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洞头县200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2002年,全县人民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以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扩大内需、调整结构、深化改革等一系列方针政策,紧紧围绕建设海上国家公园的奋斗目标,坚持“构筑大交通、实施大渔业、启动大旅游、发展大经济”四大举措,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全县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取得了新的成就和全面进步,完成或基本完成全年主要预期目标。 一、综 合 国民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初步测算,全年完成国内生产总值11.6亿元,比上年增长13.5%,增幅提高4.5个百分点,比1997年增长62.9%,年均递增10.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亿元,下降3.7%;第二产业增加值2.86亿元,增长14.9%;第三产业增加值5.94亿元,增长25.0%。国民经济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29.2 : 24.4 : 46.4调整为24.1 : 24.7 : 51.2,二、三产业比重继续提高。全县人均国内生产总值9320元,增长14.6%,比1997年增长63.7%,年均增长10.4%。 市场价格保持稳定。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98.9%,比上年下降2.2个百分点,食品类、衣着类、医疗保健类以及居住类价格仍在较低位运行,价格指数分别为98.5%、95.3%、99.3%和99.7%,服务项目类价格指数100.9%,上升0.9个百分点。 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是:捕捞生产比较效益继续下降,渔民转产转业仍然面临较大困难,渔农民增收缓慢;工业经济发展后劲不足,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弱,经济发展环境有待进一步改善;可持续发展观念还需加强,社会就业压力加大等。 二、渔 农 业 加大调整力度,海洋捕捞结构不断优化。面对国家渔业“双控”政策和海洋资源衰退等因素影响,积极引导渔民做好节能降耗,不断改善和提高捕捞生产能力,坚持航次生产,开展生产作业兼作。全年共调减185马力渔轮22对,更新改造大马力渔轮27对,开展兼作生产120多艘,新增冰鲜运销船40多艘。全县年末投入渔业生产的机动船只共有1107艘(包括辅助鱼船90艘、2408吨位、4597千瓦),比上年减少87艘;渔船总吨位59708吨,比上年下降1.8%;农业机械总动力129143万千瓦,其中渔业机械总动力97726万千瓦,下降1.4%。坚持效益优先,海水养殖态势良好。全县海水养殖面积2.93万亩,其中羊栖菜4360亩、紫菜10000亩、围塘3200亩、传统网箱5300箱;优化养殖品种和结构布局,建成紫菜、羊栖菜养殖生产基地,拥有省级和市级无公害养殖示范园区3个,大力推广深水网箱养殖技术,深水网箱发展到230口,成为省“十五”期间深水网箱养殖的重要基地,列为省“星火产业带”发展项目。据初步统计,全县实现农业总产值62606万元,下降5.3%,比1997年增长23.6%,年均递增4.3%,其中渔业产值60236万元,下降5.0%,比1997年增长26.7%,年均递增4.8%;全年水产品总量143427吨,下降3.5%,比1997年增长13.8%,年均递增2.6%,其中捕捞产量131990吨,下降4.3%,养殖产量11437吨,增长6.2%。 种植业、林业、畜牧业均呈下降。全县种植业产值1077万元,比上年下降19.9%;畜牧业产值1223万元,下降3.5%,林业产值70万元,下降14.6%;全年播种面积23520亩,下降5.0%,其中粮食播种面积13920亩,下降7.1%;全县粮食产量3275吨,下降10.0%;全年生猪出栏数1.28万头,增长10.3%,生猪年末存栏数0.67万头,与上年持平;山羊年末存栏数0.31万头,下降11.4%。全年造林面积435亩,零星植树4万株。全县年末实有耕地15042亩,其中水田3330亩,旱地11712亩。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经济在结构调整中呈现快速增长,整体素质有了新的提高。全年完成工业增加值20716万元,比上年增长16.8%,实现工业总产值90264万元,增长14.6%,其中规模以上工业48448万元,增长12.6%,规模以下工业实现产值41816万元,增长17.9%。主要行业均呈增长,支撑力度更为明显。七大主要行业实现产值84099万元,增长23.9%,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93.2%,较上年提高3.2个百分点;产值在亿元以上的行业有饲料工业、建材工业、电子电器、医药和水产品加工业,分别实现产值20438万元、16166万元、12344万元、11188万元和11055万元,增长8.7%、55.5%、11.0%、33.2%和17.2%;机械汽配、化工行业分别实现产值9850万元、3058万元,增长0.7%、10.1%。生产销售衔接良好,运行质量同步提升。全年实现销售产值88366万元,增长15.9%,产品产销率97.9%,上升0.8个百分点;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实现销售产值46119万元,增长12.6%,产品产销率95.9%,上升0.6个百分点;全年工业品出****货值15585万元,增长37.1%,拉动全县工业经济增长3.7个百分点。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继续改善,主要经济指标明显好于上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效益考核综合得分223.1点,高出全市平均水平40.3个百分点,实现利税总额8011万元,增长37.2%,其中实现利润5232万元,增长53.2%。在考核指标中,总资产贡献率26.6%,提高3.9个百分点,成本费用利润率12.7%,提高3.8个百分点,流动资产周转率2.4次/年,提高4.1%,资产负债率41.2%,下降1.1个百分点,资金利税率24.8%,提高4.8个百分点,全员劳动生产率46430元/人,增长6.2%。 建筑业保持稳定。进一步整顿和规范行业秩序,加强有形建筑市场建设,全县有等级证书的建筑企业7家,全年实现建筑业总产值14154万元,比上年下降1.3%,建筑企业全年施工工程93个,其中投标承包的工程43个,施工企业完成房屋竣工面积6.8万平方米。 四、固定资产投资 紧紧围绕构筑大交通的目标,加快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投资总量创历史新高。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4334万元,比上年增长24.9%,比1997年增长136.8%,年均递增18.8%。按投资主体分:国有单位完成投资15772万元,增长20.3%;集体单位完成投资13470万元,增长26.0%;城乡居民私人投资5092万元,增长38.3%。按管理渠道分:基本建设投资16124万元,增长30.6%;更新改造投资4607万元,增长174.0%。房地产开发日益升温,开发规模不断扩大,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5224万元,增长2.5倍。全年基本建设和更新改造投资项目35个,其中新开工19个,竣工11个。 重点工程建设进展良好。全年安排12个重点建设项目均已动工,完成重点建设项目投资10862万元,增长49.2%。五岛相连工程接线公路、连港环岛公路、南塘标准塘、杨文工业园区、北岙后二期围垦建设进程顺利;开工建设县行政管理中心一期、东沙渔港一期工程;建成鹿西东臼防波堤工程和新城海滨公园二期;大小门岛连桥、半屏大桥等重点前期工作项目有序开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