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市瓯海区2008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

2010-02-08 温州市瓯海区统计局

科技事业取得新突破。2008年,编制完成了《瓯海区省级可持续发展实验区规划(2008-2020年)》,新培育提升省级科技研发中心4家,市级2家,区级8家。按新办法认定省级高新技术企业6家, 新增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6家,区级高新技术企业9家。全年争取市级以上财政科技经费支持1195万元,获准市级以上各类科技计划项目立项57项,其中国家级5项,省级25项,市级27项。投入区级财政性科技经费1969万元,实施区级科技计划项目43项。科技成果获得省级科技进步奖2项,市级科技进步奖8项。新认定区级专利示范企业10家,市级专利示范企业4家。全年共申请专利677项,其中发明专利115项、实用新型211项、外观设计351项;获国家专利授权423项,其中发明专利16项、实用新型222项、外观设计185项。

九、文化、卫生和体育

文化事业稳步发展。2008年继续打响”共同的家园“文化系列活动,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共承办大型文艺演出42场,播放电影2664场,观众达40多万人次。创作文艺精品”韵律三部曲“作品7件。

加强文物保护和利用。认真开展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工作,文物野外普查、资料录入等工作走在全市前列。水上台阁、参龙、门神画、撞歌等4个项目被列入温州市”非遗“名录,泽雅屏纸、彩石镶嵌被列为省级第二届”非遗“名录,彩石镶嵌还被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年末,全区有公共图书馆1个,藏书量6.5万册,并与市图书馆联网实现”一卡通“通借通还服务。有文化馆1个,文博馆1个,文化站13个。有”东海文化明珠工程“4个,”金海岸文化网工程“2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二级中心13个,”图书流动工程“网点38个。率全市之先实现了三分之一行政村建成不低于100平方米的文化活动室的目标。

卫生事业不断进步。2008年,全区财政性投入医疗卫生经费5734万元,同比增长25.7%。公共卫生服务设施不断完善。年末全区共有卫生机构15个,其中公立医院、卫生院13个,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个。共有卫生技术人员852人,其中医生(师)363人,护士(师)224人,医疗床位555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工作继续走在全省先进行列。年末,全区参合农民253199人,参合率达到99.14%。

体育事业取得新成绩。2008年, 新建全民健身苑点52个,创建省级小康体育村19个,省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1个,省级体育特色学校3所,省阳光体育后备人才基地1个,瓯海体育中心工程正式立项启动建设。唱响”全民健身与奥运同行“主体,成功举办区第四届运动会,首次承办涉外大型体育赛事——”飞科之夜“中国与美国男子篮球对抗赛。在全国少年儿童游泳锦标赛和青少年射击比赛中共获3枚金牌、7枚银牌、4枚铜牌,在省青少年各类体育比赛中共获16枚金牌的好成绩。

十、环境保护

环境监管力度不断加大,生态建设稳步推进,节能减排成效显著,环境恶化趋势得以有效遏制。2008年,建成区环境自动监测监控中心,初步实现环境监管科技化,建成农村生活污水处理工程11处,泽雅、丽岙两镇分别通过省、市级生态镇验收。圆满完成第一次全国污染源普查任务。全面开展4吨以上燃煤锅炉的废气脱硫限期治理,脱硫率达到80%以上;开展移膜革行业和服装洗涤业污染整治,强制关闭重污染企业20家,停厂搬迁28家,完成治理25家;开展南湖废塑料污染整治和温瑞塘河沿河重点行业专项检查,全年检查企业5228家次,办理环境违法案件372件。全年审批建设项目277个,否决21个,核定1385家企业污染物排放量,依法征收排污费1623万元。据初步统计,2008年全区万元GDP综合能耗下降4.6%,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别削减3.5%和3.7%。

十一、人口、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据公安部门统计,年末全区总人口40.74万人。其中,非农人口7.41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8.2%。男性人口20.74万人,占总人口比重50.9%;女性人口20万人,占总人口比重49.1%。18岁以下人口6.86万人,占总人口比重16.9%;18—35岁人口13.07万人,所占比重为32.1%;35—60岁人口15.29万人,所占比重为37.5%;60岁以上人口5.52万人,所占比重为13.5%。全区人口出生率为11.22‰,死亡率为5.56‰,自然增长率为5.66‰。据计生部门统计,2008年全区计划生育率为92.69%。

城乡居民生活水平进一步提高。2008年,全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4757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11878元,比上年增长12.4%。

社会保障不断加强。2008年末,全区参加养老保险人数157640人,其中机关事业职工9070人,企业职工79879人,农村居民68691人。全区参加医疗保险37370人,工伤保险174103人,生育保险42237人。全区4000多名企业退休职工已全部移交到16个社区进行管理,社会化服务率达100%。

2008年, 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全区共有6985名城乡居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7569人享受医疗救助,农村五保和城镇”三无“人员集中供养率分别达95%和100%。全年区财政投入251万元资助100户低保户进行了危房改造,累计三次向低保对象分发物价补贴275万元。

注:本公报为初步统计数据。