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平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10-02-09 温州市平阳县统计局

2006年,全县上下牢固树立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政策措施,紧紧围绕“三县一中心”战略目标,抢抓机遇,狠抓落实,攻坚克难,锐意进取,基本实现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国民经济呈现稳健快速发展态势,经济总量迈上了新的台阶,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稳步增长,人民生活继续改善,实现了“十一五”规划的良好开局。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增长。据初步统计,2006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20.3亿元,按可比价计算,比上年增长12.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8.35亿元,同比负增长1.0%;第二产业增加值59.85亿元,同比增长13.7%;第三产业增加值52.1亿元,同比增长12.6%。人均GDP达到14160元,同比增长13.8%。经济结构得到进一步调整,三次产业结构由2005年的7.7:49.1∶42.2调整为2006年的7.0∶49.7∶43.3,第三产业比重得到明显提高。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效果不明显,工业经济结构不尽合理,经济增长方式转变不快,第三产业发展水平不高。生态环境压力依然很大,经济社会发展不相协调,部分群众生活条件有待改善;影响社会稳定因素还比较多,安全生产任务仍然十分艰巨等。

二、农 业

2006年我县继续以效益农业为中心,加强农业在国民经济生产中的基础性地位。下半年虽遭受“桑美”强台风灾害,但各部门积极组织生产自救,农业生产影响下降到最小。全县全年实现农林牧渔总产值14.95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52%,其中农业(种植业)6.89亿元、林业0.44亿元、牧业3.17亿元、渔业3.85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0.6亿元。从2006年我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的构成来看,传统的种植业产值比重有所下降,但仍占大头,比重为46.09%;渔业产值位居第二,比重为25.75%,畜牧业产值位居第三,比重为21.2%。

种植业结构有所调整。2006年全县种植业总产值为6.89亿元,粮食作物产值为2.47亿元,占种植业总产值的35.85%。另外两种占据种植业产值前三位的,分别是蔬菜2.24亿元(32.51%),水果1.31亿元(19.01%)。占产值比率前三位的粮食作物、蔬菜和水果类占我县农业总产值的87.37%,是农业发展的主要环节。

畜牧业发展平稳。全年实现畜牧业产值3.17亿元。生猪出栏12.65万头,与上年持平;家禽出栏287.65万只,同比增长14.61%。禽蛋产量4546吨,同比增长33.8%;蜂蜜产量3173吨。尽管我县遭受台风灾害影响,但主要畜禽产品仍有一定增长。从畜牧业产值构成看,占据畜牧业总产值前三位的分别是猪、家禽饲养和其他动物饲养(主要包括家兔、鸽子等),分别占47.0%、14.51%和25.87%。全县规模饲养户总体发展良好,由于积极采取防疫防灾工作,禽类生产稳定。

渔业和林业产值大幅度上升。2006年全县水产品总产量47439吨,比去年增加5163吨,同比增长12.2%。其中:海水产品产量43171吨,同比增长12.95%;淡水产品产量4268吨,同比增长5.3%。2006年我县紧紧围绕生态县建设,结合兴林富民工程,大力发展马蹄笋等经济林建设。全年林业产值0.44亿元,比上年增长12.82%,迹地更新面积5070亩,同比增长66.5%,成幼林抚育面积10020亩,同比增长100.4%。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增速加快,产销衔接较好。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53.5亿元,同比增长14.4%,实现工业总产值286.9亿元,同比增长18.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国有工业企业和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工业企业)总产值121.33亿元,增长22.5%。已实现超级汇总的规模工业企业共有322家,规模工业占全部工业企业总产值的比重由上一年的37.59%提高42.29%。产品销售率达到98.23%,比上年增加1.04个百分点。其中产值超亿元的企业有21家,完成产值57.23亿元。

规模以上企业运行的特点:

表1:工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

指    标总产值 (亿元)比重% 2006年比重% 2005年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 121.33100100

其中:国有企业 8.216.777.8

集体企业0.160.10.2

股份合作制企业  9.828.110.5

有限责任公司37.1930.6627.9

港澳台投资企业11.979.8713.2

外商投资企业17.7214.6111.2

私营企业 36.2629.8929.2

其中:轻工业 68.956.7954.5

重工业 52.4343.2145.5

工业产品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2006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新产品产值比上年增长67.61%,出口产品交货值增长8.81%。

表2:主要工业产品产量

指标单位2006年增长%

啤酒千升731328.63

服装万件177.435.21

轻革平方米64611308.9136.43

皮革服装件17731-66.08

塑料制品吨22567724.8

泵台96731.39

减速机台19064200.22

农用氮、磷、钾肥吨108022.57

本册万本114.6539.48

工业经济效益良好。据国有和500万元及以上非国有工业企业统计,列入国家考核的七项经济效益指标综合得分142.7分,比上年上升9.59分。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利税总额9.59亿元,比去年增长35.99%,其中实现利润总额4.89亿元,同比增长59.42%。

建筑业稳定发展。全县三级及以上建筑企业实现总产值23.61亿元,同比增长45.2%;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53.88万平方米,房屋建筑竣工面积74.85万平方米,实现利润总额0.69万元。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2006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2.81亿元,同比增长13.41%;其中工业性投资完成17.19亿元,同比增长21.85%。在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中:

投资项目完成投资21.94亿元,同比增长19.38%,按地域分:城镇以上完成投资10.25亿元,同比增长26.29%,农村非农户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1.69亿元,同比增长13.92%。按投资规模分:限额以上项目完成投资17.51亿元,同比增长17.66%;限额以下投资项目完成投资4.43亿元,同比增长26.72%。

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5.21亿元,同比增长7.64%,其中住宅完成投资3.96亿元,与上年持平;商品房屋施工面积73.43平方米,同比增长18.27%;其中住宅面积59.99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2.49%;商品房竣工面积9.61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1.02%;其中住宅面积8.4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16.97%;销售面积11.6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92%;其中住宅10.8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26.65%。城乡私人完成投资5.66亿元,同比下降0.9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