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市萧山区200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9 杭州市萧山区统计局

市场价格

全区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下降1.4%,其中:食品类下降0.3%;居住类下降5.5 %。商品零售价格下降1.3%,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下降3.5%。

2009年居民消费价格变动情况(上年=100)

旅游业

成功举办了“观潮节”和“杨梅节”,成为“浙江省旅游经济强区”。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1083万人次,其中海外游客36万人次;实现旅游总收入108亿元,其中营业收入17.55亿元;旅行社接待28.57万人次,营业收入2.31亿元;旅游景点接待817.52万人次,营业收入2.08亿元;全年涉外宾馆饭店共接待185.90万人次,营业收入11.10亿元,客房平均出租率达57.2%。

房地产业

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额61.30亿元,下降4.6%。商品房施工面积680.50万平方米,增长3.8%;竣工面积97.80万平方米,下降35.1%;销售面积165.70万平方米,增长79.2%。其中住宅施工面积、竣工面积和销售面积分别为493.60万平方米、78.40万平方米和150.50万平方米,分别为增长10.2%、下降28.8%和增长103.9%。

交通运输业

年末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245.15公里,增长0.7%,其中高速公路74.15公里;水运航道里程达796.83公里。全年各种运输方式完成货物运输总量10961万吨,增长2.3%。客运总量14199万人次,增长41.1%。至年末,全区汽车保有量达38.25万辆。

邮电通信

年末固定电话用户88万户,移动电话用户146.55万户,电话主线普及率(含移动电话和小灵通)达193.86线/百人;年末登记注册的因特网用户达22.95万户,其中宽带用户21.08万户。

金融业

年末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本外币)1908.01亿元,贷款余额1633.22亿元,分别增长27.0%和37.8%;居民储蓄存款余额达到703.59亿元,增长26.5%。

二、社会事业

科学技术

年末拥有各类技术人员66429人,高、中、初三级职称人员构成比例为1: 5.9: 16.6。全年申请专利4135件、授权专利1755件;全年实施科技项目296项,其中国家级11项、省级27项;荣获省级科技成果奖3项,获市级科技成果奖8项。

教育

年底全区80所小学在校生101939人,小学适龄人口入学率、巩固率继续保持100%;43所初中在校生50524人,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继续保持100%;10所普通高中在校生22381人,4所中等专业学校、职业高中在校生13314人,初中毕业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98.5%;萧山电大在校生8923人,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报考人数达到49878人;全社会力量举办的各类学校达35所,在校生24686人;残疾儿童入学率继续保持100%;积极开展“教育质量提升年”活动,素质教育和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进一步推进,全区已拥有杭州市现代化标志性教育强镇12个,浙江省教育强镇22个。

文体

全年文艺作品获得国家级奖项12个、省级22个;艺术表演团体演出107场次,观众32万人次;年末公共图书藏书72.11万册、流通25万册;全国首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基地落户萧山;共累计有20个镇获得市级以上“东海文化明珠”镇,其中省级11个;中小学体育达标率100%;获得杭州市级运动会奖牌221枚,省级以上19枚,有3枚国家级金牌;全年举办全区性项目比赛1000余次。

新闻影视

广播电台平均每日播出时间18小时,电视台平均每周播出时间129.5小时,广播和电视人口覆盖率为100%;62个电影放映机构全年放映电影7027场,观众286万人次。

卫生

年末全区拥有各类医疗机构830家,其中医院24家、卫生院50家;各类医疗机构拥有病床4300张;拥有卫生技术人员5800人,其中医生2550人;无偿献血、红十字援助工作继续保持良好态势;公共卫生服务管理体系建设进一步强化,甲型H1N1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年末拥有市级以上卫生镇、街25个。

三、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人口

全年人口出生率8.62%。,上升0.50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99%。,上升0.12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2.63%。,上升0.38个千分点。年末全区户籍人口1209935人,比上年增加7686人。其中男性596692人,增加3157人,女性613243人,增加4529人。总人口中非农人口440946人,增加40017人。城厢、北干、蜀山、新塘四个街道总人口273155人,其中非农人口213967人。全区一个月以上的暂住人口约83万人。

人民生活

根据抽样调查,全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229元,增长10.5%;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7169元,下降7.5%,恩格尔系数0.392。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4390元,增长10.8%;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1200元,增长8.9%,恩格尔系数0.319。城乡居民居住条件进一步改善,城镇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33.83平方米,农村居民人均住房面积为75.09平方米。居民金融资产继续增长,年末全区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本外币)703.59亿元,增长26.5%,城乡居民人均存款余额达到58338元。

就业

全年举办各类就业培训班600期,参加人数3.62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3.36%;全区拥有职业介绍机构42个,全年安置就业人数2.61万人;年末2647人获失业救济金,共计发放2317.64万元。

社会保障

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全覆盖成果得到有效巩固和发展,全年净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员4.51万人,至年末全区参加各类社会养老保险的总人数达到53.25万人;全年净增工伤和生育保险参保人员2.16万人,至年末全区参加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的的总人数达到38.12万人;医疗保险的覆盖面积进一步扩大,全年净增4.19万人,累计达到41.96万人;全社会保险覆盖率达到62.8%。

城乡低保标准分别提高到400元和300元。全年发放低保救助金5037万元、老年人生活补助金4200万元。五保对象集中供养率达到94.7%。

四、城市建设与环境保护

城市设施

城区实有道路总长250.20公里,总面积580.48万平方米,分别增长4.3%和6.4%;自来水供水管道总长度达到1423.90公里,全区日供水能力达到95万吨。全区农村变压线路达到5511公里,增长1.2%;变压器容量累计达987万千伏,增长2.9%。

公用事业

全区自来水全年供水总量25055.68万吨,其中居民生活用水9951.69万吨。全年用电量137.73亿千瓦时,增长6.7%,其中居民生活用电8.27亿千瓦时,增长8.8%。全区家庭液化气用户数达8.67万户,天然气家庭用户数6.02万户,全社会气化率100%。实现了城市公交一体化,已开通118条公交线路,总长度达5115.50公里;公交营运车辆共计1168辆,客运量13900万人次;全区出租车达到778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