三贴近”原则,把握舆论正确导向,圆满完成了各项重大宣传报道任务,为实施跨越式发展战略营造了团结奋进,昂扬向上的社会氛围。全年有10多条新闻和专题被中央台录用播出,另有170条和360条分别被省、市台录用播出。继续推进“有线电视农村入户工程”。全年有22个行政村新开通有线电视,年末全县有线电视通村率69.9%,入户率46.6%,比上年提高了0.5个百分点。加快扩大数字传输业务。完成了统计局等单位的联网工作,从而使用广电网络的单位从上年13家增加到23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