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平阳县2006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9 温州市平阳县统计局

重点工程建设积极推进。年度计划安排重点建设实施性项目27项,全年已启动25项,实际完成投资额17.47亿元。2006年,27项实施性项目启动25项,开工率为92.6%,完成投资额17.47亿元,占年计划的87%,比上年同期提高25个百分点。从行业分布情况看:交通邮电项目完成9.2亿元,占年计划的100.9%;工业项目完成5.72亿元,占年计划的86.7%;电力项目完成1.15亿元,占年计划的80.7%;城市建设及基础设施项目完成1.08亿元,占年计划的58.3%;农水项目完成1360万元,占年计划的32.8%;社会发展项目完成1828万元,占年计划的26.9%。已完成年度计划的项目单位有9个:220KV昆阳输变电工程已建成投产;“康庄”工程、南麂环岛公路二期工程已完成工程量的100%;57省道平阳段战备公路、“十百”工程、温州万全家具生产基地、温福铁路平阳段、昆阳

旧城改造工程、水头皮件产业化基地等项目已完成年度计划。

五、国内外贸易业、旅游业

消费品市场稳定增长。2006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2.7亿元,比上年增长12.7%。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46.1亿元,增长12.4%;住宿餐饮业零售额6.6亿元,增长15.2%。

各类商品市场成交活跃。至年末,全县登记的各类市场共有45个,其中消费市场41个。工业生产资料市场4个。全年商品市场成交额28.8亿元,与上年同期持平,其中成交额超亿元的有2个。

对外贸易高速增长。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已成为拉动我县经济发展的主要动力之一。据统计,全年全县进出口总额达31911万美元,比上年增长25.3%;其中:出口总额23990万美元,同比增长23.8%;进口总额7921万美元,同比增长29.9%。

从出口产品结构看,由于企业科技创新和技改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传统出口产品逐渐升级换代,改变了以往我县主要依赖皮革及制品、宠物用品出口的单一格局,我县机电汽配、纺织、精细化工等产品的出口份额不断增大。在出口产品中:皮革制品出口8497万美元,占出口总额的35.4%;宠物用品出口4427万美元,同比增长25%;机电产品出口4274万美元,同比增长69%;分别占出口总额的18.5%和17.8%。机电汽配出口4874万美元,同比增长45.8%,占出口总额的20.3%;纺织类产品出口1993万美元,同比增长94%,占8.3%。国际市场不断拓展。利用外资水平不断提升,民外合壁成效显著。全年合同利用外资7103万美元,是近5年合同利用外资总数的84%。全年实际利用外资2917万美元,是上年的1.44倍。创办外资企业4家,共有进出口经营权企业254家,其中:自营进出口权企业169家。

旅游业稳步增长。2006年我县认真实施“风格独特的旅游产业大县”发展战略,整合资源,加强宣传和管理,努力打造红色旅游精品线路,全县旅游业取得较快发展。全年共接待游客138.2万人次,旅游收入5.5亿元,分别增长53.49%和53.5%。其中:接待海外游客1239人。

六、交通、邮电和电力

交通运输邮电业得到进一步发展。交通综合运输能力继续提高,全县完成公

路客运量2697.9万人,增长15.6%;公路货运量1021.3万吨;增长37.1%。旅客

周转量110868万人公里,增长14.8%;货物周转量20342万吨公里,增长5.3%。2006年底,我县公路总里程1291.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27.4公里。

交通安全形势比较严峻。全年发生公路交通事故401起(一般以上事故),交通死亡人数61人,直接经济损失47.6万元。

邮政通信业稳定增长。全年完成邮政业务收入2766.6万元,同比增长14.3%。电信业务收入55998万元,同比增长13.9%;年末固定电话用户29.25万户, 比上年末增长0.5%。年末拥有移动电话用户55万户,比上年末增加52.2%;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48.8部。

用电量增长迅速。全年全社会累计用电量142847.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1.2%,其中:城乡居民生活用电量25673.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3.3%;工业用电量108113.4万千瓦时,同比增长10.6%。

七、财政、金融和保险业

财政和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持力度继续加大。全年同口径财政总收入10.9亿元,完成年度预算101.06%,同比增长20.6%;其中:上划中央四税收入5.24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95.3%,同比增长16.6%;地方财政收入5.67亿元,完成年度预算的107.07%,同比增长24.6%。在地方财政收入中,工商税收4.24亿元,完成预算100.64%,同比增长22.3%。全年财政一般预算支出9.34亿元,同比增长27.4%,其中:科技三项费用支出997万元,城市维护费支出2368万元。

金融运行态势良好。年末金融系统各项存款余额108.47亿元,比年初增加20.79亿元,同比增长23.7%;其中:城乡居民存款余额75.37亿元,同比增长21.9%;年末金融系统各项贷款余额73.2亿元,比年初增加12.79亿元,同比增长21.2%。其中:短期贷款52.8亿元,比年初增长12 亿元;中长期贷款19.77亿元,比年初增加0.48亿元。

保险业持续发展。各类保费收入2.43亿元,支付各类赔款0.99亿元。

八、科学技术和教育

科技工作进一步加强。2006年,我县顺利通过了党政领导科技进步目标责

任考核,国家星火技术密集区顺利通过省科技厅验收。全年组织实施科技项目130项,其中县级80项,市级以上项目立项50项(国家级6项,省级28项,市级16项),获市科技进步奖2项。落实县级科技经费436万元,争取到上级补助经费535.1万元,高新技术产业有了新的发展,新增省科技型中小企业6家、市高新技术企业5家、省高新技术产品10个;有30个产品通过省新产品鉴定;新增市级专利示范企业1家,市级以上企业研发中心6家(省级2家,市级4家)。专利授权145件,其中发明专利12件,实用新型72件。完成平阳九凰山地震观测站建设工程,编制完成“十一五”科技发展规划。

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各类教育协调发展、素质教育扎实推进、队伍建设切实加强。全县现有中小学157所(其中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

3所),在校生119412人,其中普高11所,在校生17365人;职高11所,在校生11840人;初中42所,在校生34805人;小学93所,在校生55402人。幼儿园104所,在园幼儿21416人。浙江电大平阳分校1所,在校生1020人。在职教师7388人,离退休教师1958人,教师学历合格率幼儿、小学、初中、普高、职高达到99.5%、98.9%、99%、96.3%、93.2%。各类教育得到新发展。全县15年教育发展水平继续提高。学前三年幼儿园入园率达到92.3%;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入学率分别为99.98%和99.8%,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段比例达到90.25%,三类残儿入学率达到98.48%,全县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达到98.67%。职业教育萌发活力。全县招收普高类新生5908人,中职类新生5944人,普、职比首次达到1:1,实现历史性突破。县职教中心获省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其服装设计专业获省示范基地。民办教育再现魅力。市首届“魅力民校”评选,浙鳌高中、新鳌高中、平阳三中、职教中心、新纪元学校、小童洲幼儿园等6所学校榜上有名,占全市获奖学校总数的42.8%。素质教育喜获新成绩。高考成绩首次跃居全市之首。全县共4736名考生上线,全县总上线率为73.05%,列全市第一,其中重点上线559名,重点上线率列全市第二,一名学生夺得我市文科状元,这是全县教育质量的一个历史性突破。德育亮点纷呈。10所学校评为市县德育特色校,9所学校评为市行规达标校,14所学校评为省市县绿色学校,鳌江实验小学通过国家级绿色学校材料验收。红军小学“红色德育”特色,代表浙江省校园文化建设优秀成果亮相中央电视台,平阳新纪元学校、平阳三中、县职教中心等的校园文化成果也纷纷登上央视的舞台。学校建设实现新突破。基础建设快马加鞭。2006年是我县近六年来学校建设规模最大,投入经费最多,建设任务最重的一年。全县中小学共有立项和在建项目27个,总面积46055平方米(不含平阳一中),总投资4009万元。队伍建设再展新优势。教师发展中心成功组建,为我县师资队伍建设提供了强大的支持系统。制定《骨干教师系列评选办法》,开设县首届“名师讲坛”,教师参加省市各类业务评比成绩突出,获奖总数和质量均居全市各县市区前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